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蒿宝珍

作品数:27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小麦
  • 9篇冬小麦
  • 5篇限水灌溉
  • 5篇灌溉
  • 4篇冠层
  • 4篇光合特性
  • 3篇氮肥
  • 3篇氮素
  • 3篇幼苗
  • 3篇玉米
  • 3篇籽粒
  • 3篇干物质
  • 2篇地上部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冬小麦冠层
  • 2篇叶片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理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小麦产量

机构

  • 2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5篇新乡学院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7篇蒿宝珍
  • 21篇姜丽娜
  • 19篇李春喜
  • 12篇邵云
  • 9篇王志敏
  • 6篇张黛静
  • 6篇侯飞
  • 4篇张菡
  • 4篇方保停
  • 3篇张英华
  • 2篇郑冬云
  • 2篇祁诗月
  • 2篇张凯
  • 2篇孙莉萍
  • 2篇李彩云
  • 1篇王言景
  • 1篇姚利娇
  • 1篇李万昌
  • 1篇郭东光
  • 1篇宋飞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农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区教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穗离体培养下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高锌处理有利于倒二节、穗下节、旗叶、旗叶鞘、穗轴和颖壳干物质的积累,其籽粒干物质量却明显降低,仅为低锌处理的十分之一。因此,高锌处理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低于低锌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各器官锌含量呈增加趋势,且高锌处理下各器官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锌处理。不同器官锌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旗叶较高,而籽粒较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锌积累量呈"快-慢-快"的递增趋势,高锌处理除籽粒外其他器官锌的积累量远高于低锌处理。低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籽粒和旗叶,籽粒锌积累量占总量的20%;而高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和旗叶,在籽粒中积累较少,仅占总积累量的3%。
姜丽娜王志敏蒿宝珍侯飞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离体穗培养干物质
限水灌溉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为给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设置六个不同氮肥处理[各处理底施和追施氮量(底氮+追氮)分别为:0+0、120+0、120+60、120+120、120+1801、20+240 kg.hm-2],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20+6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达到8 749 kg.hm-2。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有较明显的调控效应,总体表现为,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追氮量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大,胞间CO2浓度降低,延缓了旗叶的衰老进程,延长了光合功能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过高的追氮量(180~240 kg.hm-2)并没有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胞间CO2浓度;适当追氮(60 kg.hm-2)虽然增加了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的运转量,但运转率下降;过多的追施氮肥(120~240 kg.hm-2)会导致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
蒿宝珍张英华姜丽娜方保停张菡李春喜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限水灌溉光合特性
水分运筹对豫北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讨豫北地区冬小麦合理的水分运筹模式,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全生育期不浇水(CK)、越冬水(W1)、越冬水+拔节水(W2)和拔节水(W3)4种水分运筹方式,研究了水分运筹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较高,蒸腾作用和胞间CO2浓度较低。从产量因素来看,W3处理下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均较高,最终产量(10183.4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豫北地区,足墒播种的基础上,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蒿宝珍姜丽娜张菡张凯李彩云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
Zn在不同品种小麦植株地上部的积累和分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植株在后期吸收Zn的能力较强,其植株Zn积累量、籽粒Zn积累量均最高;济麦20籽粒Zn的收获指数最高。
姜丽娜张黛静蒿宝珍祁诗月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ZN小麦
晚播对豫北冬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冬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同时对应不同播量,研究了晚播对豫北地区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期,至生长发育后期,播期对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减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晚播加大播量,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后期增加迅速,但成熟期仍以T1处理(10月18日播种,播量150 kg/hm2)单茎干物质的积累量表现最高(3.14 g)。从产量性状来看,播期推迟,穗粒数明显减少,T1处理比T4处理(11月2日播种,播量240 kg/hm2)高7.3粒;同时籽粒质量降低,T1处理的千粒重为43.63 g,显著高于T4处理。综合来看,在4个播期处理中,T1处理的产量最高(10 354 kg/hm2),较T4处理增产22.80%。豫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晚播期为10月18日。
姜丽娜张菡吴珊珊蒿宝珍祁诗月李彩云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晚播生理指标产量性状
