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文茹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塔克拉玛干沙...
  • 4篇粒度特征
  • 3篇沙漠腹地
  • 3篇沙丘
  • 3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新月形沙丘
  • 2篇沙漠公路
  • 2篇沙漠化
  • 2篇沙区
  • 2篇紧实
  • 2篇紧实度
  • 2篇空间分异
  • 2篇护林
  • 2篇公路
  • 2篇发育阶段
  • 2篇防护林
  • 2篇不同发育阶段
  • 1篇地表
  • 1篇养分
  • 1篇叶面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北省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贾文茹
  • 7篇李生宇
  • 4篇张春来
  • 3篇田金鹭
  • 3篇王宁波
  • 3篇沈亚萍
  • 3篇李庆
  • 3篇李姣
  • 2篇王海峰
  • 2篇田野
  • 2篇李庆
  • 1篇王世杰
  • 1篇徐新文
  • 1篇李姣
  • 1篇伍永秋
  • 1篇高晓阳
  • 1篇邹学勇
  • 1篇唐金峰
  • 1篇刘建宇
  • 1篇张忠良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0—2018年河北坝上地区土壤风蚀模数变化
2024年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河北坝上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土壤风蚀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更好地阐明坝上地区的土壤风蚀过程,完善该区域的风沙防护体系,基于气象、土壤、遥感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综合风蚀模拟系统(Integrated wind-erosion modeling system,IWEMS),计算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2000—2018年,坝上地区平均风蚀模数与风蚀风险区所占面积比例总体均呈减小趋势。月平均风蚀模数变化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主要风蚀季。风蚀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风蚀灾害主要发生在坝上地区中西部。自2009年以来,康保县和张北县的风蚀模数逐渐降低,丰宁县西部的风蚀模数逐渐增加。通过对土壤风蚀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模数为沙地>耕地>草地>林地,植被盖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风蚀模数月变化的主要因素,起沙风累计时间与风蚀模数正相关。
贾文茹李庆李秀明谢宝妮王翠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揭示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内10种阔叶植物的叶面滞尘和同一环境中集尘缸降尘进行取样,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物叶面滞尘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面滞尘平均粒径为16~61μm,以粉沙和极细沙为主,粉沙(65.85%)和黏土(7.77%)含量大于集尘缸降尘中的相应含量(32.01%,3.19%);植物叶面滞尘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为1.42~1.74;偏度属于近对称、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中等偏窄,峰度值集中在1.019~1.375。与集尘缸降尘相比,植物叶面滞尘颗粒偏细,分选性偏差,整体正偏程度偏小,峰态偏宽。(2)10种植物叶面滞尘粒度也存在差异,平均粒径排序为灰杨<银沙槐<沙枣<小叶白蜡<沙冬青<枸杞<沙打旺<铃铛刺<胀果甘草<白刺,表明植物叶面对大气降尘的滞留和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植物叶面特性(是否有绒毛或褶皱等)、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与之相应的风沙流颗粒分布、近地表小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3)粒度参数相关散点图表明10种植物叶面滞尘、集尘缸降尘沉积环境不同,而平均粒径与分选性对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
贾文茹李生宇高晓阳王宁波王世杰田野刘建宇毛文莲唐金峰
关键词:大气降尘生活型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被引量:22
2016年
通过分析中国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风力、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探讨了东部沙区现代风沙沉积环境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东部沙区各沙漠/沙地粒径级配相对一致,均以细沙、中沙为主,粒度分布整体呈单峰形态,中等分选,粒度分布和分选性均与西部沙区有较大不同。风力和植被覆盖状况的差异决定了各沙地所处的风沙环境性质和风沙活动强度不同,导致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库布齐沙漠粒度特征与该区风蚀、搬运、堆积过程频繁交替的风沙活动方式密切关联;呼伦贝尔沙地粒度特征反映了风蚀主导的风沙环境;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粒度特征和风沙活动方式相对复杂,与这3个沙地内部风蚀主导区和沙尘沉降主导区镶嵌分布的格局有关。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均与沙地年均风速和植被总盖度双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
沈亚萍张春来李庆贾文茹李姣田金鹭
关键词:粒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横向沙丘表面紧实度分异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沙丘表面紧实度是量化沙丘紧实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紧实度指标与沙丘的风蚀与堆积成因关系密切,对风成沙丘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地的4种简单横向沙丘〔饼状沙丘(PD)、盾状沙丘(SD)、雏形新月形沙丘(PCD)、新月形沙丘(TCD)〕表面紧实度、容重、孔隙度和平均粒径的测量,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分析和多重比较,对简单横向沙丘表面紧实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4种沙丘的沙面紧实度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并且此差异性具有方向性,纵向差异性最大,横向差异较小;2 4种沙丘表面紧实度平均值表现为:盾状沙丘>饼状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而紧实度空间差异性却表现为:饼状沙丘<盾状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最大值和最小值点出现的位置也不同;3沙丘表面紧实度和容重、孔隙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质地相似的沙物质中,容重和孔隙度均可以作为衡量紧实度的指标。
贾文茹李生宇马学喜王宁波
关键词:横向沙丘紧实度容重空间分异塔克拉玛干沙漠
不同发育阶段简单横向沙丘的沙面紧实度差异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地的4 种沙丘表面的紧实度进行实地测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其进行差异分析和多重比较,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沙丘和沙丘表面不同地貌部位的紧实度.研究结果表明:(1...
