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人达

作品数:398 被引量:1,942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8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4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8篇建筑科学
  • 2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理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6篇桥梁
  • 84篇混凝土
  • 57篇应力
  • 46篇有限元
  • 43篇预应力
  • 42篇地震
  • 34篇桥梁工程
  • 30篇连续梁
  • 30篇抗震
  • 30篇拱桥
  • 29篇斜拉
  • 29篇斜拉桥
  • 28篇荷载
  • 27篇徐变
  • 27篇钢筋
  • 26篇预应力混凝土
  • 22篇钢筋混凝
  • 22篇钢筋混凝土
  • 21篇剪力
  • 19篇落梁

机构

  • 394篇西南交通大学
  • 16篇太原理工大学
  • 16篇四川省交通厅...
  • 9篇广州大学
  • 8篇中铁大桥勘测...
  • 6篇兰州交通大学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5篇莆田学院
  • 5篇四川省交通运...
  • 5篇四川省公路规...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3篇中铁二院工程...
  • 3篇斯图加特大学
  • 3篇上海市政工程...
  • 3篇云南省公路科...
  • 2篇广东省公路勘...

作者

  • 398篇赵人达
  • 95篇占玉林
  • 70篇贾毅
  • 61篇李福海
  • 54篇廖平
  • 45篇向天宇
  • 36篇徐腾飞
  • 30篇王永宝
  • 21篇毛学明
  • 20篇牟廷敏
  • 18篇邱新林
  • 15篇卢彭真
  • 14篇唐利科
  • 13篇庞立果
  • 10篇邹立华
  • 10篇范碧琨
  • 10篇许智强
  • 9篇周益云
  • 9篇张俊平
  • 9篇杜斌

