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立新

作品数:183 被引量:1,504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6篇镇痛
  • 41篇硬膜
  • 41篇硬膜外
  • 39篇麻醉
  • 26篇蛋白
  • 26篇芬太尼
  • 24篇病人
  • 23篇比卡因
  • 21篇布比卡因
  • 20篇术后
  • 20篇自控镇痛
  • 18篇手术
  • 17篇高迁移率族蛋...
  • 16篇迁移
  • 16篇迁移率
  • 16篇左旋布比卡因
  • 14篇镇痛效应
  • 14篇全麻
  • 13篇舒芬太尼
  • 13篇牵张

机构

  • 15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8篇广州医学院
  • 16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东省第二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南通大学附属...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作者

  • 182篇许立新
  • 152篇佘守章
  • 54篇许学兵
  • 29篇丁宁
  • 29篇阮祥才
  • 23篇谢晓青
  • 22篇肖慧
  • 21篇邬子林
  • 19篇闫焱
  • 19篇刘继云
  • 17篇刘焕仪
  • 16篇郑彬
  • 14篇索琨
  • 13篇曾彦茹
  • 12篇李恒昌
  • 10篇简晓敏
  • 8篇余守章
  • 7篇胡善鉴
  • 7篇吕婧
  • 6篇董源洪

传媒

  • 49篇广东医学
  • 24篇中华麻醉学杂...
  • 13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广州医药
  • 5篇中华生物医学...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医学信息(西...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14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0篇2002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PCEA方法安全性的评估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腰 -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吗啡PCA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阴式全宫切除术的患者 75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 3组。A ,B组 (n各为 2 5 ) ,选择腰 -硬联合麻醉 (CSEA) ;C组 (n =2 5 )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 3组术毕均保留硬膜外导管 ,回病房开启PCA泵 ,行PCEA ,双盲对照观察。其中A ,C组采用单泵 ,镇痛液为 0 .2 %罗哌卡因 (Rop) +0 .0 1%吗啡 (Mor) ,以LCP模式给药 ,负荷剂量 ( 5ml) +持续剂量 ( 1ml /h) +PCA剂量 ( 1ml/次 ) ,锁定时间 10min ,4h限量为 12ml。B组采用双泵给药 ,一泵镇痛液为 0 .2 %Rop ,用持续输注模式给药 ( 4ml/h) ,另一泵镇痛液同A ,B组 ,仅用PCA模式给药 ,Bolus剂量为 1ml/次 ,锁定时间 10min。结果 各组各时点VAS评分基本相似 ,B组患者舒适评分有所改善。另外 ,3组患者术后 4h均无运动阻滞。B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A ,C组 (P <0 .0 1) ;B组吗啡的用量显著小于A ,C组 (P <0 .0 1)。副作用 :恶心呕吐、瘙痒、嗜睡等B组明显减少 ;术后各组无呼吸抑制和术后头痛现象。结论 腰 -硬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加PCA用于阴式全宫切除术后镇痛是安全。
董源洪佘守章钟伟许立新刘焕仪
关键词:罗哌卡因PCEACSEA
右旋美托咪定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中脑导水管(PAG)内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定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已成功植入微透析系统的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
曾彦茹余守章许立新许学兵
关键词:切口痛动物实验去甲肾上腺素镇痛作用抗伤害作用
颈丛神经阻滞预防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对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全麻诱导前30分钟3组分别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双侧颈浅丛各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M组和C组注入0.9%生理盐水10 ml。术中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期间躁动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的口述痛觉评分(VRS评分)。分别于术后1(T1)、2(T2)、4(T3)、8(T4)、12(T5)和24小时(T6)等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小时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C组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VRS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和M组T1~6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与M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B组和M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M组明显高于C组和B组(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与吗啡静脉注射超前镇痛相比,副作用更少,恢复更快。
郑彬佘守章许立新许学兵刘焕仪简晓敏
关键词:颈丛神经阻滞痛觉过敏瑞芬太尼甲状腺肿瘤术后
丙泊酚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和丙泊酚处理组(P组)。P组在大潮气量通气同时给予丙泊酚,C组和H组给予生理盐水。收集肺灌洗液和组织标本,测量肺组织湿/干比,观察肺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C组大鼠肺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H组和P组肺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而P组大鼠肺部病理改变较H组明显减轻;H组和P组肺组织湿/干比、p-p3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总蛋白含量、IL-1β和IL-6水平明显高于C组,上述指标P组明显低于H组。结论丙泊酚能够减轻大潮气量机械通气造成的大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部分与阻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以及肺部炎症有关。
忽新刚于霖丁宁许立新佘守章
关键词: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丙泊酚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炎症
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组)、依达拉奉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组(E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E组和EP组再灌注前1ra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mg/kg;P组和EP组左冠状动脉结扎20min时实施远隔后处理: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min。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记录左心室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与S组比较,其它各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降低,LVEDP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组、P组及EP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降低(P〈0.05);与E组和P组比较,EP组再灌注期间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强于两者单独应用。
