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溶冰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疗效
  • 2篇临床治疗探讨
  • 2篇面神经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3篇大庆油田总医...
  • 4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作者

  • 14篇赵溶冰
  • 10篇汪丽静
  • 4篇龚庆辉
  • 3篇孙雪莲
  • 3篇崔艳玲
  • 3篇徐彦华
  • 3篇孙丽敏
  • 2篇谷艳
  • 2篇陈钢
  • 2篇宋来军
  • 1篇杨青兰
  • 1篇常晓春
  • 1篇田绍薇
  • 1篇周萍萍
  • 1篇汪群
  • 1篇佐炳会
  • 1篇高晓艳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药物...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将5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50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后,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50例患者在经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改善微循环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治疗和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物理疗法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总有效率较高。
赵溶冰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4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10%的患儿为维生素K1缺乏所致。动静脉畸形为21.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11.90%,颅内感染为9.52%,颅内肿瘤为7.14%。以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占总数的88.1%,男女比例为1.37∶1。死亡率25.7%。结论:儿童以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常见原因为维生素K1缺乏所致,其次为动静脉畸形。新生儿SAH的CT表现可分为Ⅲ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AH的出血量、出血原因、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CT对新生儿SAH定性、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意义。
孙丽敏佐炳会赵溶冰汪丽静
关键词: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
60例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门诊收治的60例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失眠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积极治疗引起失眠的原发疾病,对症处理,有效地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及躯体疾病。
汪丽静汪群龚庆辉赵溶冰
关键词:失眠对症治疗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8例,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热毒宁组(观察组44例)和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热毒宁0.5~0.8 ml/kg,1次/d,疗程5~7d;对照组应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次/d,疗程5~7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孙丽敏常晓春赵溶冰崔艳玲汪丽静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60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13例,占21.6%,显效38例,占64%,有效7例,占11.6%,总有效率96.66%,无效2例,占3.33%。结论通过药和治疗恢复脑血液循环、救治缺血半暗区,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徐彦华孙雪莲汪丽静赵溶冰谷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抗凝治疗脑血液循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徐彦华孙雪莲汪丽静赵溶冰谷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30例患者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ntravenouslmmunoglobulin,IVIG)治疗。成人剂量0.4g/(kg.d),连用5d。其余7例患者由于有免疫球蛋白过敏史,改用血浆交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法,每次交换以40ml/kg体质量或者1~1.5倍血浆容量计算。结果37例患者经过IVIG及PE治疗后,3周后瘫痪肢体逐渐恢复,2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其中35例患者完全恢复,恢复率为94.6%,2例患者接近完全恢复。结论PE和IVIG为AIDP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联合治疗并不增加疗效,故推荐单一使用。本文中,37例患者经过IVIG及PE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溶冰
关键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高血压脑病26例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行抢救治疗3-4 h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 治疗原则是积极降低血压至适当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纠正各脏器功能障碍,治疗产生高血压的原发病。
赵溶冰宋来军汪丽静陈钢
关键词:高血压脑病重症
面神经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临床30例面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止并发症。结果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9.1%。结论为防止面神经病变进展为完全变性,尽早治疗很重要,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提高局部血流,纠正微循环障碍,尽早恢复供血供氧,减少后遗症。
汪丽静汪群龚庆辉赵溶冰
关键词:面神经炎面神经水肿并发症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同期确诊的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3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头沉、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其中,左侧MCA狭窄者17例,右侧MCA狭窄者12例,双侧MCA狭窄者8例。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头颅CT异常者5例(13.5%),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常存在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
崔艳玲汪丽静孙丽敏孙雪莲赵溶冰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预后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