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压
  • 11篇高血压
  • 7篇高血压患者
  • 5篇老年
  • 4篇老年高血压
  • 4篇反应蛋白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性别差异
  • 3篇血管
  • 3篇颈动脉
  • 3篇老年高血压患...
  • 3篇高危
  • 3篇斑块
  • 3篇超敏C反应蛋...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事件
  • 2篇血管事件
  • 2篇血症

机构

  • 9篇上海市松江区...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金智敏
  • 12篇赵晓薇
  • 8篇沈国英
  • 6篇王继光
  • 4篇钟晔
  • 4篇费萍燕
  • 3篇杨婉花
  • 3篇杨宏仁
  • 3篇李燕
  • 2篇唐树德
  • 2篇王秦英
  • 1篇郭慧峰
  • 1篇欧阳平
  • 1篇陈玲玲
  • 1篇张美玲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上海医药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出院的LVEF〈50%的老年CHF患者116例,随访期以心源性死亡33例作为事件组,另外83例作为非事件组。记录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血压及常规检查参数,按照心力衰竭指南治疗,并进行3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进行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出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108.7±10.5)/(68.5±8.4)mm Hg vs(130.3±14.2)/(74.4±10.2)mm Hg,1mm Hg=0.133kPa,P〈0.01];脉压降低[(40.2±10.4)mm Hg vs(55.8±13.8)mm Hg,P〈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出院时收缩压〈100mm Hg、脉压〈45mm Hg是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出院时收缩压〈100mm Hg(RR=0.918,95%CI:0.859~0.981)和N末端钠尿肽前体升高(RR=6.148,95%CI:1.841~20.532)是影响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出院时收缩压〈100mm Hg是老年CHF患者死亡终点的独立预测指标。
沈国英金智敏赵晓薇钟晔费萍燕张美玲贺茂荣陈玲玲王继光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高血压患者713例,根据入选时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分为3组:利尿剂组332例、非利尿剂组270例和未用药组111例,测定血钾、尿酸和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利尿剂组和非利尿剂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5)。与未用药组和非利尿剂组比较,利尿剂组患者尿酸、TG明显升高,血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尿剂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利尿剂组和未用药组(18.1% vs 10.4% vs 9.9%,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与使用非利尿降压药效果相似,但血钾水平低、低钾血症发生率高,血清尿酸升高;长期使用需注意血钾降低的防治。
金智敏赵晓薇沈国英钟晔费萍燕李燕王继光
关键词:高血压低钾血症尿酸
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mm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方法763例患者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01)。共有437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270)左室重量指数由124.9降至119.7g/m2,下降4.2%(P=0.007);对照组由131.0增至136.9g/m2,增加4.5%(P=0.05)。233例患者在基线时患有左室肥厚,目标治疗组142例;对照组91例。最后1次测量与基线相比,目标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4.8g/m2(10.1%,P<0.0001);对照组下降2.9g/m2(1.8%,P=0.53)。目标治疗组66例左室肥厚消失,左心室肥厚逆转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91例中29例左室肥厚消失,P=0.03)。在基线没有左室肥厚的204例患者中,目标治疗组(n=128)左室重量指数增加5.3g/m2(5.3%,P=0.03);对照组(n=76)增加16.4g/m2(16.8%,P<0.0001)。复查达到左室肥厚标准者,目标治疗组34例(26.6%);对照组27例(35.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并显著提高左室肥厚逆转率。
金智敏赵晓薇杨宏仁唐树德郭慧峰王秦英王继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WHO/ISH左心室肥厚逆转左室肥厚逆转左心室重量
加强降压和血压变异性对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影响
金智敏沈国英赵晓薇钟晔费萍燕潘珺瑛王继光
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被引量:4
2009年
沈国英赵晓薇金智敏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性别差异颈动脉斑块高血压患者PROTEINHSCRP
血脂康与非诺贝特对高血压高危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观察血脂康与非诺贝特对高血压高危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口服血脂康4粒/天和非诺贝特0.3g/天,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降脂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两组TC、TG、LDL-C和Apo-B100均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服用血脂康的患者降TC、LDL-C和Apo-B100作用优于服用非诺贝特的患者,而后者的降TG作用优于前者。治疗组继续随访发现,12例患者停药8周后TC回升(4.91±0.63vs5.88±0.71mmol/L,P<0.01),而10例继续半量维持者TC基本保持不变(5.18±0.67vs5.08±0.70mmol/L,P>0.05)。结论血脂康与非诺贝特对高血压高危患者高脂血症均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血脂康降TC作用优于非诺贝特,降TG作用弱于非诺贝特。服用血脂康TC降低后继续半量维持能巩固疗效。
金智敏赵晓薇
关键词:非诺贝特高血压高脂血症疗效药物疗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他们有着共同的土壤一胰岛素抵抗,同时又影响着血脂的紊乱,脑血管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近年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被发现与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对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胰岛素和血糖进行了观察分析。
杨婉花金智敏欧阳平赵晓薇沈国英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老年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血管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相关性,以及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长期随访研究"的研究对象中,172例7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内膜中层厚度(IMT)>1.3mm诊断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回声的特点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和易损斑块组(软斑块和溃疡型斑块)。同时测定hsCRP、血脂、血清肌酐、尿酸。结果颈动脉斑块组(n=131)血清hsCRP为(3.2±2.5)mg/L,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0±1.8)mg/L,n=41,P=0.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血清hsCRP水平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RR=1.299,95%CI=1.052~1.604,P=0.015)。进一步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为(4.2±2.5)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2.5±2.2)mg/L〕和无斑块组(P<0.001)。后两组之间血清hsCRP则无显著差异(P=0.278)。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血清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相关,易损斑块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和稳定斑块者;并且这种相关性在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都存在,未观察到性别差异。
金智敏赵晓薇沈国英钟晔费萍燕李燕王继光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性别差异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c离散度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60例用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d。结果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01),LVH逆转率72%。LVH组QTc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69.1±17.3比40.6±11.6mS,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69.1(17.3比43.9(12.6ms,P<0.001),而无LVH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c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38.2±10.4比60.0±16.1ms,P<0.001)。LVMI与QTcd之间呈正相关(r=0.678,P<0.001)。结论高血压LVH时QTcd增大,苯那普利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的同时QTcd也明显降低。
赵晓薇金智敏
关键词:苯那普利高血压左室肥厚QTC离散度药物疗法
长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mm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763例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1]。尽管两组治疗强度不同,但两组间使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相似。共有526例患者复查血清肌酐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304)血清肌酐由(90.9±29.1)降至(87.0±26.1)μmol/L,下降4.5%(P=0.006);对照组(n=222)则由(91.6±30.1)增至(96.4±46.4)μmol/L,增加5.2%(P=0.074),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目标治疗组血清肌酐清除率由(67.5±21.9)升至(70.0±22.3)mL/(min.1.73m2),升高4.5%(P=0.019);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66.9±24.2)vs(67.3±27.6)mL/(min.1.73m2),P=0.737]。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并提高血清肌酐清除率。
金智敏赵晓薇杨宏仁唐树德李燕杨婉花王继光
关键词:高血压血清肌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