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动图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功能变化
  • 2篇高原肺水肿
  • 2篇高原肺水肿患...
  • 2篇肺水肿
  • 2篇超声心动图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穿孔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囊炎
  • 1篇多谱勒
  • 1篇心输出量
  • 1篇心脏
  • 1篇脓肿
  • 1篇嵌顿
  • 1篇习服
  • 1篇结石
  • 1篇结石嵌顿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8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4篇张泽营
  • 4篇赵其军
  • 3篇朱永胜
  • 2篇钱蕴秋
  • 2篇洪新
  • 2篇马劲松
  • 1篇周晓东
  • 1篇刘云祥
  • 1篇刘丽文
  • 1篇赵汝频
  • 1篇张军
  • 1篇陈定章
  • 1篇谢建
  • 1篇孙瑛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检测高原肺水肿患者心功能变化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西藏日喀则地区 (海拔 390 0 m )肺水肿患者 5 4例 ,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高原肺水肿期心率加快 ,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心排出量均高于治疗后 ,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 ,其右室和肺动脉内径则大于治疗后 ,而治疗前后的肺静脉内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增强 ,右室及肺动脉内径增大、压力升高。
朱永胜洪新陈定章张泽营赵其军马劲松钱蕴秋
关键词:肺水肿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观察急性高原反应和习服后心功能变化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和习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 :对比研究高原 (日喀则 ,海拔 390 0m) 5 6例发生急性高原反应者和平原 (西安 ,海拔 4 0 0m) 5 6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心功能指标 ,并观察高原低氧习服后 ,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均增大 ,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右室轻度扩大。经过 6 0d习服后上述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者 ,在初上高原时心功能变化较大 。
朱永胜钱蕴秋孙瑛刘丽文张泽营赵其军张军周晓东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急性高原反应习服心功能心输出量
B超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肝脓肿、胆囊穿孔结石掉入肝脓肿1例
1997年
患者女性,65岁,因肝区疼痛伴寒战、发热半月就诊。查体:右季肋区饱满,右上腹肌紧张,肝区明显触痛、叩击痛。超声显示:胆囊纵径8.2cm,横径2.5cm,囊壁回声连续完整,粗糙,囊内见数个直径约0.4cm~1.5cm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并随体位移动;肝脏断面增大,右前叶内见一约 9.0cm×6.6cm×4.8cm的团状不均质低回声区,形态规则,
刘云祥赵其军张泽营
关键词:肝脓肿胆囊结石B超诊断胆囊穿孔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
初次和再次进入高原的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
2003年
目的 观察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 ,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方法  2 8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 ,分为初次进入高原组 (R组 )和再次进入高原组 (R组 )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 ,并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的体温、心率、血压和白细胞总数治愈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无论F组或R组 ,右房左右径、右室前后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治愈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愈后R组右室前后径和主肺动脉内径显著高于F组。结论 再次进入高原人群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原因可能与个体敏感性及慢性心功能损害有关。
洪新朱永胜赵其军张泽营马劲松谢建赵汝频
关键词:肺水肿心脏彩色多谱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