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小林

作品数:216 被引量:85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88篇天文地球
  • 15篇电子电信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6篇卫星
  • 53篇导航
  • 52篇北斗
  • 40篇定轨
  • 33篇GNSS
  • 30篇GPS
  • 27篇广播
  • 24篇钟差
  • 24篇精密定轨
  • 23篇导航系统
  • 23篇卫星导航
  • 22篇卫星导航系统
  • 20篇星历
  • 19篇导航卫星
  • 19篇北斗卫星
  • 18篇电离层
  • 18篇广播星历
  • 17篇单点定位
  • 15篇北斗卫星导航...
  • 13篇信号

机构

  • 2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73篇长安大学
  • 51篇解放军信息工...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北京跟踪与通...
  • 6篇西安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西安航天天绘...
  • 4篇武汉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卫星导航...
  • 3篇西安测绘研究...
  • 3篇国家测绘地理...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海军出版社
  • 2篇中国西安卫星...

作者

  • 216篇贾小林
  • 42篇毛悦
  • 34篇宋小勇
  • 29篇阮仁桂
  • 27篇吴显兵
  • 20篇朱永兴
  • 20篇冯来平
  • 17篇焦文海
  • 10篇张清华
  • 9篇隋立芬
  • 8篇崔先强
  • 8篇杨志强
  • 7篇孙付平
  • 6篇刘光明
  • 6篇任锴
  • 6篇姬剑锋
  • 6篇孙大伟
  • 5篇曾添
  • 5篇魏子卿
  • 5篇路晓峰

