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芬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试
  • 2篇哮喘
  • 2篇咳嗽
  • 2篇咳嗽变异型
  • 2篇咳嗽变异型哮...
  • 2篇护理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变异型
  • 2篇变异型哮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压力
  • 1篇性疾病
  • 1篇胸片
  • 1篇诱因
  • 1篇原发性
  • 1篇造瘘
  • 1篇造瘘患者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激发
  • 1篇支气管激发试...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森工...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5篇赵洪芬
  • 2篇聂秀红
  • 2篇侯会玲
  • 2篇傅慧
  • 1篇王悦
  • 1篇张艳玲
  • 1篇赵京莉
  • 1篇雷立清
  • 1篇朱大勋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4篇2009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诱因和过敏原皮试结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侯会玲赵洪芬聂秀红
关键词: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诱因皮试结果年发病率呼吸科
息斯敏和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对组胺诱导人皮肤反应强度的比较
1999年
目的探讨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三组志愿者(每组12人)分别服用息斯敏10mg,1次/d;息斯敏10mg和雷尼替丁300mg,各1次/d,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5天后停雷尼替丁,继续服用息斯敏2天。第1~5天,每日比较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h、第6h组胺(100μg)诱导即刻型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第8天组胺皮试重复1次。结果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组对组胺诱导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息斯敏10mg,1次/d组,统计学处理除第2次服药前风团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与息斯敏单独使用相比,明显加快和加强组胺诱导皮肤反应抑制作用,该方案为临床治疗Ⅰ型过敏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朱大勋赵京莉雷立清赵洪芬
关键词:组胺诱导皮肤反应H1
5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鉴别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与慢性咳嗽。方法对112例慢性咳嗽患者经询问病史,摄X线胸片,做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过敏原筛查。检查结果做卡方检验。结果11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58例确诊为CVA,其X线胸片无异常改变,支气管激发试验均阳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86.2%(50/58);42例存在诱因,其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74.5%(38/42),其中79%(30/38)能检测到与诱因相关的过敏原;无诱因者的皮试阳性率为75%(12/16)。其他5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X线胸片正常者34例,肺纹理增重者17例、有肺气肿征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全部阴性,其中3例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70%及用力呼气1秒量(FEV1)<80%;非CVA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16.7%(9/54);41例有诱因,其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12.2%(5/41),无诱因者皮试阳性率为30.8%(4/13)。经卡方检验,2组患者发病诱因(χ2=0.180,P=0.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X线胸片无异常者(χ2=26.151,P=0.000)、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χ2=112,P=0.000)、过敏原皮试阳性率(χ2=54.248,P=0.000)和无诱因病例中过敏原皮试阳性率(χ2=5.673,P=0.0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CVA患者的过敏原与诱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无诱因的病例中大多数能检测出过敏原。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过敏原筛查是诊断CVA的重要方法。
侯会玲赵洪芬聂秀红
关键词:慢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X线胸片支气管激发试验过敏原皮试
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2009年
傅慧赵洪芬张艳玲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施健康教育术后护理造瘘心理压力
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被引量:1
2009年
傅慧赵洪芬王悦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健康教育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性治疗原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