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毅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4篇手术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3篇小儿
  • 3篇儿童
  • 2篇单孔
  • 2篇单孔腹腔镜
  • 2篇手术患儿
  • 2篇先天性巨结肠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斜疝
  • 2篇结肠
  • 2篇巨结肠
  • 2篇护理
  • 2篇化道
  • 2篇患儿
  • 2篇肌层

机构

  • 13篇厦门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苏毅
  • 10篇何朝升
  • 3篇刘明学
  • 3篇杨振宇
  • 3篇许淑君
  • 2篇纪延辉
  • 2篇孙驰
  • 2篇李索林
  • 1篇覃宇冰
  • 1篇于增文
  • 1篇何朝生
  • 1篇陈小芳
  • 1篇杨晓锋
  • 1篇黄文倩
  • 1篇刘明学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回肠Burkitt淋巴瘤并发回回结型肠套叠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常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Burkitt淋巴瘤并发回回结型肠套叠女性患儿,其因反复腹痛1个月,伴腹胀1周入院,初诊医师考虑为胃肠炎,予相关治疗后无效。其后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治疗不成功。患儿有明确的剖腹探查指征,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逐步复位套叠肠管,发现末端回肠肿物,术中诊断为:1回回结型肠套叠;2末端回肠肿物,行末端回肠部分切除吻合+阑尾切除术,将切除的肿物及末端回肠送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为Burkitt淋巴瘤。术后6 d患儿食欲佳,其后再接受化学治疗。经治疗后患儿情况稳定,脑脊液、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等均未见新发病灶。
何朝升杨振宇苏毅
关键词:肠套叠淋巴瘤儿童
改进式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改进式清洁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32例先天性巨结肠择期手术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进式清洁回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清洁回流灌肠法。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试验组平均腹围差大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较高,且患儿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式回流灌肠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具有肠道清洁度高、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轻患儿痛苦等正面效果。
江华洁翁燕恋苏毅许淑君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择期手术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胃穿孔8例的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结合回顾性调查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胃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掌握治疗预后,以期提高该类患儿的诊疗水平。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0年3月-2019年3月来收治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胃穿孔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地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该组男6例,女2例。平均出生体重1.84 (1.05~3.15) kg;3例为顺产,5例为剖宫产;6例为早产儿伴低出生体重儿,2例为足月儿。为出生后1~4 d发现消化道穿孔。8例患儿存在哭闹、腹胀、呕吐及呼吸困难症状。1例患儿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例患者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或仅排少量肠液样粘液便。1例合并腹腔型隐睾,2例合并肠旋转不良。患者均进行病变组织切除+胃壁修补缝合+腹腔引流术。1例腹腔型隐睾行睾丸下降固定+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合并肠旋转不良患儿加行Ladd’s手术。1例合并有回肠闭锁,给予行回肠造口术,生后6个月二期行回肠还纳手术。8例患儿中,7例患儿存活,随访6~12个月, 1例患儿存在胃食管反流,通过有效的治疗,其症状得到了改善,饮食及排便基本正常。1例死亡,病死率为12.5%。死亡原因为DIC合并肺出血。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对其影响较大,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必须尽早确诊,然后立刻进行手术探查,将病变组织切除,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在此过程中,还需结合围手术期治疗,如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等,保证患儿获得良好的预后。
何朝升苏毅胡增隆刘明学
关键词: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穿孔早产儿
腹腔镜在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总结双孔法腹腔镜手术在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54例,采用双孔法腹腔镜行诊断与治疗.结果 腹部超声组检查确诊率15.09%(8/53),腹部CT检查组确诊率11.54%(3/26),放射性核素组检查确诊率76.47% (39/51),腹腔镜探查组确诊率98.15%(53/54),53例发现小肠畸形,1例未发现异常.腹腔镜组探查确诊率高于其他3组.53例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6 ~75分钟,平均67分钟,出血量3~10 ml.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美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7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结论 双孔法腹腔镜手术用于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价值,降低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适用于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患儿.
