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灵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引导碘油标记酒精PEIT治疗原发性肝癌——一种改良的PEIT被引量:1
- 1995年
- 作者报告一种新的改良经皮穿刺注射酒精术(PELT),即CT引导碘油标记酒精PEIT治疗8例原发性肝癌,其中6例为巨块型肝癌,2例为单发结节型肝癌。结果显示①术后肝动脉造影6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消失,2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明显减少。②4例术前AFP增高者术后均下降,其中3例正常。③4例术后10、11、12和14个月发现肿瘤复发,经结合作碘油化疗性栓塞术后病变得以控制。④本组术后中位生存期20个月,1年及二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3.6%。我们认为PEIT不仅适合于小肝癌,同样可用于巨块型肝癌。这种改良的PEIT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 晁明詹灵徐风峰陈坚平金文伟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断层摄影术X线酒精注射
- 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鉴别腮腺间隙和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被引量:20
- 2001年
- 目的 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 45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隙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 7例腮腺间隙肿瘤皆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 ,二腹肌后腹内移 ;18例咽旁间隙肿瘤都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 ,二腹肌后腹外推。结论 根据肿瘤病灶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可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起源间隙。
- 徐雷鸣徐玉斓詹灵
- 关键词:腮腺肿瘤咽肿瘤CT磁共振成像
- 大螺距冠状动脉扫描失败病例分析
- 目的:通过52例128-DSCT冠脉CTA图像质量分析,寻找图像质量欠佳的原因,改进扫描模式及扫描条件,提高冠脉CTA检查的成功率。
- 詹灵丁信法赵祖丹
- 文献传递
- 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 通过比较乳腺摄影屏-片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的曝光条件,以及不同曝光量对乳腺CR影像的影响,探讨乳腺CR摄影条件的优化原则。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和CR,分别采用26、28、30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并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上述相同kV、照射野,以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并对CR影像进行不同的处理。所获图像由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自动曝光模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明显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降低到标准自动曝光模式的1/2.1/3时仍能满足诊断要求,此时的曝光量较屏-片组合采用自动曝光模式的曝光量低。结论 乳腺CR摄影采用不经重新校正的自动曝光模式时,曝光量明显增加;符合诊断要求的乳腺CR摄影所需曝光量可低于屏一片组合,合理使用CR是降低乳腺CR摄影剂量的关键。
- 丁文洪詹灵陈英章伟敏
- 关键词:影像质量
- 颞骨高分辨CT检查方法探讨
- 1999年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而中耳乳突的正常解剖结构细小,常规乳突梅氏、伦氏位摄片,常因患者不合作、拍摄角度不标准、分辨率低而使病变区影象显示不佳,难以达到发现早期病变的目的,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能早期准确诊断,减少或避免胆脂瘤的形成及引起颅内感染,我们采用颞骨高分辨CT(HRCT)检查,清晰地显示了中耳乳突区域的精细解剖结构,从而提高了诊断水平,报道如下。
- 詹灵赵百亲
- 关键词:中耳炎化脓性中耳乳突颞骨高分辨CT
-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为了规范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过敏试验、过敏反应的预防处理方法,我们结合日本的相关研究,依据美国和欧洲的关于放射学的最新指南,供临床参考。
- 詹灵丁信法王心丹寿建芳
- 105例128-DSCT冠状动脉CTA Flash扫描回顾性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105例128-DSCT冠状动脉CTAFlash扫描,探讨Flash扫描时可选择的扫描参数与心率、体重指数及心胸比例的关系,分析Flash扫描时受检者的辐射剂量(CTDIvol)与吸收剂量(E)的影响因素...
- 丁信法赵祖丹詹灵徐风峰
- 文献传递
- 高剂量CT辐射致家兔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 华建明章伟敏余日胜詹灵陈丽荣毛翠平
- 关键词:脾脏
- 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CTA扫描模式的优化
-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对心脏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选定扫描模式,结合体重指数及心胸比例确定管电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被检查者的辐射剂量。
- 赵祖丹詹灵沈陶然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 40 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 64例病人的DSA资料 ,并进行对照。结果 共发现 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 ,分为 :肝动脉门静脉瘘 3 6例 (87.8% ) ,肝动脉肝静脉瘘 2例 (4 .9% ) ,混合型肝动静脉瘘 3例 (7.3 % )。 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 徐宏伟晁明徐风峰刘奕青顾卫根詹灵赵嵩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癌合并症肝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