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甘蓝型油菜抗耐低温冷(冻)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为了选育出较抗低温冷冻的甘蓝型油菜。[方法]采用大田自然越冬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2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6个杂交种在低温下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育系1923AB、4281AB、恢复系D02R、57R、杂交油菜品种(系)宝油85、D1918、D257的可溶性糖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同类材料或品种。[结论]6个材料或品种更能适应低温冷害,具较强的抗耐低温冷(冻)性。这与实际大田调查结果相符合。
- 秦信蓉喻时周邹芳沈奇杜才富赵云张宁洁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可溶性糖生理指标
- 高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717的选育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 秦信蓉邹芳喻时周高志宏杜才富
- 关键词:油菜品种选育
- 红菜苔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 2007年
- 对四个红菜苔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油研红一号品种比对照金秋红一号、二早子、十月红分别增产21.95%、27.55%、32.98%,耐旱、耐渍,抗性好,可在我地大面积推广。
- 徐小平陈芝能邹芳李天刚吴清毅陈兴良
- 关键词:红菜苔
- 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茂优201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 2007年
- 邹芳陈芝能杨思亮赵秀荣
-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制种技术两系杂交两用核不育系中熟组合
- 影响近红外对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的几个因素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为了研究样品本身的因素。[方法]通过试验及人为制造油菜种子异样,并通过其与正常样品的近红外品质分析结果比对,探讨样品量、含水量、发霉率、芽粒率以及成熟度对近红外品质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样品量、含水量、发霉率、芽粒率以及成熟度对近红外品质测定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在用近红进行正常的品质分析时,应尽量做到待测样品在样品量、含水量、净度、成熟度等方面与定标样品保持一致。
- 朱文秀白俊霞邹芳曾章丽侯燕
- 关键词:近红外油菜种子
- 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3361 AB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以野生芥菜型油菜为母本,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自育的黄籽双低1536 R父本杂交,F5出现不育株与本所自育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23 B杂交,采用杂交、回交、套袋自交等方法,结合室内品质分析选测,选育出稳定的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3361 AB。该不育系优点是早熟、黄籽、双低、含油量较高、结实性好,丰产性较好,分枝多,主花序长,抗倒性好,籽粒大。用该不育系作母本配制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早12通过了贵州油菜区域早熟组试验并获审定。
- 邹芳喻时周秦信蓉赵云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早熟隐性核不育YD
- 玉米新品种宝玉202父母本不同行比制种产量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杂交玉米"宝玉202"的制种产量,本研究以云南昭通生态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近几年对该组合的不断摸索和田间试验研究,阐述了父母本行比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找出了提高玉米制种质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并针对宝玉202的制种特点,重点开展父母本行比等关键技术措施对种子产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得出:处理b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极显著地高于c、d、a、e处理,c、d处理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均极显著地高于a、e处理,a、e处理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也即是说,当父母本行比达到1:4时,如果不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其最终产量比行比分别为1:3;1:5;1:6;1:7的产量都高。为在昭通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种子,提供实践可操作性的栽培指导依据。
- 邹芳白俊霞秦信蓉周凌
- 关键词:玉米制种高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