李恒昌许立新李知平张曙索琨佘守章付晓东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剂心肌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自控-靶控舒芬太尼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老年患者应用自控-靶控舒芬太尼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4组。Ⅰ组:自控-靶控镇痛(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Cp) 0.06μg/L,最低有效Cp 0.04μg/L。Ⅱ组: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Cp 0.08 μg/L,最低有效Cp 0.05μg/L。Ⅲ组: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Cp 0.10 μg/L,最低有效Cp 0.05μg/L。Ⅰ、Ⅱ、Ⅲ组药液配置相同:舒芬太尼(sufentanil)Ⅰ mg/L。Ⅳ组(对照):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液0.06%吗啡+0.2%罗哌卡因,用负荷剂量+持续输注+PCA(LCp)模式。4组患者术后均待腰麻感觉阻滞平面下降至T10后开启镇痛装置,监测其启动前及启动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恢复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舒芬太尼C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患者对该镇痛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记录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及24h用药总量。结果4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在相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D1,D2值在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1、2、4h时点VAS评分较高(P<0.05)。所有患者24h内均有肛门排气,Ⅰ组为(16.5±3.9)h,Ⅱ组为( 16.2±3.8)h,Ⅲ组为(16.8±4.1)h,均较IV组的(19.1±2.5)h时间缩短(P<0.05)。Ⅰ、Ⅱ组用药量相似[(36.7±5.1)μg和(37.8±4.7)μg,P>0.05],Ⅲ组用药量[(42.3±5.6) μg]比Ⅰ、Ⅱ组高(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舒芬太尼PCA-TCI用于老年患者TURP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其设置舒芬
吕婧佘守章许学兵黎镇赐许立新
关键词:舒芬太尼镇痛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30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镇痛液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1%吗啡,P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1ml/h、追加剂量每次1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min,镇痛24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CA期间24h左旋布比卡因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及16h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术后4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2~4h、4~6h、6~8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皮前15min静注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PCA的术后镇痛效应,减少P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选用。
曾彦茹佘守章许立新许学兵谢晓青
关键词: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自控镇痛
机械牵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与脂多糖对MIP-2释放的协同效应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的细胞因子表达谱,以及机械牵张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机械牵张诱导AM1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检测不同强度机械牵张(5%、10%、15%和20%)和牵张刺激(20%)后不同时间点(0、1、3、6、12和24h)AM分泌MIP-2的水平,以及机械牵张(20%)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对AM分泌MIP-2的影响。结果牵张刺激后AM分泌IL-1β、IL-6、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FN-γ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机械牵张以强度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MIP-2的分泌,随着牵张强度的增加(10%、15%和20%),MIP-2的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P均〈0.001);在刺激后6~24h范围内MIP-2水平持续升高(P〈0.001)。以机械牵张和LPS共同刺激AM,MIP-2的生成量大大增加,二者存在协同效应(F=121.983,P〈0.001)。结论机械牵张可诱导AM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机械牵张诱导MIP-2的上调具有强度和时间依赖性,并协同LPS诱导AM释放MIP-2,可能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丁宁肖慧许立新佘守章
关键词:机械牵张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喷他佐辛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氯胺酮配伍0.18%喷他佐辛和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腹式子宫全切除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4组(PK0组、PK1组、PK2组和PK3组),每组20例。PK0组:0.18%喷他佐辛+0.2%左旋布比卡因,PK1组:0.04%氯胺酮+0.18%喷他佐辛+0.2%左旋布比卡因,PK2组:0.06%氯胺酮+0.18%喷他佐辛+0.2%左旋布比卡因,PK3组:0.08%氯胺酮+0.18%喷他佐辛+0.2%左旋布比卡因。PCEA采用LCP模式,其设置为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1mL/h,追加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分别记录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次数(D2)及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喷他佐辛和左旋布比卡因用药量PK0组>PK1组>PK2组≈PK3组,术后各时点静息镇痛效果良好,随着氯胺酮的剂量增大而静息疼痛、动态疼痛VAS评分降低,即PK0组>PK1组>PK2组≈PK3组;在整个PCA期间恶心发生分别为PK0组4例(20%),PK1组2例(10%),PK2组1例(5%),PK3组1例(5%),头晕PK3组2例(1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配伍0.18%喷他佐辛和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EA,镇痛效果增强,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少,其中氯胺酮的配伍剂量以0.06%(0.6mg/mL)为最佳,值得在临床选用。
曾彦茹佘守章许立新许学兵谢晓青
关键词:术后自控镇痛氯胺酮喷他佐辛左旋布比卡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不同局麻药的药效学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不同局麻药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9~82岁,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3组(n=30):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0.5%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分别为7、10、6 mg,相邻剂量比均为0.9.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阻滞有效的标准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T10.计算3种局麻药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6.781(6.561~7.024)mg、9.135(8.670~9.616)mg和5.170(5.012~5.333)mg.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效价比为0.76∶0.57∶1.00.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效价比为0.76∶0.57∶1.00.
郑彬余守章傅文婷曾彦茹吴燕云许立新许学兵
关键词:布比卡因酰胺类剂量效应关系注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