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德坤

作品数:38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大豆
  • 10篇基因
  • 6篇种质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植物
  • 5篇植物表达
  • 5篇植物表达载体
  • 4篇聚类分析
  • 3篇豆种
  • 3篇栽培
  • 3篇植物表达载体...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转录
  • 3篇转录因子
  • 3篇碱蓬
  • 3篇表达载体构建
  • 3篇大豆种质
  • 3篇大豆种质资源
  • 2篇性状

机构

  • 29篇浙江省农业科...
  • 11篇浙江师范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6篇长江大学
  • 2篇杭州市农业科...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野生植物...

作者

  • 37篇董德坤
  • 28篇朱丹华
  • 16篇杨清华
  • 15篇袁凤杰
  • 12篇傅旭军
  • 11篇郁晓敏
  • 10篇朱申龙
  • 6篇曹家树
  • 4篇金杭霞
  • 3篇李雁杰
  • 3篇黄英运
  • 3篇李佰权
  • 3篇刘乐承
  • 3篇姜莹
  • 3篇李百权
  • 3篇颜伯霖
  • 3篇吴娴静
  • 3篇夏国绵
  • 3篇高莎
  • 2篇杨海英

传媒

  • 8篇浙江农业学报
  • 6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杭州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优异种质发掘创新及利用
袁凤杰朱申龙傅旭军李佰权朱丹华夏国绵许开华董德坤陆伯军刘伟明杨清华郁晓敏颜伯霖
该研究通过优良性状的发掘和创新、新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创造出一些特异的新品质,并创造性地克隆了2个与低植酸相关的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和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其主要技...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碱蓬PEAM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旨在克隆碱蓬的耐逆相关基因——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PEAMT)的编码基因,分析PEAMT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EAMT基因的功能和碱蓬的耐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依据Gen Bank数据库发表的其他物种的PEAMT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降落PCR法获得碱蓬PEAMT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Sg PEAM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点,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特性。序列分析表明Sg PEAMT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485 bp,编码494个氨基酸,推测其为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Sg PEAMT含有2个独立的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含有4个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认Sg PEAMT与同属的碱蓬属植物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盐胁迫或ABA胁迫下碱蓬根、茎、叶中Sg PEAMT基因的表达上调,特别是叶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Sg PEAMT基因受Na Cl和ABA诱导表达,预示Sg PEAMT基因可能在碱蓬对盐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参与碱蓬耐盐反应的有效耐逆基因,为植物基因工程提供有效的耐逆基因。
金杭霞董德坤杨清华袁凤杰郁晓敏傅旭军朱丹华
关键词:碱蓬SG荧光定量PCR生物信息学
利用显色法快速筛选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
2012年
以杭州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保存的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为研究材料,利用显色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自然缺失突变体进行筛选。从348份种质中发现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和Lox2的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511,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和Lox3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452,以及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或其含量极低的栽培大豆种质5份:ZDD06271、ZDD06044、ZDD13834、ZDD06245和VP35。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显色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筛选方法。
董德坤姜莹傅旭军黄英运袁凤杰朱丹华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突变体显色法
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SSR分子标记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以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的‘中豆27’(4 447 ug/g)和‘台湾75’(2 062 ug/g)为亲本,构建了包括160个家系F2:6高代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双亲及群体各单株的不同异黄酮组分的含量。异黄酮不同组别中,大豆苷类含量最高,黄豆黄素苷类含量最低。异黄酮不同存在形式中,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含量最多,苷元型含量最少。使用197对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的SSR引物对RIL群体进行扩增。而后使用SAS程序的Proc GLM命令进行异黄酮含量和标记间的方差分析,在p<0.01显著水平上共检测到包括21个SSR标记的41个显著性互作。其中部分标记同时与多个不同的异黄酮成分相关;4个SSR标记与总异黄酮含量相关。本研究为高异黄酮含量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傅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杨清华郁晓敏董德坤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
