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婧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互作用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诱导多能干细...
  • 1篇体细胞重编程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病毒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重编程
  • 1篇转录
  • 1篇细胞重编程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小鼠
  • 1篇家族
  • 1篇家族蛋白
  • 1篇干细胞
  • 1篇IPS细胞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篇蒋婧
  • 1篇李劲松
  • 1篇汪凌波
  • 1篇张璇
  • 1篇吕纹简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细胞接种密度对小鼠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
2010年
为研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接种密度对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将Oct4,Sox2,Klf4,c-Myc4个基因或者Oct4,Sox2,Klf43个基因转入到携带有Oct4-EGFP转基因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Oct4-EGFP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Oct4-EGFPMEF)中。感染病毒后的第4天将Oct4-EGFPMEF以500~128000个/孔(每孔面积9.6cm2)进行梯度铺盘,并分别于病毒感染后的第12天和第16天对4因子组和3因子组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Oct4-EGFP阳性细胞比例检测。结果表明,Oct4-EGFPMEF感染病毒后的接种密度对于iPS细胞诱导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4因子和3因子诱导产生iPS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分别为8000个/孔和32000个/孔。此外,通过逆转录病毒法,在最佳的接种密度下,可顺利地建立起iPS细胞系。
汪凌波蒋婧吕纹简张璇李劲松
关键词:体细胞重编程胚胎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诱导多能干细胞
BrD家族蛋白在mES细胞中的蛋白相互作用组和顺反组分析
蒋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