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宏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电刺激
  • 2篇直流电刺激
  • 2篇上肢
  • 2篇上肢痉挛
  • 2篇神经传导阻滞
  • 2篇痉挛
  • 2篇超短波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疗
  • 1篇短波疗法
  • 1篇短波治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影响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抑郁
  • 1篇早期肢体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耿宏
  • 3篇屈亚萍
  • 2篇杨远滨
  • 2篇涂显琴
  • 2篇胡美华
  • 2篇倪家骧
  • 2篇吴东宇
  • 2篇段红光
  • 2篇钱龙
  • 2篇张艳明
  • 2篇程亦男
  • 2篇郭玉娜
  • 1篇何明伟
  • 1篇杨立强
  • 1篇霍速
  • 1篇姚辉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弱电流(1~2 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本研究利用tDCS技术,探查其对缓解卒...
吴东宇屈亚萍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文献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5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tDCS组患者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法为阴极刺激患侧初级运动感觉区,并结合运动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运动训练。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定情况。FMA评分呈非正态分布,结果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tDCS组MAS、FMA和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评分分别为2.1±0.9、12(5~44)、64±17,治疗后分别为1.5±0.8、20(5~50)、74±16,P<0.01;对照组仅FMA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为5(2~35),治疗后为8(4~37),P<0.01。结论tDCS可以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配合恰当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屈亚萍吴东宇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关键词:卒中上肢痉挛电刺激疗法
物理治疗与颈交感神经阻滞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对比观察物理治疗与物理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急性面神经炎;B组50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的疗效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同时加用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比仅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疗效更佳。
段红光杨立强胡美华耿宏郭玉娜倪家骧
关键词:物理治疗技术自主神经传导阻滞面神经疾病
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及表情肌肌电信号测定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前2.9835±1.6371,治疗后15.6209±1.8743,P<0.01);治疗前、后表情肌肌电信号评分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额肌:治疗前17.55±5.45,治疗后41.35±7.46,P<0.01;眼轮匝肌:治疗前20.75±5.95,治疗后55.40±10.52,P<0.01;提上唇肌,治疗前24.80±7.56,治疗后79.35±36.83,P<0.01;口轮匝肌,治疗前63.45±15.85,治疗后88.40±15.61,P<0.01)。结论: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明显的疗效。
耿宏张艳明胡美华霍速程亦男
关键词:物理疗法面瘫超短波中频电疗肌电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或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或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0例,B组42例。A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B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A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B组治愈2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13,P=0.189)。A组有3例、B组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椎旁注射部位不适感,B组有4例患者在超短波治疗后出现腰部皮肤不适感。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或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安全可行,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
段红光郭玉娜耿宏何明伟倪家骧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短波疗法椎间盘移位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影响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4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前FAM评分为28.65±16.58,治疗后评分59.80±23.39,P<0.01,常规组治疗前FAM评分为32.20±12.38,治疗后评分48.28±13.02,P<0.01;康复组治疗前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6.88±10.90,治疗后评分53.50±12.82,P<0.01,常规组治疗前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5.75±9.01,治疗后评分39.75±11.66,P<0.01;康复组治疗前HAMD评分27.50±4.73,治疗后评分14.28±3.66,P<0.01,常规组治疗前评分26.45±4.66,治疗后评分18.7±2.82,P<0.01。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除重度痴呆以及由于失语、失用、感知功能有障碍而不能参与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张艳明程亦男耿宏屈亚萍姚辉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