传媒

  • 43篇测绘科学与工...
  • 2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9篇测绘学报
  • 18篇武汉大学学报...
  • 14篇测绘科学
  • 12篇测绘科学技术...
  • 10篇全球定位系统
  • 10篇导航定位学报
  • 9篇测绘工程
  • 4篇空间科学学报
  • 4篇测绘学院学报
  • 4篇解放军测绘研...
  • 3篇测绘通报
  • 3篇第五届中国卫...
  • 2篇海洋测绘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无线电工程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真空与低温
  • 1篇卫星应用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25篇2017
  • 15篇2016
  • 9篇2015
  • 22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LONASS广播星历用户算法精度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分析了GLONASS广播星历的用户算法,指出由于星历参数表示及用户算法的不完善对轨道拟合精度带来损失;分析了用户算法的误差源,并对其大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在利用GLONASS广播星历采用数值积分时,由于模型的简化卫星位置计算的精度损失可达0.5 m。
贾小林焦文海吴显兵
关键词:GLONASS广播星历数值积分
北斗GEO卫星广播星历18参数拟合
最新发布的GPSICD文档定义了一组新的18参数广播星历模型及其用户算法,根据这种新参数模型的用户算法推导了三维坐标对各参数的偏导数表达式,建立了18参数和地面三维坐标之间的线性函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平差计算北斗GEO卫...
王乐贾小林
关键词:最小二乘平差
文献传递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北斗三号(BDS-3)已经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并于2018年12月27日开始正式提供全球服务.本文选取了全球分布的12个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跟踪站数据,对北斗二号(BDS-2)和北斗三号(BDS-3)及其组合的定位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卫星可见数,以及单双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结果表明:BDS-3各频点单频定位精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B1C、B2a、B1I、B3I,BDS-3双频定位精度B1C/B2组合优于B1I/B3I组合;在亚太区域,BDS-2/BDS-3相对于BDS-2定位精度提升大于14%.
张亮贾小林王海春孙鹏飞
iGMAS多品牌监测接收机数据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验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研制状态,全面确认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监测站接收机性能,为后续GNSS接收机数据的质量评定做出贡献.基于iGMAS多品牌接收机比测实验,通过对多个品牌监测接收机多系统不同频点观测数据质量(完整率、多路径、周跳比、观测噪声)及零基线相对定位精度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了接收机工作性能及其观测数据的质量.结果显示:iGMAS监测站接收机数据质量及其性能满足相应标准;数据完整率和多路径方面,国内品牌接收机与国外水平接收机基本相当;在周跳比、伪距和载波相位噪声及零基线相对定位精度方面,国产监测接收机明显优于国外监测接收机.
滕月昊贾小林雷盼荣周平曹创
关键词:数据质量接收机性能
GPS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被引量:37
2010年
介绍了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指标——频率准确度、稳定度、漂移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基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卫星钟差数据,对GPS星载原子钟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其中,基于Hadamard方差方法的稳定度分析结果表明,GPS Block IIR星载铷原子钟天稳已经处于1~3×10-14的水平。
贾小林冯来平毛悦杨海彦
北斗卫星姿态控制模式与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
2013年
为解决地影期间太阳敏感器无法正确感知太阳位置以及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动量轮控制力矩较小等问题,北斗导航卫星采用了动偏、零偏两种姿态偏航控制模式。若在北斗卫星数据处理中采用类似GPS的纯动偏模式,将造成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及相位缠绕改正量计算错误。本文研究了动偏、零偏控制模式下卫星姿态特性,并针对北斗三类卫星,对比了两种姿态控制模式中,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及相位缠绕改正差异,希望能对北斗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毛悦宋小勇贾小林吴显兵
关键词:北斗卫星相位中心
一种双频载波相位周跳探测与修复的方法
2013年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结果,必须对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周跳进行快速准确地探测与修复。传统的多项式拟合探测周跳的方法只适用于较大周跳的探测,电离层残差法是较好的周跳探测方法之一,但是没有解决多值性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在分析了多项式拟合法探测周跳和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联合多项式拟合宽巷组合观测值与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的方法。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并修复各种大小的周跳。
马德强贾小林
关键词:周跳多项式拟合电离层残差
改进CODE GIM的GNSS广播电离层模型评估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如何有效地对各类电离层模型在建模实现、模型精度、模型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ODE模型(CODE+模型)全球电离层图(GIM)的预报电离层精度评估方法,通过增加我国陆态网监测站数据,提高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电离层建模精度,弥补了CODE GIM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因观测数据少而精度受限的不足。通过试验分析表明,改进CODE GIM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且更好地与我国实际电离层情况相吻合;并以此为基准评估GNSS广播电离层精度,对比分析了GPS、BDS、Galileo电离层模型的精度,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程娜贾小林贾小林宋淑丽
关键词:GNSS
C波段转发测轨系统测站偏差的标校
2012年
C波段转发测轨体制在GEO卫星测定轨中有突出优势,但其测量系统偏差的标校精度对定轨结果影响显著。基于L波段载波相位多星定轨结果,提出一种基于标准轨道拟合残差的系统偏差标校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标校测量偏差及时标偏差,有利于弥补激光测距标校方法观测量较少的缺陷。利用国内监测站对中国导航卫星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标校后的C波段转发测轨精度可优于5 m,测量偏差及时标偏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宋小勇毛悦贾小林
关键词:精密定轨同步卫星
基于广播星历参数的卫星自主导航算法被引量:5
2015年
在自主导航中,目前星载处理及传输能力还不足以支持传统模式下全星座集中式动力学定轨算法.为了尝试将集中式应用于星载处理的可能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卫星长期预报星历为基础,以广播星历参数为变量,由观测数据直接获取广播星历修正结果的集中式运动学定轨方法.该方法在地固系下进行轨道计算,无需上注EOP参数,定轨结果无误差累积.并且该方法将轨道确定与星历拟合合并为一步进行,既省略了轨道积分计算,又直接获取广播星历,可有效降低处理的计算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4 h弧段内可将数据采样间隔放宽至20 min,有效减低了自主导航对星间链路测量频度及数据处理频度的要求.在现有卫星轨道60 d长期预报精度条件下,可满足URE 1 m、位置3 m的定轨精度.为集中式定轨方法应用于星载处理提供了可能.
毛悦胡小工宋小勇陈艳玲贾小林吴显兵
关键词:自主导航星间测距广播星历运动学定轨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