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新华

作品数:97 被引量:472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化学工程
  • 34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树脂
  • 13篇催化
  • 11篇酚醛
  • 11篇酚醛树脂
  • 10篇酰基
  • 10篇酰基化
  • 10篇复合材料
  • 10篇改性
  • 10篇复合材
  • 9篇离子
  • 9篇芳香族
  • 8篇分子
  • 7篇酰氯
  • 7篇离子液
  • 7篇离子液体
  • 7篇纳米
  • 7篇苯胺
  • 7篇
  • 6篇摩阻材料
  • 6篇化合物

机构

  • 70篇江苏大学
  • 29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江苏理工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杭摩新材料集...
  • 1篇常州浩达科技...

作者

  • 91篇袁新华
  • 23篇魏贤勇
  • 20篇宗志敏
  • 20篇陈敏
  • 15篇徐红星
  • 14篇胡杰
  • 13篇程晓农
  • 9篇曹顺生
  • 8篇秦志宏
  • 8篇倪中海
  • 7篇盛维琛
  • 7篇张燕
  • 7篇邵美秀
  • 7篇刘华
  • 6篇张春燕
  • 6篇应伟斌
  • 5篇刘黎明
  • 5篇张丽芳
  • 5篇雷燕
  • 4篇吉海燕

传媒

  • 23篇江苏大学学报...
  • 9篇高分子材料科...
  • 5篇煤炭转化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化学世界
  • 3篇精细化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塑料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化学通报
  • 2篇化学试剂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煤矿环境保护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桐油改性酚醛树脂(PF),制备高性能摩阻材料用树脂基体.综合热分析表明改性PF在100~320℃间失重7.30%,320~600℃间失重61.10%,普通PF分别失重15.94%和73.51%;普通PF热分解峰为400~425℃和540~600℃,桐油改性PF热分解峰为400~450℃和560~600℃.桐油改性PF热稳定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耐热性能未有明显改善.FTIR分析表明桐油成为聚合物结构的一部分;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桐油改性较大程度地改善了PF的韧性;掺杂质量分数40%的桐油改性PF和60%的硼改性PF的试样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更适合作为摩阻材料的树脂基体.
袁新华何坤陈敏邵美秀胡杰
关键词:摩阻材料酚醛树脂桐油改性耐热性能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及其在刹车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将苯酚和桐油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反应制得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并测试其剪切强度、冲击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剪切强度、冲击强度较未改性树脂大,硬度适中。将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制成刹车片,测试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大、摩擦性能稳定、磨损率低。
邵美秀陈敏袁新华程晓农
关键词: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剪切强度刹车片
几种无机盐与离子液体催化苊的偶联反应被引量:3
2007年
为合成新型功能高分子中间体,分别研究了在AlCl3,FeCl3,ZnCl2等无机盐和[Bmim]Cl/FeC l3离子液体催化作用下,苊在温和条件常温常压下的偶联反应.经GC/MS分析发现生成了3,3′联苊.用GC法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3,3′联苊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各催化剂作用的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催化剂中,[Bm im]Cl/FeCl3离子液体对苊的偶联反应催化效果最好,在该催化剂作用的优化反应条件下,3,3′联苊产率为48.71%,选择性78.56%,且[Bmim]Cl/FeCl3离子液体对环境无污染,并可循环使用.通过重结晶、层析等方法得到了功能高分子中间体3,3′联苊纯品,并用GC/MS,FTIR和1H NMR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了其结构.
陈敏张燕袁新华张春燕刘华戴起勋
关键词:无机盐离子液体催化偶联反应
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反应研究的进展被引量:6
2001年
氧化反应是对芳香族化合物进行官能团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氧化反应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得到酚、醛、酮、醌和羧酸等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袁新华陆瑾宗志敏陈忠秀尹学琼魏贤勇
关键词:芳香族化合物精细化学品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2020年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高分子合成工艺的基本理论、聚合方法及工艺技术,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的目的。本文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体会分析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及综合评价方面探索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李素敏袁新华李松军聂仪晶徐晖
关键词:教学模式综合评价
反相悬浮酚醛树脂对苯和苯胺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被引量:3
2010年
液蜡为分散相,span80为分散剂,乙二醇为致孔剂,反相悬浮法制备了羟基修饰氢键型酚醛树脂LM-4。根据热力学分析,苯胺和苯在LM-4上的吸附焓和吸附熵均大于零,表明吸附包含解吸水分子和吸附吸附质两个过程。对苯胺的吸附焓达到34.06kJ/mol,说明树脂与苯胺分子间存在氢键。Lagergren模型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颗粒内扩散、膜扩散均是速率控制步骤之一,Dumwald-Wagner二级速率方程更适合于描述LM-4对苯的吸附,Kannan-Sundaram模型的拟合则说明树脂对苯胺的吸附为"优惠吸附"。
袁新华韩志锐刘黎明胡杰曹顺生
关键词:反相悬浮聚合酚醛树脂动力学热力学
磷钨酸铝催化合成9-苯甲酰蒽被引量:3
2008年
为合成功能高分子中间体9-苯甲酰蒽,考察了以杂多酸型催化剂磷钨酸铝(AlPW12O40)催化蒽和苯甲酰氯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提纯得到w(9-苯甲酰蒽)=96.3,用GC/MS、FTIR和1HNMR等确认了其结构;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9-苯甲酰蒽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得到9-苯甲酰蒽的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h,n(蒽):n(苯甲酰氯)=1.0:1.5,w(催化剂)=4.5,溶剂为环己烷。在上述条件下,9-苯甲酰蒽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47.4和91.8。证明AlPWO对目标产物选择性高、无环境污染,可以回收利用。
陈敏黄立静李培仙李国芳谢吉民袁新华
关键词:酰基化苯甲酰氯精细化工中间体
3,6-二苯甲酰苊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为制备新型精细化工和功能高分子中间体,研究了在高活性Lewis酸无水AlCl3催化下,苊与苯甲酰氯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GC/MS分析发现生成了3,6-二苯甲酰苊;用GC法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3,6-二苯甲酰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1 mmol苊为基准,苯甲酰氯8mmol,AlCl38 mmol,溶剂为CCl4(15 m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3,6-二苯甲酰苊的收率可达到84.2%,选择性达89.9%。通过萃取、重结晶等方法得到3,6-二苯甲酰苊的纯品。通过FT IR、GC/MS和1H NMR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了其结构。
黄立静李娣李国芳陈敏谢吉民袁新华
关键词:酰基化苯甲酰氯
煤炭非燃料利用与洁净煤技术被引量:3
2001年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燃料利用的不洁净使得其能源主导地位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越来越大的挑战。寻求合理、高效、洁净的煤炭非燃料利用新途径应当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煤炭燃料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基础上,强调煤炭非燃料利用应当成为洁净煤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并指出煤炭非燃料利用的合理途径。
袁新华魏贤勇
关键词:煤化工洁净煤
亚麻油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及其耐热性能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亚麻油改性酚醛树脂(PF),得到高性能的摩阻材料用树脂基体.综合热分析结果显示改性PF在320~600℃间失重53.11%,普通PF失重73.51%;普通PF热分解峰为400~425℃和540~600℃,而亚麻油改性PF热分解峰为440~470℃和600~660℃,表明亚麻油改性PF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推导了亚麻油的改性机理和改性PF的结构特征;发现亚麻油参与反应并成为聚合物结构的一部分,亚麻油改性PF固化后的结构特征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袁新华邵美秀陈敏张燕汪建敏
关键词:酚醛树脂亚麻油摩阻材料耐热性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