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CE联合消融与单纯TACE术治疗对2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消融与单纯TACE术治疗对2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TACE术治疗,研究组应用TACE联合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ST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ACE联合消融术治疗2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蒋寒
- 关键词:肝功能预后
- 低剂量螺旋CT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中影像学特征及对手术治疗指导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指导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放射剂量以及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61、0.063、0.068);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检出率高于常规剂量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低剂量螺旋CT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低剂量螺旋CT误诊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剂量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时,低剂量螺旋CT可以给予更多的手术治疗指导价值,同时提高影像学特征,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蒋寒
-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
- 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在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对照组在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24/24);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1.7%(22/24),2例失败者采用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成功。实验组1例患者胆道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5例患者胆道出血,4例患者胆汁性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实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率、半年生存率及一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彭卫军陈爱民蒋寒周红艳张海青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梗阻性黄疸超声介入治疗
- 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包括治疗床本体与防护架,治疗床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防护架下端内侧的放射孔,防护架呈框型结构,放射孔的内侧壁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滑槽的内部顶部均连接有拉簧...
- 蒋寒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莲芪胶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莲芪胶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P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每3周治疗1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莲芪胶囊治疗。榄香烯注射液2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莲芪胶囊介入前1周连续口服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比较2组功能状态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VEGF、IGF-2、IGFBP-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26.67%,控制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控制率80.00%,2组总有效率、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lb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ALT、AS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率73.33%,对照组改善率46.67%,2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功能状态改善率46.67%,对照组功能状态改善率20.00%,2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
- 王明龙钱义红钱春红张海青杨雯蒋寒
- 关键词:肝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内皮生长因子
- 肝癌117例介入治疗护理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加快患者的恢复,延长患者生命。方法:对117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117例患者护理满意,均顺利行介入治疗。结论:科学规范、全面地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各项护理工作,对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加快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 周红艳陈爱民蒋寒彭卫军
-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治疗护理
- 对比X线片与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研讨X线片与CT检查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脊柱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与CT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共有骨折97个,包含T1116个,T1223个,L130个,L224个,L33个,L44个。X线片检查后显示,椎体骨折>2个10例,包含连续椎体骨折6例,跳跃性骨折4例。可疑不稳定性骨折26例,单纯压缩性骨折54例,椎体后缘连线存在程度不同的成角变化、不光滑、欠光滑。CT检查结果显示:爆裂性不稳定性骨折49例,稳定性骨折31例。80例患者骨折线累及前、中、后柱共22例,前柱、中柱27例,前柱31例。CT检查出现程度不同的椎管狭窄45例,包含重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4例。三柱骨折22例中,椎管无狭窄7例,椎管狭窄15例,碎骨片、椎板骨折、横突、椎弓根突入椎管中,椎体骨块向后移位。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前移滑脱1例,重度9例,中度2例,轻度3例。结论:临床检查脊柱骨折的基础方式为X线片,与CT检查有互补作用,X线片仍然为首选且基础检查方式,若发现椎体骨折,则需给予CT扫描,以评估脊柱骨折的并发症与稳定性,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彭卫军张海青杨雯蒋寒
- 关键词:脊柱骨折CTX线片
- 脾中下叶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亢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脾中下叶动脉栓塞术在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晚期血吸虫肝病合并巨脾患者,均经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重度脾功能亢进。超选择性置管于脾中下叶动脉内行介入栓塞处理(n=20),常规置管于脾动脉主干末端、采用低压流控法行栓塞脾脏外周组织(n=18)。结果 38例均成功栓塞,成功率100%。对于纠正脾功能亢进,改善外周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的疗效,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脾中下极动脉栓塞法能准确控制栓塞部位和面积,栓塞术后综合征和术后其他并发症明显减轻,特别是对肺部、胸腔、左膈的影响较小,便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结论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功能亢进采取超选择性插管入脾中下极动脉后行栓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脾动脉主干末端行栓塞治疗明显降低,不适反应程度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陈爱民周红艳蒋寒谭代林彭卫军张海青
- 关键词:并发症
- 介入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急诊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介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止血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治疗后3 d舒张压、收缩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心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止血,降低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经济负担,减少复发率。
- 蒋寒
-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出血量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及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及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48例乏血供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TACE联合RFA、PEI(联合组),22例行TACE(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术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和血清AFP下降率分别为84.62%和80.7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和50.00%(P<0.05)。联合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2.3%、80.8%、6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3.6%、45.5%、36.4%(P<0.05)。结论与单独行TACE比较,TACE联合RFA、PEI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彭卫军蒋寒杨雯张海青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无水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