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婷秀

作品数:37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血清
  • 8篇人肺
  • 7篇药理
  • 7篇药理学
  • 7篇人肺癌
  • 7篇教学
  • 7篇肺癌
  • 7篇癌细胞
  • 6篇血清药理
  • 6篇血清药理学
  • 5篇人肺癌细胞
  • 5篇肺癌细胞
  • 4篇地黄
  • 4篇地黄丸
  • 4篇凋亡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硬化症

机构

  • 18篇广州中医药大...
  • 18篇湖北中医学院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36篇赵婷秀
  • 13篇陈振发
  • 8篇邱幸凡
  • 7篇杜标炎
  • 6篇姜霞
  • 6篇王秀莲
  • 6篇何彦丽
  • 6篇许湘
  • 5篇由江峰
  • 5篇陈忻怡
  • 4篇乔明
  • 4篇蔡大勇
  • 4篇赵刚
  • 4篇叶根梅
  • 4篇田文红
  • 4篇金贺
  • 4篇刘凌琪
  • 4篇周安方
  • 4篇梅家俊
  • 4篇易华

传媒

  • 4篇湖北中医学院...
  • 4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9
2003年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并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1984年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1]在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会议上提出并命名.该项技术更适合中药特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赵婷秀陈振发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给药方法
痛风康片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痛风康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微晶型尿酸钠 (MSU)诱导大鼠足趾肿胀 ;MSU诱导家兔急性关节炎 ;醋酸小鼠致痛实验观察其药理作用。结果 :痛风康片有抑制MSU诱导大鼠足趾肿胀作用 ;痛风康大、中剂量可显著地降低家兔滑膜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形态学研究表明能够减轻水肿程度 ,减少炎性细胞浸润 ;对醋酸所致小鼠致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痛风康片确有抗炎、镇痛作用。
高铁祥赵婷秀游秋云顾欣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疗法抗生作用镇痛
川芎调节家兔高脂血症有效部位的实验研究
目的:川芎调节家兔高脂血症有效部位的研究.方法:为确定川芎调节高脂血症的有效部位,按正交L<,16>(2<'15>)实验,研究川芎生物碱、酸性酚性成分,中性酯类物质、挥发油、酸性物质5部位对As的疗效.结果:①生物碱,酸...
梅家俊蔡大勇赵婷秀田文红叶根梅陈振发乔明周安方赵刚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症血脂
文献传递
薯蓣皂苷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肺腺癌细胞H1299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人肺腺癌细胞H1299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io(1、2、4、8μmol·L^(-1))处理H1299细胞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选择低于IC_(50)浓度的Dio(1、2μmol·L^(-1))作用于H1299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穿膜实验观察不同浓度Dio对H129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铺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实验检测Dio对H129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io对H1299细胞中E-cadherin、Zonula occluden 1(ZO-1)、ZEB1、Cludin-1、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间质标志物Vimentin在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 Dio干预24、48 h后的IC_(50)值分别为3.50、3.21μmol·L^(-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Dio干预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io 1、2μmol·L^(-1)浓度组的细胞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P<0.001);Dio 1、2μmol·L^(-1)浓度组均能显著抑制H1299细胞的迁移能力(P <0.001),并显著抑制H129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 <0.001);Dio 1、2μmol·L^(-1)浓度组能明显上调E-cadherin、ZO-1和Cludin-1蛋白的表达(P <0.05,P <0.01,P <0.001),下调N-cadherin、Vimentin、ZEB1、β-catenin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P <0.05,P <0.01,P <0.001);Dio 1、2μmol·L^(-1)浓度组免疫荧光定位表达结果显示Vimentin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Dio能有效抑制人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低于IC_(50)浓度的Dio(1、2μmol·L^(-1))能明显抑制H129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可能与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茆文莉周芷晴王小兰杜海燕杜标炎赵婷秀何彦丽
关键词:薯蓣皂苷上皮间质转化通路
5-Aza-dC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凋亡及体外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1月至6月,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5-Aza-dC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elch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DMSO对照组相比,5-Aza-dC给药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一药物浓度作用下不同给药时间细胞存活率对比显示,细胞存活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5-Aza-dC给药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74.67±11.91)%比(100.00±0.00)%,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多于5-Aza-dC给药组[(444±65)个比(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5-Aza-dC给药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11.35±0.66)%比(2.5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Aza-dC给药组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Cx4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5-Aza-dC可以促进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上调Cx43蛋白表达相关。