何朝升苏毅刘明学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下消化道出血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患儿狭窄段输尿管组织与邻近正常输尿管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探索先天性UPJ狭窄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先天性UPJ狭窄并在本院行Anderson-Hynes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标本离体后立即取狭窄段输尿管组织(A组,n=30)及与狭窄段远端邻近的正常输尿管组织(B组,n=30)。采用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的高通量蛋白质组相对定量方法对两组中的差异蛋白进行高通量筛选,随后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的靶向蛋白质组学定量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注释的富集分析,并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标本共鉴定出蛋白质6093种,包含差异蛋白160种,其中表达上调的65种,表达下调的95种。进行PRM相对定量分析的9种目标蛋白中,碳酸酐酶1等7种蛋白质在A组与B组的蛋白含量比值,在PRM和TMT的定量结果中均小于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6和具有多重剪接的RNA结合蛋白在A组与B组的蛋白含量比值,在PRM和TMT的定量结果中均大于1。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两组中差异表达蛋白质在体液免疫反应、抗微生物体液反应、对真菌的反应、对真菌的防御反应和对细菌的防御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的GO功能富集度具有高的显著性水平(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氮代谢、PPAR信号通路等20条信号通路富集度具有高的显著性水平(P<0.05)。在PPI网络中,连接度最高的蛋白质是: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连接度为9)和组织蛋白酶抑制素抗菌肽(连接度为8)。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提示,先天
刘靖刘明学杨振宇苏毅纪延辉覃宇冰黄文倩何朝升黄桂珍杨国柱胡增隆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计算生物学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同类性疾病的患儿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手术,作者改进这种技术,在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直肠肌鞘人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结果本组3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16例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15例次全结肠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17±13)min,切除肠段35—80cm,术中估计出血5~20ml,1例因小肠梗阻开腹探查。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和便秘复发,仅1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结论经脐或经肛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同类性疾病安全、有效,手术创伤更小。
苏毅李索林孙驰杨振宇于增文何朝生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腹腔镜结肠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行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 784例的临床资料,术后24例复发,根据再手术腹腔镜探查所见,原因有内环腹膜结扎张力不均(9例)、遗漏部分腹膜(8例)、结扎不紧(3例)、线结松脱(2例)和局部感染(2例)。所有再手术患儿均行经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双重结扎或脐内侧襞覆盖加强而治愈。笔者认为复发原因主要为内环结扎有张力或结扎不全,单纯内环腹膜无张力完整结扎是其操作要领,应避免遗漏腹膜、结扎皮下或者肌层组织打结于皮下。对于巨大腹股沟斜疝,需行脐内侧襞遮盖加强修补术。
何朝升苏毅刘明学纪延辉胡增隆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小儿腹股沟斜疝肌层组织复发原因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治疗儿童良性卵巢畸胎瘤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治疗儿童良性卵巢畸胎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良性卵巢畸胎瘤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开腹卵巢畸胎瘤剔除术,观察组23例进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疗效,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中出血、平均排气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手术应激炎症状况,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手术应激炎症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手术应激炎症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良性卵巢畸胎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效果明显,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手术应激炎症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胡增隆何朝升苏毅
关键词:临床疗效
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经验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4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3例,年龄(2.5±1.9)岁。依据术式不同分为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组(针式抓钳组,n=21)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手术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针式抓钳组21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6.4±2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18.3±2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7)。所有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少,低于10.0 ml,均无术中输血。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长对术后不可见瘢痕的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肝管空肠吻合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缩短的同时达到微创无瘢痕效果。
何朝升苏毅黄桂珍孙驰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总管囊肿肝管空肠吻合
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对儿童消化道出血隐血试验、Blatchford评分、GPDA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对儿童消化道出血隐血试验、Blatchford评分及血清甘氨酶脯氨酸二肽激肽酶(GPDA)的影响,评价其诊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其诊治流程。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流程诊治)72例,联合组(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54例。比较两组的诊治效果、隐血试验结果、Blatchford评分及GPDA结果。结果本组126例患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梅克尔憩室、十二指肠溃疡、肠重复畸形、过敏性紫癜、血管瘤、小肠息肉等。联合组的输血率为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4.72%(P<0.001)。联合组的再次出血率为1.8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11%(P<0.05)。联合组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01)。治疗前,两组大便隐血试验均呈阳性;治疗后48 h、72 h及1周,联合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0.75%、7.55%和3.77%,常规组阳性率分别为64.29%、41.43%和21.43%,联合组治疗后48 h和72 h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为(4.72±2.83)d,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的(2.91±1.84)d(P<0.001)。治疗后48 h、72 h及1周,联合组Blatchford评分高危患儿(Baltchford评分≥6分)比例分别为18.87%、5.66%和0.00%,常规组分别为65.71%、27.14%和7.14%;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GDPA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呈现升高趋势(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断可以减少不明原因出血手术探查方式的应用,联合"一站式"的杂交手术治疗能够快速止血,缩短救治时间,同时降低再出血的发生,诊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朝升苏毅
关键词:腹腔镜隐血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