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世桂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配施
  • 2篇
  • 1篇农业
  • 1篇小麦
  • 1篇硫肥
  • 1篇硫磷
  • 1篇
  • 1篇大豆

机构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章力干
  • 3篇郑路
  • 3篇马友华
  • 3篇张继榛
  • 3篇袁世桂
  • 2篇王安祥
  • 2篇司友斌
  • 2篇竺伟民
  • 2篇李龙先
  • 2篇王永久
  • 1篇林长丰
  • 1篇汤永玲
  • 1篇王道中
  • 1篇唐朝辉
  • 1篇戚胜方
  • 1篇李春
  • 1篇王强
  • 1篇胡荣根
  • 1篇张海柱
  • 1篇王安详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农业中硫及硫肥推广应用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章力干张多殊胡芹远刘晓玲胡荣根陈伟郑路李克强郑向阳黄界颍王强刘晓莉张海柱雷利斌杨京陵顾利杰李春潭国省孙仲永姚春凤马开星潘少玉孙善军汤永玲林长丰房运喜程仁虎袁世桂贾昌文李龙先戚胜方何兴宏王安祥朱传军许华武等
该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北方土壤有效硫缺乏,并修正土壤缺硫临界值。首次建立中国农业硫信息系统,提出南北土壤向作物供硫“渠道”不同,率先将S与大、微量无素交互效应在作物上运用和推广。研究并发现地下水对农田硫投入的贡献。该成果具...
关键词:
关键词:硫肥
小麦氮硫配施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1997-1999年先后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沿淮和淮北5个国营试验点分别设置6个N-S配比水平的小区试验以及继后的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N-S配合施用对小麦的效应.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N-S配施的小麦产量每公顷增产134~989 kg;与无S配合的单施N处理相比,不同水平N-S配比的增产和减N节本,使每亩实际增收值达10~130元;N-S配施的绝大部分处理的产投比达到10~60,极少数N-S配施处理减产出现在施N水平低于183 kg/ha情况,但因减N节本,实际增收值仍较高.F值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N-S水平间间呈二元二次相关关系,R=0.7693*-0.9658**.相关方程及相应图形可用作产量预测和N、S肥用量的最优选择.N-S配施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0.5~2个百分点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N肥和S肥的利用率.3个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选出的3组N-S配施水平在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促进作用.
张继榛郑路马友华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王安详祁胜方袁世桂王永久
关键词:小麦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张继榛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马友华唐朝辉孙义祥王道中李龙先何新宏王安祥袁世桂陈仁虎王永久
关键词: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