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明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诊治
  • 2篇组织芯片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 2篇免疫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指标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清...
  • 1篇抑制剂

机构

  • 9篇新疆喀什地区...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公安医...
  • 1篇天津迈拓思生...

作者

  • 9篇范明江
  • 2篇何涛
  • 2篇徐蕾
  • 1篇王学涵
  • 1篇熊廷川
  • 1篇朱长军
  • 1篇苏影
  • 1篇王怀振
  • 1篇孙涛
  • 1篇张园
  • 1篇田刚
  • 1篇陈海林
  • 1篇张延林
  • 1篇张园
  • 1篇孙涛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乳腺结核病诊治体会13例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病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乳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经术中术后病检确诊为结核病。其主要表现为单侧乳腺出现包块,伴有隐痛,无乳头溢液。结论:在乳腺疾病中要重视乳腺结核病的发生。
范明江苏影
关键词:诊治
2009年喀什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培养仪,用MIC法,药敏试剂条为英国Oxoid公司药敏板条。结果 2009年喀什地区3所医院送检各种标本分离菌株1598株,其阳性率30.3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4.99%,革兰阴性杆菌占55.07%,真菌占8.64%,其他占1.30%;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属对β-内酰胺类产生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70.13%、76.77%;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达100.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对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其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分别为87.38%、87.68%,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96.05%、97.34%;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7.2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属占11.99%,有上升趋势,但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RSA检出率为58.45%,但未出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真菌占8.64%,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最高达91.60%。结论病原菌的耐药趋势在上升,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何涛王怀振范明江
关键词:药敏试验病原菌抗菌药物
磷脂酶C-γ1对乳腺癌细胞运动作用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对乳腺癌细胞生长、黏附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揭示乳腺癌发生的新分子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加入PLC-γ1抑制剂,观察细胞划痕、趋化和黏附运动能力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应的乳腺癌信号转导通路中整合素β1分子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PLC-γ1被抑制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运动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1的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PLC-γ1参与了乳腺癌细胞迁移和黏附运动,可作为乳腺癌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靶点。
范明江王学涵田刚
关键词:磷脂酶C-Γ1迁移趋化运动抑制剂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疗效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9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研究组49例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手术效果好,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日斯白克.阿不都卡德尔范明江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并发症
磷酸化53B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究P53结合蛋白1(53BP1)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用乳腺癌组织芯片,该芯片含有220例乳腺癌组织和8例非癌乳腺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应用Image-Pro Plus荧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病例资料,研究磷酸化53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磷酸化53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不同TNM分期、病理分级以及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P<0.001).这些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具有潜在的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标志物的特性.
范明江闫鲁霞徐蕾徐蕾张园熊廷川
关键词:磷酸化乳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9年
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检查点活化和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之一。已知在结肠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磷酸化53BP1是其功能的表现形式。为研究磷酸化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制备特异性磷酸化53BP1多克隆抗体,经RNA干扰技术、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B)等实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31例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在TNM分期Ⅰ-Ⅱ期结肠癌患者中,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13/16)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病例数比例(7/15)(p<0.05),同时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差异显著(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分期(Ⅰ-Ⅱ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
徐蕾徐蕾张壮壮孙涛孙涛孙涛
关键词:结肠癌免疫组化组织芯片
甲状腺结核的诊治(附6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张延林范明江陈海林
关键词:甲状腺结核诊治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_4^+和CD_4^+/CD_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_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_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_4^+和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何涛范明江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血清学指标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3例)及B组(38例),A组给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房全切术,B组给予乳房全切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年的上臂周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的腋窝拔管时间、腋窝引流量明显高于B组,P<0. 05。B组肩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臂周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A组的上臂周径、上肢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明显低于B组,P <0. 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较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发生少,有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
范明江日斯白克·阿不都卡德尔阿布都沙塔尔·吐尔地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术后恢复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