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树林

作品数:53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关节
  • 19篇膝关节
  • 19篇关节置换
  • 15篇置换术
  • 13篇膝关节置换
  • 12篇手术
  • 12篇全膝关节
  • 12篇全膝关节置换
  • 11篇膝关节置换术
  • 10篇全膝关节置换...
  • 9篇疗效
  • 8篇肩关节
  • 8篇股骨
  • 7篇关节镜
  • 6篇医用
  • 6篇医用器械
  • 6篇器械
  • 6篇全髋
  • 6篇缺损
  • 6篇成形术

机构

  • 31篇同济大学附属...
  • 21篇上海市东方医...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吉安市中心人...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53篇罗树林
  • 32篇蔡俊丰
  • 29篇尹峰
  • 20篇马敏
  • 13篇袁锋
  • 9篇尹峰
  • 9篇马敏
  • 9篇周炜
  • 9篇曾文
  • 7篇武强
  • 5篇袁锋
  • 5篇周炜
  • 4篇焦鲲
  • 3篇陈凯
  • 3篇武强
  • 3篇王瀚
  • 2篇李国风
  • 2篇李增春
  • 2篇李旭
  • 2篇卢亮宇

传媒

  • 10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关节外科...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体育科研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09
  • 4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技术在个性化单髁关节置换的股骨假体力线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数字化技术和传统定位方法在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时对股骨侧假体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曾文王瀚尹峰
关键词:外科手术单髁
股内肌下入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2018年
目的探讨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疗效。方法将30例(共30膝)初次行TKA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采用股内肌下入路,B组15例采用传统内侧髌旁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术后随访4~12个月,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2组术后均无感染、静脉血栓,术后X线无假体力线不良,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2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2组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TKA对伸膝装置干扰小,早期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快。
罗树林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
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 Ⅱ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II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labrumanteriorandposterior,SLAP)损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28例SnyderII型SLAP损伤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30~45岁,平均36.5岁。左肩12例,右肩16例。均有明确外伤史。病程2周~3年,中位病程13个月。O’Brien试验阳性25例,Speed试验阳性26例。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1.4)分;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60.2±4.3)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I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肩关节绞锁、弹响、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92.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9,P=-0.000);VAS评分为(1.1±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0,P=-0.000)。术后1年MRI检查示,25例SLAP损伤完全愈合;3例可见高信号,但患者疼痛及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LAP损伤具有切口较传统术式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袁锋蔡俊丰周炜马敏武强罗树林尹峰
关键词:关节镜前后入路
单纯颗粒骨植骨治疗全髋翻修中的轻中度髋臼骨缺损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随着生物材料的改进及对髋臼翻修的进一步理解,目前对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的髋臼翻修倾向于使用生物型假体固定。目的:观察采用单纯颗粒植骨治疗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3-06/2008—06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对象: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收治的全髋翻修术中轻中度髋臼骨缺损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3-77岁,平均58.8岁:前次手术距翻修手术3-10(70±0.5)年:初次手术应用骨水泥型全髋2例.非骨水泥型全髋3例,混合型全髋4例,双极股骨头半髋1例。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0.6分。方法:采用单纯颗粒性植骨结合生物型假体治疗10例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植骨后采用生物型髋臼杯固定并以螺钉固定,术后根据临床及X射线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记录骨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颗粒性植骨结合生物型假体重建髋臼,1例术后1个月发生松动,二次手术改用特殊髋臼钢板结合颗粒骨移植,术后3个月弃拐行走。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7.0分。X射线除1例病例出现松动外,其余病例髋臼骨床与颗粒骨愈合,髋臼杯与颗粒骨块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髋臼杯位移病例。未发现骨溶解现象,颗粒骨与宿主骨愈合良好。结论:单纯颗粒骨植骨治疗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简单、有效,早期随访效果好。
罗树林尹玉军尹峰焦鲲
