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疾病
  • 2篇综合征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淤斑
  • 1篇止血
  • 1篇止血器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周围动脉
  • 1篇周围动脉疾病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踝臂指数
  • 1篇外周
  • 1篇外周动脉
  • 1篇外周动脉疾病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许京娟
  • 3篇史作霞
  • 2篇宋静
  • 2篇王青
  • 1篇朱敏
  • 1篇尹朝霞
  • 1篇张洪波
  • 1篇李馨
  • 1篇张文彦
  • 1篇张国辉
  • 1篇杨明
  • 1篇马婷
  • 1篇陈惠
  • 1篇刘则杨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和数量对踝臂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MS各自组分及组分数量对踝臂指数(ABI)的影响及与外周动脉性疾病(PAD)的相关性。方法对心内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773例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测量血压、ABI、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建议诊断MS,根据MS组分数量将患者分为5组。结果①与非MS组比较,MS组患者ABI值降低,分别为1.03±0.15和0.99±0.17(P〈0.01);PAD患病率增加,分别为15.6%和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BI水平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逐渐下降,依次为1.044±0.145、1.013±0.176、1.007±0.159、0.994±0.165、0.966±0.176;PAD患病率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而增加,依次为13.2%、18.6%、20.6%、22.0%、29.5%。③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因素后,MS与PAD相关,危险比(OR)(95%CI)为2.208(1.493~3.266);MS组分中高血糖与PAD相关,OR(95%CI)为2.205(1.477~3.359);与有0或1个MS组分的患者相比,有3、4、5个MS组分患者PAD的OR(95%CI)分别为2.281(1.253~4.151)、2.714(1.422~5.179)和4.429(2.022~9.702)。结论 MS患者ABI明显降低,PAD患病率高;MS对PAD的影响主要是高血糖的作用,MS组分数量增加使用PAD发生的风险增加。
张洪波王青史作霞许京娟张国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踝臂指数外周动脉疾病
应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选取ACS伴较高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评分≥62.5分)的患者100例,采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表完成院内及院外健康教育。于入院24h、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完成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患者出院时及院外6个月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入院24h内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宋静刘则杨史作霞陈惠许京娟马婷李馨张文彦朱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健康教育疾病不确定感
止血器用于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于穿刺点上方5 mm处,拔针后顺时针拧止血器的螺旋帽至底端,10 min后解除。结果观察组淤斑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按压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有效减轻了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按压法。
许京娟宋静
关键词:抗凝治疗静脉采血淤斑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及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选择病程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0例,以踝臂指数(ABI)≤0.90定义为有PAD,评价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危险因素对PAD患病率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为16.4%(69/420),PAD患者年龄偏大、糖尿病病程较长、HDL-C偏低,有高的UAER、hsCRP和纤维蛋白原,Logistic回归可见年龄、UAER、hsCRP、纤维蛋白原均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AD患病率在年龄〈50岁、50~70岁和〉70岁时分别为4.7%(2/43)、12.9%(27/209)和23.8%(40/168),在haCRP〈1mg/L、1—3mg/L和〉3mg/L时分别为7.9%(14/177)、9.3%(11/118)和35.2%(44/125),在UAER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时分别为9.7%(30,310)、34.4%(33/96)和42.9%(6/14),在纤维蛋白原≤4g/L和〉4g/L时分别为12。1%(43/356)和40.6%(2616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患病率较高,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参与PAD的发生。
尹朝霞史作霞许京娟王青杨明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动脉疾病
设置培训目标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行为
目的:探讨通过设置培训目标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带教态度、知识领域、人际沟通、护理技能的教学行为,同时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方法:对82 名临床护理教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设置目标培训...
许京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