传媒

  • 24篇西南交通大学...
  • 22篇四川建筑科学...
  • 16篇铁道建筑
  • 14篇桥梁建设
  • 14篇铁道学报
  • 1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0篇四川建筑
  • 10篇工程力学
  • 10篇公路交通科技
  • 9篇工业建筑
  • 9篇中国铁道科学
  • 7篇振动与冲击
  • 6篇建筑结构
  • 6篇建筑科学与工...
  • 5篇世界桥梁
  • 5篇铁道科学与工...
  • 4篇公路
  • 4篇计算力学学报
  • 4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6篇2021
  • 16篇2020
  • 17篇2019
  • 24篇2018
  • 51篇2017
  • 22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20篇2008
  • 21篇2007
  • 30篇2006
  • 13篇2005
  • 11篇2004
3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998年
在编辑出版了 CEB-FIP Model Code 90模式规范后,CEB 工作组Ⅱ.2成员所在的几所大学就钢筋延性对转动能力和内力重分布程度的影响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据作者所了解和参加的工作,在斯图加特大学,主要开展了用焊接钢丝网配筋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内力重分布行为的研究,已完成两个系列的试验,其余工作仍在进行中。兹分别简介如下。
赵人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粘结持续荷载
减隔震混合装置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减隔震混合装置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减震限位效果,以一座(67+110+360+110+67)m的大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全桥动力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采用摩擦摆支座和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减隔震混合装置对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减隔震装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主桥纵桥向布置减隔震混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大跨斜拉桥的抗震问题;相比单独采用液体粘滞阻尼器,减隔震混合装置改善了桥塔和过渡墩的受力,进一步减小了主梁及塔顶的位移;综合考虑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工程造价,该桥减隔震混合装置中阻尼指数α取0.4,阻尼系数C取12000 kN/(m·s-1)0.4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减隔震混合装置中摩擦摆支座和液体粘滞阻尼器可以协同作用,减震耗能明显。
贾毅赵人达李福海廖平许智强
关键词:斜拉桥液体粘滞阻尼器摩擦摆支座
大跨度斜拉桥阻尼约束体系减震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在辅助墩和桥塔沿纵桥向布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墩、塔阻尼体系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优化同类型大跨斜拉桥的减震体系.方法选取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4种约束体系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特点,并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黏滞阻尼器参数.结果辅助墩处的液体黏滞阻尼器分担部分桥塔阻尼器的阻尼力,使总阻尼力减小17.8%,桥塔阻尼器控制结构响应与辅助墩阻尼器控制结构响应基本不耦合;辅助墩与桥塔处液体黏滞阻尼器减震耗能明显,可以避免墩顶支座在纵桥向发生剪切破坏;综合考虑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西固黄河大桥合理阻尼器参数为:桥塔阻尼系数取12 000k N/(m·s-1)0.4,辅助墩阻尼系数取8 000 k N/(m·s-1)0.4.结论墩、塔阻尼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大跨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相比单独在桥塔处布置液体黏滞阻尼器,墩、塔阻尼体系改善了桥塔和过渡墩的内力.
赵人达许智强邹建波贾毅
关键词:斜拉桥
大跨度双曲拱桥的静力分析及加固措施被引量:28
2001年
通过测量拱腹各点坐标来确定双曲拱桥每孔的拱轴线。采用桥梁专用分析软件 ,计算大跨度双曲拱桥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内力 ,指出了拱轴系数值偏大是造成拱桥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计算结果 。
周益云赵人达钟明全王晓阳
关键词:双曲拱桥拱轴线拱轴系数
钢-混凝土组合梁各受力阶段曲率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全过程分析中,由于栓钉等柔性剪力连接件在受荷较大时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引起界面上的纵向剪力发生重分布。组合梁的截面曲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剪力重分布的影响,以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组合梁为研究对象,将界面受力全过程划分为3个工作阶段,建立了截面轴向力和曲率的计算公式,并将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按折减刚度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组合梁各受力阶段的截面曲率时,需考虑界面纵向剪力重分布的影响。
毛学明赵人达万臻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率轴向力
不同变形钢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2000年
本文介绍了不同变形钢筋的拨出试验情况,揭示了相对肋面积对粘结应力-滑移性能的影响。
赵人达Eligeha.
关键词:变形钢筋粘结性能钢筋混凝土
消能自复位的桥梁抗震挡块构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能自复位的桥梁抗震挡块构造,包括盖梁、梁体,所述盖梁顶面上设置有减隔震支座,所述梁体支撑于所述减隔震支座上,在所述盖梁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挡块,将一块突出部分宽度方向带贯穿孔凹形钢板的平整端端部嵌固于所述挡...
廖平贾毅李福海赵人达占玉林王超邱新林庞立果
文献传递
桥梁结构温度场测点布置方法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既有桥梁温度场测点布置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提出桥梁结构温度场测点布置方法,为提高桥梁结构温度场的测量精度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为合理优化桥梁结构的温度场测点布置,提出了太阳辐射影响深度的概念.基于切比雪夫数值拟合方法分析太阳辐射影响深度范围内的温度测点布置间距.从温度传感器测点布置深度、间距、温度测量时机角度对既有桥梁结构温度场测点布置方法及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凝土桥梁的太阳辐射影响深度可取0.5 m;采用非等间距的温度场测点布置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竖向温度曲线;合理选择测量时机能够有效提高测量效率.结论总结并绘制了T型截面梁、单箱单室箱梁、单箱多室箱梁、钢管混凝土结构和箱型墩的温度场测点布置图,该布置方法可为后续温度场测量工作的测点布置和测量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永宝赵人达张双洋
关键词:温度场切比雪夫多项式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冻融循环侵蚀作用下,C25、C35及C50混凝土在不同侵蚀溶液中的抗侵蚀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在蒸馏水环境、硫酸钠溶液及硫酸钠与氯化钠混合溶液经冻融循环300次后,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依次加强;随着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水灰比逐渐加大,混凝土试件在冻融循环后损伤也逐渐严重;经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护材料的混凝土试件经冻融循环后基本无损伤;冻融循环侵蚀下混凝土由表及里的胀裂是主要问题,在不同盐溶液,这一问题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趋势。
李福海赵人达叶跃忠
关键词:冻融混凝土渗透压聚脲
加劲钢板-混凝土组合悬臂板塑性阶段荷载分布宽度分析
2007年
塑性阶段的荷载分布宽度不同于弹性阶段,但在设计中普遍仅采用弹性阶段的荷载分布宽度。针对一种新型的组合板——加劲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组合悬臂板在弹性和塑性受力阶段的荷载分布宽度,并将结果与我国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塑性极限状态,试验分析得到的荷载分布宽度比弹性阶段提高了44%,数值计算得到的荷载分布宽度比弹性阶段提高了61%。
毛学明赵人达牟廷敏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板悬臂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