关键词:全髋翻修颗粒骨髋臼骨缺损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鼠肌母细胞修复小鼠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鼠BMP-2腺病毒质粒并经PCR鉴定;将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的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鼠肌母细胞中表达重组Ad-BMP-2质粒并孵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BMP-2阳性细胞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P)法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小鼠模型(n=80),分为4组:Ad-BMP-2转染组、Ad-LacZ转染组、空白组和Ad-BMP-2植入组。术后第3周观察各组小鼠植入区组织学变化和模型处放射学改变。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显示,Ad-BMP-2转染组中BMP-2阳性细胞多见,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中未见阳性细胞,仅见微弱的背景染色。Ad-BMP-2转染组中ALP活性含量较高,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ALP活性含量极低。Ad-BMP-2转染组模型处有明显的骨缺损修复、愈合成像,Ad-BMP-2植入组次之,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表现不明显。结论构建的Ad-BMP-2质粒能高效转染小鼠肌母细胞,且转染后的细胞能在机体持续分泌有效量的BMP-2。腺病毒介导的转染BMP-2的鼠肌母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焦鲲罗树林尹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骨缺损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12-2020-05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Mimics图像重建,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股骨后外髁偏心距、股骨后内髁偏心距,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曲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对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值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12~37)个月。术前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96±1.49)mm,术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59±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69)。术前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4.75±1.55)mm,术后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7.23±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9,P<0.001)。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270,P=0.007)。结论股骨后髁偏心距的变化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屈曲度无影响,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的增加可能对术后1年的膝关节屈曲度产生影响。
江帆倪荔童雯雯马敏蔡俊丰罗树林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数字技术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股骨轴向力线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设计"术中股骨外翻角"来指导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远端截骨,以期获得良好的股骨轴向力线.方法自2012 年3月至2013 年 7 月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共 26例(28 膝),男 11 例(13 膝),女15例(15 膝),年龄58~85岁,平均70.1岁,在术前CT扫描其双下肢,用Mimics软件建立并获得患肢股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根据下肢轴向力线的定义,模拟术中截骨定位杆的使用确定定位杆在股骨髁的进针点及精确测量出"术中股骨外翻角",在关节置换术中精确复制该过程进行股骨远端的截骨.术后拍摄下肢全长正位片,测量术后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来验证股骨轴向力线的准确性.结果 26例患者(28膝)均行术前设计,测量"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5.67°±1.82°)(3.25°~9.36°),术中均能很顺利的找到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并进行手术,术后摄片测量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为(90.9°±1.84°)(87.1°~92.8°).结论 参照数字技术设计的"术中股骨外翻角"进行截骨可以很好地控制术后下肢股骨侧的轴向力线,有利于更加精确的进行个性化手术.
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周炜武强尹峰
膝关节冲洗保护贴膜
一种膝关节冲洗保护贴膜,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膝关节冲洗作业防护的技术问题。该贴膜是一不透水的平面膜,其左右两侧边均为凸弧边,其上下两侧边均在中部成有凹弧形的凹口;该贴膜的内侧面固定有一条中央粘带及两条边缘粘带...
罗树林蔡俊丰
文献传递
数字技术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下肢轴向力线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数字化技术和传统定位方法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对恢复下肢机械轴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5例(100膝)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数字化技术组,每组50膝。传统手术组中48例(50膝),男21例(22膝),女27例(28膝),平均年龄年龄(68.4±7.2)岁,采用传统的标准TKA;数字化技术组中47例(50膝),男20例(23膝),女27例(27膝),平均年龄年龄(69.3±8.2)岁,术前CT扫描和M imics软件建立患肢股骨和胫骨的三维模型,模拟术中截骨定位杆的使用,确定定位杆在股骨髁的进针点及"术中股骨外翻角";在关节置换术中精确复制该过程进行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截骨;两组患者采用同一品牌关节假体,所有病例均为同一医师完成手术。两组病例术后均拍摄下肢全长正位X片,测量并比较股骨轴向力线与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A角),胫骨轴向力线与假体上缘连线的夹角(B角),股骨轴向力线和胫骨轴向力线的夹角(C角)来验证下肢轴向力线的准确性。结果数字化技术组47例患者(50膝)"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5.83±1.85°(3.25°~9.36°),术中均能很顺利地找到股骨和胫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并进行手术,术后摄片测量平均A角为90.34°±1.61°(87.10°~92.88°),B角为89.97°±1.37°(88.12°~92.33°),C角为1.56°±0.72°(0.11°~2.59°)。传统手术组48例患者(50膝)平均A角为91.18°±2.20°(86.57°~94.59°),B角为88.89°±3.25°(82.19°~92.30°),C角为3.21°±1.56°(0.2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照数字化技术模拟术中定位过程进行术前计划进行截骨可以更好地控制术后下肢轴向力线,有利于更加精确地进行个性化手术。
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王瀚尹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应用特殊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技术治疗全髋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20例髋臼骨缺损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6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髋部顽固性疼痛1例,原因可能是髋臼周缘发生异位骨化,经服用强效止痛药物1年后好转。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6.4分。X线片示无一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髋臼钢板结合植骨可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
尹峰罗树林
关键词:全髋翻修术植骨髋臼骨缺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