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晓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职业病
  • 2篇致癌
  • 2篇镉作业工人
  • 2篇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肉瘤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烟尘
  • 1篇乙烯
  • 1篇正己烷
  • 1篇职业卫生
  • 1篇职业卫生学
  • 1篇职业卫生学调...
  • 1篇致癌性
  • 1篇致癌作用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患者
  • 1篇熔炼

机构

  • 9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蒋晓红
  • 4篇张峻
  • 2篇余彬
  • 2篇王民生
  • 2篇韩磊
  • 1篇徐德州
  • 1篇包章法
  • 1篇仲立新
  • 1篇常元勋
  • 1篇白莹
  • 1篇丁帮梅
  • 1篇王湘苏

传媒

  • 4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蒋晓红
关键词:职业病
对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所遇若干问题的处理被引量:4
2007年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颁布以来,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日益增多,现就我们在职业病实际诊断过程中所遇若干问题的处理做一简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更好地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
张峻蒋晓红
关键词:职业病
23名镉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23名镉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患者的职业接触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浇注岗位镉及其化合物的8h时间加权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严重超标,尿镉连续两次以上超过5μg/g肌酐者共有20例,且同时伴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者5例。结论部分患者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因不宜使用氨羧类和巯基类络合物促排,故加强预防至关重要。
张峻蒋晓红余彬韩磊
关键词:
镉熔炼车间职业卫生学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某焊料厂熔炼车间职业性镉中毒情况。方法对该厂40名接触镉及其化合物车间和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熔炼车间镉的烟尘污染严重,18个样本中15个超过国家标准;浇注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782mg/m3、超标77.2倍,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4.540mg/m3、超标226.0倍;40名接触镉及其化合物工人中尿镉增高(5.80~29.50μmol/molCr)25人、β2-微球蛋白增高(17.28~39.68μmol/molCr)5人,诊断为职业性轻度镉中毒5人;在镉接触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职业性镉中毒与工龄有关。结论职业性镉中毒是镉熔炼车间工人的主要职业病;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性镉中毒的发生。
丁帮梅包章法白莹韩磊张峻蒋晓红
关键词:烟尘
氯乙烯致癌作用与危险度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氯乙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剂和应控制的化学物。动物实验表明,氯乙烯可在多种动物中诱发肝血管肉瘤及其他肝肿瘤,不同品系的动物对氯乙烯致癌性的敏感性不同,最敏感的Sprague-Danley大鼠,无论经呼吸道吸入还是经消化道吸收都可导致大鼠发生肝血管肉瘤,肝血管肉瘤和肿瘤的发生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触氯乙烯工人的肝癌危险度增加5倍,平均潜伏期为22年。氯乙烯所致的肝肿瘤,其突变谱明显不同于非氯乙烯所致的肝肿瘤。氯乙烯代谢产物形成的DNA加合物,特别是1,N6-乙烯腺嘌呤,有前致突变剂特性,是造成ras基因和p53基因中A∶T碱基对发生置换突变的原因。目前认为血清癌蛋白p21和p53作为VC致肝血管肉瘤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血管肉瘤。从动物实验所得资料进行的危险度评价,似乎高估了实际的危险度。
王民生蒋晓红常元勋
关键词: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致癌作用危险度评价
镉作业工人健康损害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镉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方法对某企业熔炼车间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33名镉作业工人进行尿镉与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工作场所18个检测样品中12个超标,浇注岗位镉的8h时间加权浓度超标77.2倍,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226倍。33名镉作业工人尿镉连续两次以上超过5μmol/mol肌酐者共有27例,且同时伴有尿β2-微球蛋白超过9.4μmol/mol肌酐7例。27名尿镉超标的工人两年后复查尿镉、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镉在人体内代谢周期长,因此,尿镉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及可逆性仍需进一步跟踪研究更长时间。对镉作业者应加强防护。
蒋晓红余彬仲立新
关键词:镉作业工人尿镉
1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该文着重介绍了一组正己烷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劳动卫生学调查,从职业病临床的角度,对该 组患者的中毒原因、发病特点、正己烷的毒作用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
蒋晓红张峻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
铅的毒性和致癌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3年
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它可引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过去的研究表明,铅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动物试验表明铅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类是可能的致癌物,国际癌症联合会将其列入2B类致癌物。该文就目前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即低水平暴露(过去认为是安全的暴露量)的铅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所谓“亚临床毒性”及致癌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蒋晓红
关键词:毒性致癌性
职业性射线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动态观察
2004年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职业性射线接触者的细胞DNA损伤动态变化。方法 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 (SCGE)对某厂 80名职业性射线接触人员于 1996~ 2 0 0 0年连续 5次作DNA损伤检测。结果 在暴露的平均年当量剂量范围内 ,射线接触组DNA受损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增加 ,但接触组平均DNA受损细胞率未见有明显逐年升高的趋势 ;DNA受损细胞率与放射工龄、年龄、平均年当量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 长期受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的职业性射线接触者会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持续改变 ;且DNA受损细胞率随放射工龄、年龄、平均年当量剂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SCGE可用于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动态研究与评价。
蒋晓红王民生王湘苏徐德州
关键词:DNA损伤SCGE射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