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化疗
  • 5篇晚期
  • 5篇疗效
  • 4篇肿瘤
  • 4篇肺癌
  • 4篇肝癌
  • 3篇疼痛
  • 3篇皮素
  • 3篇槲皮素
  • 3篇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恶性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药物
  • 2篇增殖
  • 2篇顺铂
  • 2篇羟考酮
  • 2篇细胞肺癌

机构

  • 27篇四川省肿瘤医...
  • 6篇成都医学院第...
  • 3篇成都医学院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铜梁县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谢华
  • 16篇周进
  • 15篇姚文秀
  • 14篇魏阳
  • 14篇周行
  • 9篇王理扬
  • 9篇赵新
  • 7篇方丽
  • 3篇熊竹娟
  • 2篇王理杨
  • 2篇周详
  • 2篇程凯
  • 1篇周俊翔
  • 1篇戴维
  • 1篇李霁川
  • 1篇杨继红
  • 1篇柯华
  • 1篇马洪丽
  • 1篇刘超
  • 1篇张国英

传媒

  • 7篇肿瘤预防与治...
  • 4篇四川医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症状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索在患者报告结局背景下,接受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症状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来源于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中16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每周平均随访时长将患者分为随访依从性好(≤24小时)和随访依从性差(>24小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晚期肺癌患者中,113例随访依从性好,55例随访依从性差,中位每周随访时长为14小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PS)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分、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最佳疗效与患者随访依从性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业状况、肿瘤病理类型、ECOG-PS及NRS-2002评分是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全职或兼职就业、小细胞癌、ECOG-PS评分≥2和NRS-2002评分≥3的患者随访依从性差,报告数据质量存在欠佳可能,此类人群应加强宣教,并重点关注随访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胡瀚贾蓉王晓珊郑于珠王柯杨帆熊竹娟王绎谢华魏星石丘玲戴维周进
关键词:肺肿瘤
免疫原发耐药的复杂难治性肺癌应对策略
2023年
复杂难治性肺癌包含了一大类各种原因引起的诊断治疗困难、生物学背景复杂的肺癌类型。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原发性耐药缺乏预测性、疗效差、进展快,是临床关注的难点问题之一。从耐药机制上分析,原发性耐药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和宿主因素,并根据机制原因不同,分别有相应的耐药应对策略指导临床。本文阐述了复杂难治性肺癌原发耐药的定义,总结了耐药的发生机制,随后重点对耐药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为更好地理解免疫原发耐药、研究耐药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王柯刘洋贾蓉王绎谢华周进
关键词:肺恶性肿瘤
槲皮素、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槲皮素(0、10、20、50、100μmol/L)和姜黄素(0、2、5、10、20μmol/L)分别作用HepG2细胞24、48、72 h,以As2O3(0、2、5、10、20μmol/L)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结果:槲皮素、姜黄素及As2O3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生长速率变慢,HepG2增殖率随着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72 h时3种药物高浓度组HepG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31±5.8)%、(51±4.6)%、(54±5.8)%。槲皮素和姜黄素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高浓度(100μmol/L)槲皮素作用最强,相同浓度下的姜黄素与As2O3作用相当。结论:槲皮素和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这种作用强于As2O3。
周进方丽姚文秀赵新魏阳周行谢华王理扬
关键词:槲皮素姜黄素肝癌HEPG2细胞凋亡
癌性疼痛的阿片类药物滴定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最新研究表明,2012年全球新发癌症例数共计1410万例。在新发癌症的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30%-50%,而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70%-90%。阿片类药物是癌性疼痛治疗的基石。阿片类药物治疗的起始阶段是癌性疼痛管理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求实现最大效益的同时获取患者的支持、信任,保证患者的依从性。而阿片类药物的滴定是确保这一过程实现的关键。
谢华赖建红赵新
关键词:癌性疼痛阿片类药物羟考酮阿片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
持续小剂量化疗对A549肺癌生长及VE-Cadherin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后,荷A549肺腺癌裸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及肿瘤组织中VE-Cadherin的表达。方法右季肋部皮下注射A549细胞悬液,建立荷A549肺腺癌裸鼠模型,分为三组,分别给予持续小剂量(Low-Dose Metronomic,LDM)CTX(环磷酰胺)、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Tolerable Dose,MTD)CTX和0.9%氯化钠溶液化疗,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1天治疗结束取皮下肿瘤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三组裸鼠皮下肿瘤组织中VE-Cadherin的表达,以RT-PCR法检测癌组织中VE-Cadherin基因含量。结果持续小剂量组肿瘤生长明显慢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VE-Cadherin表达及基因含量显著低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小剂量化疗可以使癌组织中VE-Cadherin表达下调,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持续抑制肿瘤生长。
张明川梅同华厉明李长毅盛伟利李胜谢华
关键词:化疗小剂量肺癌VE-CADHERI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一例c-Met(+)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
目的 为EGFR 敏感突变伴c-Met 阳性晚期肺腺癌合并使用华法林患者的三线抗肿瘤药物选择提供个案参考,探索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肿瘤临床药学监护路径。方法 检索Pubmed、NCCN、万方、CNKI 数据库,查找EG...
周俊翔唐建宁谢华
关键词:C-METEGFR肺腺癌华法林药学监护
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对数生长的HepG2细胞,MTT试验分析槲皮素对HepG2生长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加入槲皮素前、后HepG2迁徙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中细胞迁移黏附因子(IQGAP1)表达的变化。结果加入槲皮素后,HepG2细胞逐渐变圆、脱落,增殖变慢;MTT实验显示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与槲皮素有浓度、时间依存关系;Western blot显示加入槲皮素后HepG2细胞中IQGAP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生长增殖,减弱其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抑制恶性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这种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IQGAP1表达实现的。
周进方丽姚文秀熊竹娟周详周行谢华
关键词:槲皮素人肝癌细胞细胞运动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血清b-F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后血清b-FGF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血清b-FGF变化与疗效和皮肤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口服治疗8周。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FGF水平,并与索拉非尼疗效及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8周治疗。其中CR 0例,PR 14例,SD 17例,PD 25例,总有效率55.4%。全组患者平均b-FGF检测值为46.2pg/m L,治疗前为57.2 pg/m L,治疗后均值为37.9 pg/m L。亚组分析血清b-FGF水平与索拉非尼疗效有负相关(P<0.05)。而皮肤毒性与血清b-FGF水平未观察到明显相关性。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耐受,且疗效与血清b-FGF水平有一定相关性,b-FGF可能是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潜在的预后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周进方丽谢华熊竹娟周详魏阳
关键词:索拉非尼肝癌B-FGF
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比较特比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与巨和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 IL-11)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7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奥皮下注射治疗。另外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皮下注射治疗,动态监测注射特比奥或巨和粒后患者血小板增长情况,c2检测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注射特比澳与巨和粒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特比澳组血小板计数普遍高于巨和粒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特比澳组高于巨和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在巨和粒治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特比澳组只4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特比奥组(13.2%)低于巨和粒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均比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特比澳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魏阳周行周进谢华王理阳赵新姚文秀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恶性实体瘤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被引量:1
2006年
陈志苹张国英谢华
关键词:新生儿红斑狼疮红色斑丘疹宫内窘迫营养发育剖宫产足月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