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效靶比CIK对小细胞肺癌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在不同效靶比的情况下对NCIH-446的杀伤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CIK治疗肿瘤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体外培养CIK细胞并鉴定,与NCIH-446细胞在50∶1,25∶1,12.5∶1的比例下进行共同培养,用xCELLigence RTCA S16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对两者的作用进行实时监测,共监测48h。结果 CIK与NCIH-446在50∶1,25∶1,12.5∶1时,随着时间的延长,CIK对NCI446的杀伤作用也逐渐提高,从2h的74.18%,67.98%,46.76%到48h的95.00%,96.95%,93.82%。但在同一时间段3种不同比例的杀伤活性,2h和6h有差异(P<0.01),13h后同时间段的杀伤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但杀伤效果均明显提高。结论 CIK与NCIH-446在效靶比为50∶1、25∶1、12.5∶1时细胞的杀伤性在2h,6h时存在数量依赖关系,细胞数越高,杀伤活性越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依赖关系不明显,各种比例的细胞杀伤作用均不断增强。
- 赵鑫常颖刘玉侠赵晖卢卫平于鸿王斌
- 关键词:CIK细胞小细胞肺癌细胞杀伤活性
- 高龄中晚期食管癌手术高频电刀热处理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龄晚期食管癌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致热原理后的组织学改变及临床近、远期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24例年龄超过70岁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经CT观察,存在与周围粘连或外侵;采用单纯左侧开胸入路手术,游离病变采用局部高频电刀电凝功能热处理的方式,局部淋巴结予以先热处理后再清除,观察热处理的组织学变化,观察和统计临床恢复过程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全组24例均达到病变完全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学证实:热处理后0.5~0.8 cm内组织凝固变性,毛细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并证实达到肿瘤致死温度。能有效防止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残留。对于病变外侵严重者用电刀分离处理不仅能确保重要脏器(肺动、静脉,主动脉、支气管)不受到损伤,又能保证局部病变达到最小残留。结论对高龄晚期食管癌患者,术中选择高频电刀处理外侵癌组织或转移淋巴结能做到手术打击小,操作时间短,同时又能达到相对根治的目的。高频电刀热处理的方法,达到了有效处理局部残留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应用三切口手术和术中进入右胸腔,对病人打击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步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了生存期。
- 王宝贾春祎邹勤光曲明江王启文赵鑫卢卫平赵晖
-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
- 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VATS组58例,VAMT组6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VAMT组相比,VATS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显著增高,且VAMT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与VAMT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降低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 王宝赵晖邹勤光贾春祎孙少林曲明江张晓凯赵鑫王启文张立新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免疫功能
- 中晚期食管癌术中胸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58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食管癌治疗的最有效方法。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可是其疗效受限于目前的给药途径,导致血浆药物半衰期短、局部药物浓度低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提出间质性化疗的概念,使这一问题迎来解决的契机。
- 曲明江王启文张立新赵晖
-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5-氟尿嘧啶缓释剂
- 肺部肿瘤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肿瘤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临床意义。方法:良、恶性肺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前及术后第1、8、15天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包括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NK活性、和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术前,CD8+细胞则明显高于术前,相差均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8天良、恶性肺部肿瘤组的NK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指标逐渐升高,术后第15天除CD8+细胞及CD4+/CD8+与术前相差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均接近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良、恶性肺部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于术后不同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肺癌术后对患者的肿瘤免疫功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其时间可达2周以上。为微转移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近远期愈后影响明显。
- 张晓凯王启文贾春祎王宝邹勤光赵晖
- 关键词:免疫功能外科治疗围手术期
- 高龄中晚期食管癌手术高频电刀热处理的应用价值
- 目的:评价高龄晚期食管癌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致热原理,分离食管过程中对病变与周围重要脏器粘连外侵,进行电凝分离,局部热处理,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学改变及临床近、远期疗效和价值。方法:对24例年龄超过70岁,术前观察与周围粘连或...
- 赵晖卢卫平
-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
- 血小板升高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 目的:分析肺癌所致血小板增高及其与肺癌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分析185例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并与63例肺部良性肿瘤病人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小板升高占33.5%。其中淋巴结转移者血小板增多占40.4%较无淋巴结转移...
- 张晓凯王启文赵晖王哲邹勤光
- 关键词:肺癌预后因素血小板肿瘤转移
- PET-CT将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正电子体层与计算机断层(PET-CT)融合显像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1-3];但PET-CT在鉴别肺部病变良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PET-CT对于肺良恶性病变诊断出现假阳性主要原因是肺部炎性及肉芽肿性病变,如肺结核、肺曲霉菌球、肺结节病、肺组织胞浆菌病等,而肺结核病是最常见的误诊原因[4]。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间PET-CT将肺结核球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9例,现报告如下。
- 张晓凯王启文王哲赵晖邹勤光贾春祎王宝王雷张立新
- 关键词:PET-CT周围型肺癌肺部良恶性病变肺组织胞浆菌病肉芽肿性病变
- 负载抗原的DC及DC-CIK对小细胞肺癌杀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以及DC联合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杀伤作用,为DC、CIK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体外培养DC、CIK细胞,并将NCIH-446提取的抗原负载到DC,同时将DC与CIK联合培养,将负载抗原的DC(DC-Ag)及DC-CIK与NCI446按50∶1的比例进行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的两种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作用。结果 DC-Ag及DC-CIK在与NCIH-446CIK共同培养2个小时就监测到了两种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杀伤作用逐渐增强,DC-Ag从2小时的57.63%提高到48小时的90.78%,而DC-CIK从62.95%提高到了91.57%,显示了两种细胞强大的杀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结论负载抗原的DC及DC-CIK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有极强的杀伤活性,为临床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赵鑫常颖刘玉侠赵晖卢卫平于鸿王启文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 老年肺癌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围术期处理被引量:2
- 2015年
- 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是肺癌手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住院费用、增加围术期风险〔1〕。高龄肺癌患者,由于机体衰老导致的多器官、多系统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尤其是术前合并心律失常者,术后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3〕,如何提高此类病人围术期安全系数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 王宝贾春祎曲明江赵鑫王启文卢卫平赵晖
- 关键词:肺癌室性心律失常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