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少梅

作品数:69 被引量:15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手术
  • 24篇胶质
  • 23篇胶质瘤
  • 17篇脑胶质瘤
  • 14篇手术治疗
  • 14篇显微手术
  • 12篇动脉瘤
  • 12篇外科
  • 10篇细胞
  • 10篇显微手术治疗
  • 10篇显微外科
  • 9篇动脉
  • 9篇肿瘤
  • 8篇预后
  • 8篇外科手术
  • 7篇入路
  • 6篇显微外科手术
  • 5篇血管
  • 5篇影像
  • 5篇影像学

机构

  • 69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69篇耿少梅
  • 56篇焦保华
  • 29篇卢圣奎
  • 27篇郭二坤
  • 18篇刘力强
  • 11篇方艳伟
  • 10篇王帅
  • 10篇姚志刚
  • 7篇宋剑
  • 7篇马树成
  • 7篇左书浩
  • 7篇张广宇
  • 6篇杨吉鹏
  • 4篇邱文娜
  • 4篇卢胜奎
  • 4篇孙国柱
  • 3篇赵宗茂
  • 3篇孙晓枫
  • 3篇郭成永
  • 3篇刘宏雷

传媒

  • 16篇脑与神经疾病...
  • 6篇河北医药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6篇中华医学会河...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PCNS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PCNS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本组共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8~72岁,病程15天~5个月)。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CT扫描多表现为等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常发生于幕上,可单发或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对放疗、化疗敏感。结论:PCNS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
耿少梅焦保华刘力强郭二坤卢圣奎张广宇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
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其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2 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切除 12例 ,次全切除 6例 ,活检 2例。术后无 1例死亡 ,3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和反应迟钝 ,2例术后癫小发作 ,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右上肢无力 ,14例术后恢复良好。 10例随访 6个月至 4年 ,平均生存期 70周。结论 胼胝体受侵是一种对胶质瘤患者预后不利的因素。对于大部分病例 ,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完全可能的。经胼胝体前部入路是治疗该区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选择。
姚志刚焦保华耿少梅左书浩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可行性
基于影像学特征修正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
2006年
目的:探讨根据CT或MRI资料修正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显示的肿瘤偏离中线方向和侵袭部位,修改翼点入路切口,应用显微技术切除56例侵袭性垂体瘤。术后常规CT或MRI检查,结合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后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全切46例(82.1%),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6年,视力、视野好转46例(82.1%).无变化6例(10.8%),恶化4例(7.1%)。结论: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科学地修正翼点入路切口,有助于肿瘤的显露及切除,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
孙国柱郭二坤耿少梅焦保毕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翼点入路影像学
靶向Xklp2靶蛋白和极光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靶向Xklp2靶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和极光蛋白(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6,Aurora-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PX2和Aurora-A蛋白的表达。结果 Aurora-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0%(28/50),在高级别胶质瘤中(Ⅲ-Ⅳ级)的表达水平(18/25)显著高于低级别组(Ⅱ级,10/25)(掊2=5.195,P=0.023)。TP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0%(31/50),在高级别胶质瘤中(Ⅲ-Ⅳ级)的表达水平(20/25)显著高于低级别组(Ⅱ级,11/25)(掊2=6.876,P=0.009)。二者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胶质瘤中Aurora-A和TP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P<0.01)。结论 Aurora-A和TPX2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推测二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用于评价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指标之一。
申海龙梁朝辉耿少梅刘力强焦保华
关键词:胶质瘤TPX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bcl-2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8%、1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0%、8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Caspase-3在肿瘤组表达呈负相关(r=-0.814,P<0.05).结论 在胶质瘤中bcl-2表达增高,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失去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促进胶质瘤的增殖和恶性进展.
刘力强方艳伟孙志敏李文华耿少梅赵宗茂焦保华
关键词:胶质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免疫组织化学
ZMYND11在多形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ZMYND11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GBM患者术中肿瘤标本20例(肿瘤组),重度脑外伤患者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对照组),对上述标本进行Western blot及qRT-PCR实验,检测并比较两组ZMYND11的表达;利用ZMYND11过表达的慢病毒转染GBM的细胞系U87细胞使其ZMYND11过表达,通过CCK、Transwell及流式细胞分析检测ZMYND11对U87细胞在增殖、侵袭及凋亡方面的作用;将ZMYND11过表达的U87细胞接种至裸鼠内进行体内试验。结果肿瘤组中ZMYND1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ZMYND1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并促进其凋亡,体内实验显示ZMYND11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ZMYND11可抑制GBM的发生与发展。
杨吉鹏邱翔卢圣奎孙晓枫任晓凡杨建凯商洪波吕东生耿少梅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文研究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绍了它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最后介绍了治疗的效果。
郭二坤卢圣奎代彬焦宝华王立群白宝忠耿少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脑非动脉瘤性影像学
文献传递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
2006年
郭二坤卢圣奎耿少梅郑克彬焦保华
关键词:幕上肿瘤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多器官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本文探讨VHL综合征的临床特点、CT及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随访治疗后的结局。结果 5例VHL综合征患者中,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其中1例合并脑干多发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髓多发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典型MRI表现为多发囊实性混杂信号,强化MRI呈实质部明显强化。肾透明细胞癌3例,典型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肿块,强化CT可见肿块呈欠均匀强化。双侧附睾囊腺瘤1例,超声示双侧附睾囊实性肿物,实质部分回声不均匀且血流丰富。出院后随访至2015年1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例,死亡2例,均死于肾癌。结论 VHL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肾癌为主要死亡原因。早期应对高度怀疑或已诊断为VHL综合征的患者行VHL基因检测分析并仔细询问其家族史,早期治疗、长期随访及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乔桂荣杨吉鹏孙晓枫邱翔杨亮耿少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2及其配体EphrinAl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胶质瘤组织及8例JY-常脑组织中EphA2、EphrinAl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icmvesseldensity,MVD)。探讨EphA2、EphrinAl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微血管生成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EphA2、MVD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二者差异显著(P〈0.01)。而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EphA2及MVD蛋白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中EphA2及MVD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phrinAl则具有相反的趋势,在大多数恶性脑胶质瘤中呈低水平表达,在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组织中呈较高水平表达,且胶质瘤级别越低EphrinAl表达越高。EphA2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EphrinAl表达与MVD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1),EphA2的表达与EphrinAl呈显著负相关(r=-0.912,P〈0.01)。结论:EphA2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特异性高表达、EphrinA1特异性低表达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EphA2过表达和EphrinA1的缺陷表达可能协同促进胶质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病及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艳伟刘力强邱文娜瓮杰慧耿少梅焦保华
关键词:脑胶质瘤EPHA2EPHRINA1CD105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