小麦籽粒灌浆期铁、锌、锰、铜积累动态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解小麦籽粒灌浆期Fe、Zn、Mn、Cu四种微量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规律,以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长5864、郑麦366、济麦20、新麦18为试验材料,选取同一天抽穗及开花的植株进行标记,于花后10~35d每5d取各品种籽粒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籽粒中Fe、Zn、Mn、cu的含量,分析其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矿质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Fe〉zn〉Mn〉Cu。随籽粒灌浆的进行,各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Fe、zn含量在花后10~30d下降,其中花后10~20d下降迅速,花后20~30d下降平缓,花后30~35d含量有所增加;籽粒Mn含量在花后10~35d持续下降,其中花后10~25d下降迅速,花后25~35d下降缓慢;籽粒Cu含量在花后10~20d下降迅速,花后20~30d稳中略升,花后30~35d含量下降。灌浆期籽粒各元素的积累量呈递增趋势,其日积累量在灌浆初期较高。籽粒Fe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30~35d,Zn、Mn、Cu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10~15d。在供试的四个品种中,长5864和郑麦366籽粒Fe、Cu的积累量较高,新麦18籽粒Mn、Zn的积累量较高。
姜丽娜蒿宝珍侯飞李春喜王志敏
关键词:小麦籽粒灌浆期
氮肥对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氮肥对小麦籽粒Zn、Fe、Mn、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Zn、Fe、Mn、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肥施用提高了籽粒Zn、Cu的含量和积累量,抑制了Mn的含量。氮肥与品种的互作对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除Fe之外,籽粒Zn、Mn、Cu含量和积累量均以氮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品种因素和品种与氮肥二者的互作。用K-means聚类分析,将参试样品按照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聚为3类,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不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氮肥的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姜丽娜郑冬云蒿宝珍侯飞姚利姣邵云李春喜王志敏
关键词:小麦籽粒氮肥微量元素积累量
耐旱型玉米适应密植的根冠协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实现玉米的持续增产和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干旱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必须考虑干旱的潜在影响。品种是决定玉米种植密度的先决条件,选用耐旱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干旱的影响,稳定玉米产量。本文简要概述了玉米耐旱品种的耐密性、玉米根系和冠层结构与功能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地上地下结构与功能协同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期准确揭示耐旱型玉米适应密植的根冠高效协同机制,进而为玉米抗逆稳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马静丽王小洁孙莉萍蒿宝珍
关键词:玉米根系冠层
减氮对豫北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为了解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光合对减氮的反应,以豫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限水灌溉(春浇一水)条件下,以当地冬小麦生产中常规施氮量(底施氮量+追施氮量:120+210 kg·hm^(-2))为对照,设置不同减氮处理(底施氮量+追施氮量分别为120+150、120+90、120+0、0+0 kg·hm^(-2)),研究减氮对冬小麦冠层叶片和非叶器官形态特征、冠层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减少,小麦开花期单茎叶面积、上三叶面积及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9.7%~28.0%、10.6%~30.3%和5.2%~16.8%,叶器官面积和上三叶面积下降幅度均高于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的下降幅度。减氮处理下,开花期上三叶长和宽分别减少4.4%~8.8%和11.8%~15.6%,叶片变窄变短,而倒四叶叶型无明显变化。另外,上三叶平均比叶重随氮肥减少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适量减氮有助于改善上三叶叶片质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花后各叶层透光率呈增加趋势,其中灌浆中前期(开花至花后20 d)减氮处理的倒四叶层、倒三叶层、倒二叶层和旗叶层透光率分别比对照高39.0%、38.0%、23.8%和9.4%。随施氮量的减少,花后上三叶光合速率总体均呈先略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旗叶和倒二叶光合速率在花后均以120+210 kg·hm^(-2)、120+150 kg·hm^(-2)和120+90 kg·hm^(-2)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倒三叶光合速率在开花至花后18 d均以120+150 kg·hm^(-2)和120+90 kg·hm^(-2)处理较高,分别比对照高38.7%和24.7%。这说明,减氮减少了冬小麦单茎叶面积,增加了非叶器官面积占单茎总光合面积的比例,且上三叶叶片变小,叶片质量提高,增加了花后冠层下部叶片受光比率,改善了冠层下部叶片的受光状况,有利于提高冠层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
马静丽方保停乔亚伟李春喜王志敏蒿宝珍蒿宝珍
关键词:冬小麦限水灌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为探讨豫北地区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了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施纯氮120kg·hm-2的基础上,随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与追氮量之间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周麦18和济麦22在追氮140kg·hm-2(N260)处理下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随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长缓慢且有下降趋势,籽粒氮素收获指数、追施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追施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拔节期追氮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各追氮处理下,周麦18和济麦22籽粒氮素分别有81.53%~88.62%和79.65%~89.10%来自营养器官氮素的转运。综合来看,底施氮肥120kg·hm-2结合拔节期追氮140~180kg·hm-2是豫北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的氮肥施用模式。
姜丽娜张凯宋飞张新敏蒿宝珍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