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漪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比较
  • 1篇艺术魅力
  • 1篇英文
  • 1篇指称
  • 1篇指称意义
  • 1篇史学
  • 1篇史学专著
  • 1篇琐事
  • 1篇陪审
  • 1篇陪审团
  • 1篇情感
  • 1篇中西
  • 1篇文本
  • 1篇文化
  • 1篇文学论
  • 1篇文学研究
  • 1篇文学艺术
  • 1篇理智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武汉长江工商...

作者

  • 7篇胡漪
  • 2篇胡书义

传媒

  • 1篇语文知识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ll“Men”Are Created Equal by the Media On Anti-Female Bias in the News Language
2007年
The mass media, namely,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newspaper and websit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broad- casting news, entertain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carrying bias. In this male-dominated world, the female are always more often biased.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ti-female bias in the news language by giving and dis- cussing the examples selected from different news reports.
胡漪
关键词:BIASNEWSLANGUAGE
《“封建”考论》读后被引量:2
2009年
冯天瑜先生《“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简称《考论》)一书是一部不囿旧说,充满创意,内容贯通古今中外的史学专著,充分体现了冯先生在文化史、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等众多领域的深厚功力。《考论》在语源语义学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考论》运用历史语义学的方法依本溯源,从语源与史学两个方面,对历代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外历史学者对“封建”指称意义的诠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考析,清晰地展示了“封建”所指词义的历史演变。
胡漪
关键词:考论史学专著历史学者指称意义历史演变
从“琐事”到“女陪审团”的讽刺艺术比较(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琐事"是美国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的首部戏剧作品,"女陪审团"则是她根据"琐事"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一致,故事情节大体相同。不过,作家在将戏剧再创作为小说时仍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动,对情节有所删减或增添,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研究这两部作品,但其讽刺艺术很少有人问津。本文作者在广泛阅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部作品讽刺效果的方法来探讨作家精湛的改写技巧。笔者认为,改写后的小说不但主题更加深刻,而且讽刺更为犀利,更耐人寻味。
胡漪
关键词:改写讽刺
“Hisense”, High Sense ;“Haier”, Higher :Brand Names Can Create Productivity
2007年
As a Chinese proverb declares,"The beginningof wisdom is to call things by their right names."For an entrepreneur,the beginning of his success isto call his brand by a right name.A brand needs agood name as much as the mankind does.A
胡漪
关键词:HAIERHIGHERHISENSE
从《背影》和《父亲与我》看中西父爱文化的异同
2017年
常言道:母爱似海,父爱如山.父爱像母爱一样宽广深厚,神圣伟大.它不分时间、地点、种族、国界,备受中外作家关注,成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母题.朱自清的《背影》、诺奖得主瑞典作家派·拉格奎斯特的《父亲与我》就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两篇散文都用朴实清新的文字,真切动人的画面,歌赞美好的父子亲情,感情浓烈,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外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散文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细究两位作家笔下的血脉亲情,可以看出中西父爱文化的共性、差异及其得失,对中国的家庭教育不无裨益.
胡漪胡书义
关键词:《背影》父爱文化中西文学艺术艺术魅力
欧洲中世纪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刘建军《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
2011年
刘建军教授的新著《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全面探讨了中世纪欧洲文学萌生发展的文化渊源、演进机制、主要成就及其突出贡献,匡正了传统研究的种种失误,在欧洲中世纪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亮点在于学术性强,见解精辟,立论公允,材料翔实,评析缜密,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是外国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难得的参考书。
胡书义胡漪
超越孤独--从文本、传记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解读纳撒尼尔•霍桑的孤独
胡漪
关键词:霍桑孤独理智情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