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立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文化
  • 5篇文艺
  • 5篇阶级
  • 4篇延安文艺
  • 3篇主义
  • 3篇小说
  • 3篇阶级斗争
  • 3篇工农兵
  • 3篇《在延安文艺...
  • 2篇叙事
  • 2篇学界
  • 2篇女性
  • 2篇人格
  • 2篇左翼
  • 2篇左翼文学
  • 2篇左翼文学运动
  • 2篇文化选择
  • 2篇文学精神
  • 2篇文学运动

机构

  • 26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文学》编辑...
  • 1篇《文史哲》编...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作者

  • 26篇贺立华
  • 3篇程春梅
  • 1篇吴开晋
  • 1篇宋遂良
  • 1篇姜桂栩
  • 1篇徐晓利
  • 1篇刘里立
  • 1篇刘培
  • 1篇季广茂

传媒

  • 4篇文史哲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齐鲁学刊
  • 2篇东岳论丛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潍坊学院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学家茶座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海峡两岸辞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88
  • 1篇198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的有限性与上帝的可能性——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拯救主题被引量:1
2007年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贺立华姜桂栩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上帝有限性拯救
莫言研究三十年山东学界佳话
2013年
莫言自198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三十余年,山东学界对他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升温。《青年思想家》杂志较早关注莫言并力邀莫言为作者,青年作家莫言一批写家乡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就发表在这里;1988年,《青年思想家》牵头在莫言家乡高密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莫言作品研讨会;此后又组织青年学者撰写出版了《怪才莫言》一书;在莫言创作第一个十年的1992年,这批青年学者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部《莫言研究资料》;莫言创作三十年后,又推出了《莫言研究资料》续编的"莫言研究三十年书系",对莫言三十年创作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2000年,山东大学文学院聘请莫言做兼职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莫言执教期间,曾为"80后少女作家"山东大学大二学生张悦然的第一部小说集作序并推荐给作家出版社出版;聊斋研究专家马瑞芳和文学史家牛运清老教授夫妇2006年即言"莫言有大师相"、预言莫言获诺奖。莫言则谦称自己"最爱听马老师说聊斋"……
贺立华
红色经典文学中的“英雄之死”被引量:1
2009年
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之死是英雄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内容,是革命者英雄人格的最终完成、革命理想价值的最高体现。红色经典中对英雄之死进行了价值替代和有意义补偿,个人价值被融入了集体价值,肉体的湮灭意味着精神的永生等崇高意义的诠释。红色经典还对英雄之死的描写采取特殊的叙事策略,使用了"观看"模式和仪式性话语,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产生重大影响,但也形成对死亡的单一价值判断和僵化的写作模式。
徐晓利贺立华
关键词:叙事策略
童年记忆 文学境界 男性视角——艺术内外说莫言被引量:4
2013年
莫言关于饥饿、孤独、屈辱、恐惧的童年记忆是其小说创作的丰富库存;莫言创作的三十多年跨越了天马行空、大地歌唱和灵魂忏悔三重境界;其小说文本对于女性的赞美,表现出了作家的男性视角,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来看,这是俄狄浦斯情结中恋母情结的表现。这种情结的萦绕,总是使莫言的作品潜含着温情和对爱的渴望。
贺立华
关键词:童年小说三重境界女性
中国“左翼”运动与延安红色文艺被引量:4
2004年
中国左翼文学生成于20世纪"红色30年代"的国际背景之下,早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和德高望重的大作家鲁迅先生等诸多文化先驱对苏联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壮大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力量。40年代的延安红色文艺直接师承左翼运动,左翼运动为延安红色文艺至少准备了四笔财富:(1)准备了理论基础,例如"阶级斗争理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武器"等;(2)革命文学创作经验,例如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文学大众化的问题等;(3)红色文艺的领导干部和文艺家队伍,例如周扬、丁玲、萧军等;(4)作家主体意识,例如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等。延安红色文艺思想理论的形成有效地吸纳了前三笔财富,而对第四笔则作了有效的规范,此后,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作家主体消解在社会主体"工农兵"之中。其间所发生的无数次文艺运动,都与这笔财富被规范有关。
贺立华程春梅
关键词:左翼文学运动无产阶级
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论郑观应的当代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10 0多年前的郑观应是中国书生人格真正完成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想家和先行者。他的“兵战不如商战”思想 ,第一次打破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商品经济观念提升到“富国强兵”的重要地位 ;同时他又是商战的出色实践者 ,其行动本身对中国长于“务虚”“论道”书生人格具有大于话语启蒙的价值。他的“君主立宪”“设议院”等一系列改革主张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独裁 ,其中的西学参照 ,打开了他世界性的文化视野 ,提升了他跃入工业文明的思想境界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底蕴深厚的人 ,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浸润了他的人格精神 ,也给了他“商战”行动的智慧。对郑观应的深入研究 。
贺立华
天南地北学界游龙
2014年
经济学者刘小龙研究员将要出版三卷文集,嘱我作序。我虽属于经济学的门外汉,但和小龙是《青年思想家》几十年的同仁好友,对这位“学界游龙”知根知底,写点读后感义不容辞。
贺立华
关键词:北学经济学者思想家读后感
改革时代作家自我超越的难题
1988年
当今中国的出路只有改革。所以,作家们热情地扑向这场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业,歌颂改革的英雄,鞭挞阻碍改革的旧势力。这是令人钦佩的。但如果对作家的劳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会发现他们在歌颂的同时出了毛病:在歌颂改革新星时,不自觉地宣扬了一种“圣君贤相”意识;在歌颂改革型硬汉子大刀阔斧的铁腕时,不自觉地宣扬了极权专制主义。我不否认我国这样的现实:广大人民心中仍然有一块造神的沃土,仍然在呼唤救世主的出现。
贺立华
关键词:改革者广大人民专制主义救世主自我超越生产力
正心诚意修辞立诚--论理学对南宋后期辞赋文学精神的规范与重塑
文学精神是文学于哲学思想层面诸多意义的集中呈现.在南宋后期理学一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精神的基本问题是理学以何种方式对文学进行规范与重塑,并以何种形式在文学中展示出来.人生之本然,是文学创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当时的辞赋...
刘培贺立华
关键词:辞赋南宋后期理学思想文学精神
文献传递
延安革命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思想探源之一被引量:5
2004年
作为延安革命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阐释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具有中国“草根”文化的背景 ,自幼接受中国式教育 ,博览中国经典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情结凝聚着儒、法、道、墨等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源头。自《诗经》以来中国“兴”、“观”、“群”、“怨”的儒家文化功利文学观 ,深刻地影响了《讲话》中关于“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 ;具有强烈民粹之风的古代墨家平民哲学则深刻影响了延安革命文艺的“工农兵”主体说 ;
贺立华程春梅
关键词:《讲话》功利主义工农兵阶级斗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