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翔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移植后
  • 2篇致病危险因素
  • 2篇肿瘤
  • 2篇结核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特点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增生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瘤
  • 1篇肾静脉
  • 1篇肾缺血
  • 1篇肾盂
  • 1篇肾盂输尿管
  • 1篇肾盂输尿管连...
  • 1篇肾盂输尿管连...
  • 1篇受体
  • 1篇受体Α
  • 1篇输尿管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纪翔
  • 6篇马潞林
  • 4篇卢剑
  • 2篇黄毅
  • 2篇侯小飞
  • 1篇赵磊
  • 1篇陆敏
  • 1篇廖文峰
  • 1篇邱敏
  • 1篇刘余庆
  • 1篇张树栋
  • 1篇马然
  • 1篇马鑫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测定前列腺癌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和β的表达水平,探讨ER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敏链酶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8例前列腺腺癌标本中癌和癌旁组织以及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对比其在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分析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年龄和TPSA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ERα主要在间质细胞表达。ERα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4%、24%,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7%、68%、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ERβ的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64%、29%;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0%、75%、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中ERα主要在间质细胞表达;ERβ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均存在差异。ERβ与前列腺癌变发生和恶性程度相关。
马然卢剑陆敏刘余庆纪翔马潞林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肾缺血后处理对大鼠Kim-1表达的影响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与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表达的关系,以及Kim-1能否作为敏感的标记物反映IPO早期的保护效果,为IPO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寻找早期、有效的监测指标。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体重240~300 g,缺血再灌注组(IRI)30只,缺血后处理组(IPO)30只,假手术组(Sham)25只。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大鼠右肾建立左侧孤立肾模型。IRI组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开放,IPO组在IRI模型基础上,恢复血流前给予反复6次10 s供血-10 s缺血的后处理。各组于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5只大鼠,分别取血和肾皮质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实时PCR(RT-PCR)检测肾组织Kim-1 mRNA表达量。IRI和IPO组各随机取5只大鼠,于0 h、6 h、12 h、24 h、48 h、72 h这6个时点取尿液样本,ELISA法检测尿Kim-1含量。肾病理组织切片观察3组间的差别。结果:ELISA检测显示,IRI与IPO组尿液Kim-1分子均在再灌注6 h开始上升,24 h达峰值,6 h、12 h、24 h、72 h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Kim-1 mRNA于再灌注6 h开始上升,24 h达峰值,各时间点IRI组显著高于IPO组(P<0.05),24 h后IPO组Kim-1 mRNA下降速度较快(P<0.05)。BUN、Cr于术后12 h明显上升,比Kim-1分子升高时间延后,24 h后IRI组较IPO组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12 h、24 h、48 h IPO组肾损伤较IRI组明显减轻。结论:IPO能减轻大鼠肾IRI,并可以降低IRI后肾Kim-1表达量。Kim-1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记物和保护因子之一,较其他指标可更早、更有效地反映IPO的保护作用。
纪翔马潞林卢剑张树栋黄毅侯小飞马鑫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
肾移植后结核发病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纪翔马潞林
肾移植后结核发病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肾移植患者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此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导致诊疗延误,并且在诊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其他与肾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并发结核患者的死亡率远较普通肾移植患...
纪翔马潞林
文献传递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2年4月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3~68岁,平均43岁。体检发现膀胱肿物2例,以间断无痛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1例,1例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10年,另1例排尿时伴心悸、胸前区不适2年。1例有高血压病史6年,术前血压最高160/90mmHg(1mmHg=0.133kPa)。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突起肿物或膀胱内呈外压性改变,肿瘤位于三角区1例,后壁1例,顶部1例,膀胱前壁2例,3例行病理活检,均为阴性。3例行术前内分泌检查提示血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分别为1957、3581、60500pmol/L。2例术前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考虑为脐尿管癌,另2例诊断为膀胱肿瘤。结果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3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其中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术中出现应激性心肌病,1例手术顺利。出血量20~800ml,平均126ml,1例输血600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48个月,患者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极易误诊,对于排尿时伴有血压变化、心悸、头晕等表现的膀胱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方法。
廖文峰吴红章卢剑马潞林纪翔赵磊侯小飞黄毅
关键词:膀胱肿瘤副神经节瘤
双支肾静脉间输尿管所致狭窄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双支肾静脉间输尿管所致UPJ狭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患者为男性,28岁。左腰部酸痛6个月,于外院诊断为左侧UPJ狭窄、左肾积水,留置左输尿管支架管3个月后拔除。B超检查示左肾积水、左侧UPJ狭窄,CT示左侧UPJ狭窄,狭窄处与左。肾静脉关系密切,且走行于双支肾静脉之间。肾图示双肾功能受损,左肾GFR35ml/min,右肾GFR34ml/min,左肾积水,左侧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左肾盂离断成形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发现左肾静脉为双支,左肾盂输尿管在。肾静脉间穿行,位于腹侧的一支肾静脉主干压迫左UPJ,同时存在肾迷走动脉与输尿管伴行人肾。术中切除狭窄段约0.5cm后将输尿管绕行至腹侧肾静脉分支前方,将肾盂成形后与输尿管吻合,同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手术时间240min,出血量50ml,术后住院4d,无发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个月,复查B超示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双支肾静脉间输尿管所致UPJ狭窄临床罕见,可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创伤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邱敏吴红章马潞林卢剑纪翔
关键词:肾静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