贾文茹李生宇
沙漠公路防护林影响下近地表风沙流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异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BSNE集沙仪对沙漠公路两侧灌木混交防护林影响下的近地表风沙流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风沙流粒度沿主风向从林带上风侧到下风侧邻近林带流沙地,平均粒径减小,分选变差,而且越向下风向变化越大,但两条阻沙林带间风沙流粒度受沙丘影响不同于其他点,其平均粒径增大,分选性变好;在垂直方向上,风沙流平均粒径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在植物冠层高度之上略有增大。受防护林影响,风沙流粒度的垂直分异减缓,而不同观测点之间的季节变化增大。防护林影响范围内近地表风沙流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防护林垂直疏透度、季节以及防护林内具体位置的微环境有关。
俞祥祥李生宇马学喜贾文茹
关键词:沙漠公路防护林风沙流粒度特征
沙漠公路防护林不同林带位置的风沙流结构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BSNE集沙仪对沙漠公路两侧防护林的近地表风沙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高度的增加,不同林带位置上部的输沙量趋于一致,各点风沙流输沙量差异主要集中在近地表处,而植被覆盖与否对近地表气流中的输沙量有决定性作用,输沙量表现为:迎风面>流沙地>林带间>背风面>林带内。(2)迎风面及流沙地风沙流输沙量主要分布在距地表20 cm高度内,背风面则集中分布在50 cm高度内,均占观测高度输沙总量的74%以上,林带间及林带内风沙流输沙量在各高度层分布较为平均,介于11%~23%之间。(3)护林体系外(迎风面、背风面及流沙地),风沙流输沙垂直分布差异很大,输沙量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降低,而防护林体系内(林带间及林带内),风沙流垂直分布差异趋于减小,输沙量随高度增加呈多项式形式先降低后增加。
俞祥祥李生宇王海峰马学喜贾文茹
关键词:沙漠公路防护林输沙量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区划被引量:19
2018年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遥感影像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及遥感解译标志。以此为基础,选取目视解译法监测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392 913km^2,占高原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包括沙质沙漠化土地、砾质沙漠化土地和风蚀残丘3种类型。沙漠化土地以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仅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2.2%。空间上,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地区零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大,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以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数据(面积、类型、程度、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基础,结合气候、地貌、第四纪沉积物和人类活动等数据,将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藏北青南高寒高原面沙漠化区、柴达木干旱盆地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和"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沙漠化区。
李庆张春来周娜沈亚萍伍永秋邹学勇李姣贾文茹王雪松
关键词:沙漠化土地青藏高原
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沙丘表面粒度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地新月形沙丘的4个发育阶段(饼状沙丘(PD)、盾状沙丘(SD)、雏形新月形沙丘(PCD)、新月形沙丘(TCD))为研究对象,对沙丘表面不同地貌部位的沙物质取样并进行粒度分析,以期发现新月形沙丘不同发育阶段表面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沙丘丘顶或临近丘顶处细砂及极细砂含量最小、粒径最粗、分选性最差,向两侧细砂及极细砂含量逐渐增大、粒径逐渐变细、分选逐渐变好。各发育阶段之间沙粒级配、平均粒径、分选系数的变化规律则需区分不同地貌部位。在迎风坡这3者没有较大差异;在背风坡,细砂及极细砂含量、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均随着沙丘的发育而增大。另外,峰度和偏度并不随着新月形沙丘的发育有明显的变化,均属于近对称中等峰态且为单峰。
俞祥祥李生宇马学喜贾文茹
关键词:粒度特征新月形沙丘不同发育阶段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地上覆沙丘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6
2014年
垄间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典型下垫面,发育有众多尺度小、形态简单的沙丘,而这些沙丘的分布及其形态的空间变化和成因,至今研究较少。基于Google Earth影像和实地观测,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地上覆沙丘在主导风向上的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1)垄间地分布有沙片、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和线性沙丘,但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沙丘数量次之,在整个垄间地都有分布,新月形沙丘链集中分布在沙垄背风坡脚,而线性沙丘则主要分布在沙垄迎风坡脚;(2)垄间地上覆沙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沿主风向,沙丘密度和覆盖度呈上风向>下风向>中部,而新月形沙丘的长度、宽度、底面积、两翼开展度等形态示量参数,从沙垄落沙坡脚到垄间地中部偏迎风坡各参数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沙丘呈逆向演变,随着靠近沙垄迎风坡脚各参数逐渐增大,沙丘又转为正向发育;(3)沙丘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差异源于地表风动力和沙源供给的空间分异。沙垄背风坡脚风动力相对较弱,沙源丰富,沙丘密度高,新月形沙丘形态发育成熟度高;沙垄背风坡脚到垄间地近迎风坡脚,气流摆脱沙垄风影影响,风速逐渐增大,地表粗沙覆盖,沙源供给相对减少,沙丘物质收支失衡,形态趋于逆向演变;从垄间到沙垄迎风坡脚,受沙垄阻挡,风速降低,地表沙物质相对较细,地表沙源供给相对较充足,沙丘物质收支状况改善,沙丘形态有所恢复。
王宁波李生宇王海峰徐新文贾文茹张忠良田野
关键词:新月形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