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杂种优势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遗传现象之一。杂种优势虽然已经被成功应用了数个世纪,但其形成的机理仍不十分明了。不同时期的学者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释或假说,但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解释。本文综述了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相关的重要假说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刘乐承董德坤曹家树
关键词:杂种优势上位性效应
芸薹种作物杂种优势相关机理研究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遗传现象。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人们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的一个重要手段。芸薹属作物也是优势育种利用比较普遍的一类作物。该类作物种类繁多,栽培面积大,既是重要的蔬菜品种又可以作为油料、...
董德坤
关键词:杂种优势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表达光合作用低磷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47个SSR位点对52份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411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8.75个;每个SSR的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5506~0.9357,平均值为0.8061;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9083~2.8440,平均值为1.8386;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547~0.8589,总体平均值为0.6775。在聚类分析中,以相似系数为0.666为划分标准,将52份材料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20份材料,以杭嘉湖、台州、丽水等地区的材料为主;第Ⅱ类包括24份材料,以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材料为主;第Ⅲ类包括8份材料,以金华、衢州地区的材料为主,SSR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和生态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株高、生长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傅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董德坤李百权
关键词:大豆SSR分析聚类分析
大豆GmTTG1-lik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2014年
在大豆(Glycine max L.Merr.)中克隆了一个1008bp的表皮毛相关基因GmTTG1-like(Glycine max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lik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TTG1-like蛋白在结构上具有4个WD40重复(WD40-repeat)结构域,与烟草中NtTTG2(Nicotiana tabacum Testa Glabra 2)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GmTTG1-like与大豆表皮毛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并可能作用于大豆发育和防卫反应过程。采用RTPCR和q-RT-PCR两种方法检测GmTTG1-like在植物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表达。构建GmTTG1-like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可以侵染的农杆菌阳性克隆。
陈蕾董德坤袁凤杰朱丹华金庆生
关键词:大豆表皮毛
大豆突变体Gm-lpa-TW-1中低植酸性状与种子发芽率和糖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明确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植酸性状突变与种子发芽率降低以及糖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与不同野生型亲本的杂交后代,低植酸纯合株系(LPA)和非低植酸纯合株系(HPA)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株系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收获种子的发芽率、总糖、蔗糖和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LPA株系还是HPA株系春播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秋播种子;同一杂交组合中LPA株系春播种子的发芽率显著低于HPA株系春播种子;鲜食大豆杂交组合后代的LPA株系发芽率低于粒用大豆杂交组合的LPA株系;但在所有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中均可以筛选到发芽率显著高于突变亲本Gm-lpa-TW-1的LPA株系。糖份含量分析表明:LPA和HPA株系之间总糖含量无明显差异;LPA株系的蔗糖含量极显著地高于HPA株系的蔗糖含量,低聚糖含量则表现为极显著低于HPA株系,3种糖份含量在LPA和HPA株系之间的差异不受种植环境影响。LPA株系种子发芽率受到突变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高温环境对LPA株系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大;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有效改善LPA突变基因对种子发芽率的不良影响。LPA株系中的低植酸性状与高蔗糖低寡聚糖性状表现为连锁遗传,有利于选育品质更为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袁凤杰董德坤李百权傅旭军朱丹华朱申龙
关键词:发芽率
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并于上下游引物5’端分别添加Xhol和SacI酶切位点和保护性碱基序列;TA克隆PCR产物至pTA2并进行测序验证;双酶切经过测序验证的重组质粒pTA2-BADH和植物表达载体pBA002,分别回收目的基因和pBA002载体片段,并进行连接转化,提取阳性质粒,然后进行双酶切、PCR扩增和进一步的测序验证。结果表明,BADH基因已被完整、正确的插入到pBA002载体中,成功构建了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植物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李虹章朱丹华黄英运郁晓敏董德坤
关键词:BADH植物表达载体BA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