姚晓玲苏宁石曦雯赵婷秀金贺
关键词:5-AZA-DC恶性黑色素瘤B16恶性生物学行为CX43
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诱导PGLH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不同剂量的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PGLH7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GLH7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凋亡细胞鉴定;流式细胞仪观察含药血清与PGLH7凋亡的量效关系。结果经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处理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PGLH7细胞变小变圆,悬浮于培养液中;HE染色光镜观察到PGLH7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核内染色质呈半月形凝集在核膜周边;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凋亡早期细胞呈Annexin V高染而PI低染,细胞膜呈绿色而细胞核不着色;凋亡中,晚期细胞则Annexin V和PI均为高染,细胞膜呈绿色而细胞核呈红色;部分细胞的核呈碎片状或梅花状,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中剂量、高剂量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诱导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莪术瓜蒌汤具有一定的抗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有关。
赵婷秀由江峰陈振发邱幸凡许湘王秀莲姜霞陈忻怡
关键词:人肺癌细胞血清药理学细胞凋亡
脂肪干细胞联合巴戟天提取物对B6.MRL-Faslpr/Nju狼疮小鼠肾损伤及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巴戟天提取物(Morinda officinalis How,MOH)对B6.MRL-Faslpr/Nju(B6.MRL/lpr)狼疮小鼠肾损伤及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J(C57)小鼠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s,CCK-8检测MOH对ADSCs细胞活性的影响。将10只C57小鼠设为正常组,40只B6.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SCs组、MOH组、ADSCs+MOH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ADSCs组尾静脉注射ADSCs(1×105个);MOH组灌胃MOH(10 mg·kg-1);ADSCs+MOH组应用ADSCs和MOH联合治疗,共8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浓度变化,检测肾组织匀浆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7、IL-10、IL-6的表达水平,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的浓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MOH浓度在20~200μg·mL-1范围内可以促进ADSCs增殖(P<0.0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抗dsDNA抗体、尿蛋白、TNF-α、IL-17、IL-10、IL-6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ADSCs组抗dsDNA抗体、尿蛋白、TNF-α、IL-17、IL-6均明显降低(P<0.01)。MOH组抗dsDNA抗体、尿蛋白、IL-17、IL-10、IL-6均显著降低(P<0.01)。ADSCs+MOH组抗dsDNA抗体、尿蛋白、TNF-α、IL-17、IL-10、IL-6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检查显示ADSCs、MOH、ADSCs+MOH均可明显改善B6.MRL/lpr小鼠的肾脏病理结构,减轻肾小球细胞增生,而ADSCs+MOH联合治疗效果较好。结论ADSCs、MOH、ADSCs+MOH均可改善B6.MRL/lpr小鼠肾脏病理结构,调节肾脏的免疫炎性因子,降低抗dsDNA抗体、尿蛋白的浓度,而ADSCs+MOH联合治疗效果最明显。MOH在体外可以促进ADSCs细胞的活性。ADSCs、MOH联用治疗B6.MRL/lpr小鼠具有协同作用。
陈美玲邵艳华唐佩华苏俊芳赵婷秀郑嘉隆张发扶邝枣园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于能力培养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教学软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课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课后实验数据共享、实验汇报等模式,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我们积极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研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病理生理学的“桥梁学科”优势,达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赵婷秀罗惠苏俊芳金贺易华钟子健杨巧红何彦丽苏宁杜标炎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浅探中医院校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4
2006年
赵婷秀王秀莲许湘姜霞
关键词: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小夹板外固定用于实验性兔长管状骨骨折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后长管状骨骨折端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家兔45只,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组15只。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mm骨缺损横行骨折模型,A、B两组用石膏固定,5天后分别换成小夹板外固定,夹板上扎带的松紧度不同,A、B组扎带上下移动分别约为3mm和7mm;C组用四孔钢板内固定。术后14d、24d、34d时分别处死动物,并通过光镜、电镜方法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光镜结果显示:A组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能早期加速形成,并逐渐形成连接骨痂,34d时骨痂已连接骨端,骨折端进行编织骨向板层骨转化。B组:14d时,骨折端仍有血肿以及肉芽组织,骨痂量少,24d时骨折端有部分软骨连接,编织骨少见,34d时骨折端没有完全连接,且仍能见到肥大的软骨细胞。C组:14d时骨折端见少量的纤维骨痂,仍有肉芽组织,24天时见少量的软骨连接,34d时骨痂已跨过骨折端,但未完全连接。电镜结果显示:A组早期成骨细胞丰富且活跃,线粒体丰富,胶原排列整齐。结论:不同的固定影响多种细胞,且在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都产生影响。A组骨折局部有恰当的微动应力,骨折愈合最快;B组骨折断端稳定性较差,C组骨折断端固定虽稳定,但缺乏微动应力,愈合均较A组慢。
李瑛邹季熊勇李勇光赵婷秀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骨折愈合组织学超微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