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世平

作品数:297 被引量:1,024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10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2篇艾滋病
  • 175篇中医
  • 70篇证候
  • 61篇中医药
  • 61篇中医证
  • 61篇HIV/AI...
  • 57篇中医证候
  • 28篇病机
  • 25篇气虚
  • 25篇辨证
  • 24篇医药防治
  • 23篇虚证
  • 22篇中医药防治
  • 20篇脾气虚
  • 19篇气虚证
  • 18篇中医药防治艾...
  • 18篇防治艾滋病
  • 18篇HIV/AI...
  • 16篇代谢组学
  • 15篇代谢

机构

  • 289篇河南中医药大...
  • 50篇河南中医学院...
  • 39篇河南省中医院
  • 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郑州大学
  • 6篇河南省中医药...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郑州市第六人...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洛阳市疾病预...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96篇谢世平
  • 105篇许前磊
  • 55篇张淼
  • 52篇郭会军
  • 42篇马素娜
  • 37篇郭选贤
  • 33篇潘万旗
  • 32篇彭勃
  • 31篇王娟
  • 31篇刘飒
  • 30篇徐立然
  • 29篇刘爱华
  • 27篇张海燕
  • 26篇谢忠礼
  • 21篇程五中
  • 20篇许向前
  • 20篇梁慕华
  • 19篇梁润英
  • 18篇李青雅
  • 18篇李志毅

传媒

  • 36篇中华中医药杂...
  • 16篇中医学报
  • 12篇河南中医
  • 9篇中华中医药学...
  • 9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8篇中医杂志
  • 8篇辽宁中医杂志
  • 7篇中医研究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国中医基础...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医药学报
  • 3篇光明中医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19篇2016
  • 20篇2015
  • 12篇2014
  • 21篇2013
  • 18篇2012
  • 22篇2011
  • 12篇2010
  • 32篇2009
  • 11篇2008
  • 32篇2007
  • 16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中医临床文献病因病机信息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85年至2006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类文献,根据文献设计出病因病机信息提取表,由中医专家提取文献信息,最后建立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20篇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文献。统计结果显示,艾滋病的外因为疠气,内因以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精亏虚;病机为毒邪入侵机体,日久则正气虚损,以致气虚血瘀,痰、湿、热阻滞,变证丛生。结论艾滋病的病因、发病与疠气有重要关系;病机为湿浊、热毒之邪入侵机体,日久累及正气虚损(以气血阴阳俱伤、精气损耗、脏腑渐虚为主)。
薛敏谢世平梁润英王勇谢忠礼李丹
关键词:艾滋病病因病机
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现状与思考被引量:5
2017年
传染病学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谱的转变,传染病的教学地位逐渐下降,尤其是传染病的临床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传染病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传染病学典型病例数据库,弥补临床实践教学病例的不足;加强与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教学合作,拓展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临床教学综合模拟试验中心,降低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感染风险三个办法,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传染病相关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前磊李青雅谢世平郭会军徐立然
关键词:临床教学
艾滋病病因病机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检索1985年006年22年来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型文献研究,对有关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归纳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与筛选中医治疗艾...
薛敏谢世平梁润英王勇谢忠礼李丹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临床文献病因病机
文献传递
艾滋病并发症的治疗现状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HIV进人人体后,破坏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依据中医典籍及近年文献对艾滋病并发症的认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方面对艾滋病常见并发症加以总结,为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
谢世平张淼程五中祝应俊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治疗并发症
文献传递
艾滋病中医基础研究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3
2015年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传统医学没有明确的记载,近年来根据其传播方式、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多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阴阳易"等范畴。随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深入,医家们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在艾滋病中医基础研究的实践,探讨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的指导作用。
许前磊许向前谢世平徐立然郭会军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基础
从医学模式的发展浅谈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艾滋病是新发疾病,故中医学对艾滋病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发现了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规律,但仍然存在问题。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是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模式,可用来开展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章归纳总结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提供支持。
张淼谢世平刘飒王娟马素娜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证候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6
2018年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中医药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早期干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良反应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治疗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大大提升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笔者通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实践,提出从以下3个层次开展深入研究:首先,准确定位,选择中医药治疗具有特色优势的切入点开展系统的临床研究;其次,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最后,新药研发是提升中医药防治HIV/AIDS临床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许前磊马玉青许向前许向前桑锋郭会军谢世平李青雅郭会军
关键词:中医药艾滋病
高盐饮食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1995年
中医理论认为,饮食五味各有偏入之脏,五味和调对于健康长寿起着重要作用,若五味偏嗜,可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使人易病早夭。近代研究认为摄盐过多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高盐饮食动物作为五味偏嗜模型之一,观察高盐饮食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索高盐饮食与疾病、衰老的关系,并联系血压、性别等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医理论的客观化及指导临床防病、治病提供参考依据。
宋建平秦俊莲谢世平欧阳新收孟秀梅陈明任利
关键词:高盐饮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医理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健康长寿
HIV/AIDS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证候分型及证候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和制定证候量表提供参考。方法:以1303例艾滋病患者临床四诊资料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艾滋病证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艾滋病证候结构方程模型中,六因子分别代表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和邪结皮肤6种证型。载荷系数显示了各个证候的确切量化诊断。结论:艾滋病的临床常见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和邪结皮肤6种证型,各个证候有其各自的证候特征和诊断要点。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为艾滋病临床辨证和制定证候量表提供了依据。
谢世平陈建设许前磊胡研萍侯明杰刁喆园
关键词:艾滋病证候结构方程模型
从伏邪论治艾滋病理论探讨被引量:22
2017年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中医学对该病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其临床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3期发病特点多归属为中医"伏气温病"范畴。中医伏邪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论述,历代医家对伏邪理论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从伏邪论治艾滋病提供了理论指导。艾滋病毒邪潜伏于人体,不断耗伤人体元气,造成多脏腑气血阴阳进行性损伤,导致痰饮、瘀血等各种病理性产物的形成,最终使多脏腑衰竭而死亡。文章依托中医伏邪理论提出"培补元气、祛除毒邪"治疗艾滋病临床原则,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许前磊许向前许二平李青雅谢世平郭会军徐立然
关键词:伏邪理论艾滋病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