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
- 作品数:53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之批判被引量:16
- 2007年
-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普世论、个体论和社群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显示出从抽象的哲学向具体的政治学的兴趣转向,即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设计问题。社群主义在东亚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回应,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 贝淡宁石鹏
- 关键词: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社群
- 中国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被引量:4
- 2017年
- 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尚贤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影响了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也比较适合面临复杂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大国。民意调查也表明,政治尚贤制获得了充分的民众支持。政治尚贤制不仅能选拔出能力超群的领导者,而且如此选拔出的领导者更具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能够做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政治决断。
- 贝淡宁
- 关键词:民主政治社会变革历史渊源选贤任能民意调查
- 从“亚洲价值观”到“贤能政治”被引量:36
- 2013年
- 儒家的贤能政治理念起始于有教无类的假定,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挖掘出那些能力超常的领导者,并鼓励尽可能多的人才参政。新加坡的政治实践真正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它挑战了民主的普遍性。"贤能政治"的概念最为恰当地描述了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学家已经对投票制度本身提出了质疑。贤能政治过去一直是,将来也仍会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民主是一种有缺陷的政治制度,贤能政治则有助于弥补它的一些缺陷;中国政治制度自1990年代前期以来变得更加贤能化了。在过去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已通过将自身塑造为一个更为贤能化的组织来完善其治理。
- 贝淡宁李扬眉(译)
- 关键词: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
- 贤能政治:人类共同价值观还是中国特色?--《贤能政治》前言
- 政治领袖应该根据一人一票的方式选举产生,这种观点在很多社会被认为理所当然。因而,任何为政治尚贤制辩护的尝试都应该从批判选举民主开始。西方社会的多数读者,甚至不愿意考虑除一人一票选举制度之外的,其他在道德上具有合理性的选择...
- 贝淡宁
- 关键词:选举制度民主价值
- 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墨子和孟子均认为天下的理想状态是无战争的和平状态。面对战乱现实,墨子以维护天下之利为旨归,主张通过倡导“非攻”阻止战争发生,通过军事防御反制不义攻伐。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兼顾了正义战争的现实考量。孟子秉持一种基于仁的正义战争理论。他不仅对“仁”伐“不仁”的正义战争作出了规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至今仍有其当代意义。
- 崔华滨贝淡宁
- 关键词:墨子仁政兼爱仁爱
- 贝淡宁:幸福应该有道德的内容
- 2011年
- 清华大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教授贝淡宁(Daniel Bell)则从儒家的角度讨论了什么是幸福。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关系是自我和社会(包括国家、天下)的关系,因此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快乐,还应该有道德的内涵。
- 贝淡宁
- 关键词:道德伦理学价值观儒家
- 论社群政治
- 2021年
- 自由主义在社会心理层面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恢复自由主义和社会秩序间的平衡,政治社群主义提出三种有价值的公共生活形式:地缘社群、记忆社群、心理社群,以此来丰富公民的生活体验感。但这一方案也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这三种社群形式如何共存,即如何解决政治生活、职场生活、家庭生活在实践中互斥的问题;第二,如何处理社群目标和个人权利之间的互斥问题。本文为以上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各类社群明晰各自的范围和界限,社群的存在形式应与当下社会之需求相符合。
- 贝淡宁薛冰洋
- 关键词:社群主义自由主义儒家哲学
- 公民之间的等级为人民服务
- 贝淡宁汪沛
- 城市的精神:正义抑或秩序?——贝淡宁教授访谈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中国语境下的城市精神研究、城市精神本质及哲学取径等相关议题,尝试对政治哲学家贝淡宁的学术思想与观点予以介绍。全球化对城市文化同质化的影响前所未有,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可能具有反对千篇一律消费主义文化的潜在力量。贝淡宁呼吁一种都市社群主义,即在一种新以社群基础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城市精神。它不仅仅是生活在某个城市中人群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更是对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认识的进一步解放。
- 贝淡宁闫娜
- 关键词:身份认同社群主义
- 爱城主义与身份认同被引量:3
- 2013年
- “爱城主义”
“我”是谁?何种社会关系构成了“我”的身份?它们又是如何塑造“我”的社会责任?在20世纪,国家是政治身份的主要来源和实施集体自决权的场所。一个爱国者会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因为它表达了一种体现其历史、政治和制度的特别生活方式。但是,国家提供这种独特性意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国家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善的观点在制订政策时其自主性越来越小,还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遵守相关国际条约(除非像北朝鲜或者不丹那样与世隔绝)。
- 贝淡宁艾维纳.德夏里特吴万伟
- 关键词:主义政治身份社会关系社会责任国际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