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菁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酪氨酸...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OPG
  • 1篇伊马替尼
  • 1篇英文
  • 1篇预后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邹萍
  • 4篇邹菁
  • 2篇陈智超
  • 2篇游泳
  • 2篇黎纬明
  • 1篇夏凌辉
  • 1篇李秋柏
  • 1篇孔繁聪
  • 1篇童允洁
  • 1篇俞钶
  • 1篇田小龙
  • 1篇仲照东
  • 1篇赵娟
  • 1篇刘新月
  • 1篇刘新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髓性白血病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表达水平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细胞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转录水平,探讨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特异性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62例AML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转录水平,分析白血病细胞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6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14.52%(9/62),甲基化白血病细胞与非甲基化白血病细胞hMLH1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是0.51±0.19和0.87±0.24,两者的hMLH1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ML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及FAB分型无明显相关性,与发病年龄及难治/复发显著相关。结论在AML中hMLH1基因转录水平受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调控,且hMLH1基因甲基化差异与白血病发生及进展恶化显著相关。
邹菁陈智超邹萍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英文)
2007年
为了研究硫代磷酸化修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人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将终浓度分别为5、10、20μmol/L的VEGFASODN和错义序列与人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分别孵育24、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采用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表明:VEGFASODN3个浓度组(5、10和20μmol/L)处理的Namalwa细胞VEGFmRNA的表达分别为1.38、0.96、0.57,错义序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9、1.84。当加入20μmol/LVEGFASODN作用48小时后,细胞内VEGF蛋白水平显著减少,而错义序列组Namalwa细胞VEGF蛋白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VEGFASODN在体外能够抑制Namalwa细胞VEGF的表达。
黎纬明张敏邹菁童允洁邹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OPG检测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OP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骨病、预后的关系,初步探索其在MM骨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28例MM患者和28例对照组的血清中OPG的水平。结果:MM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为(222.4±114.8)pg/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0~1个骨损组血清OPG水平为(312.4±129.6)pg/ml,而2~3个骨损组为(179.0±59.4)pg/ml,0~1个骨损组明显高于2~3个骨损组(P〈0.01)。MM患者血清OPG水平与β2-微球蛋白相关(P〈0.01),与球蛋白相关(P〈0.01),与白蛋白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免疫学分型、血红蛋白、血钙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MM患者血清OP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且其降低程度与骨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OPG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提示血清OPG水平可能对MM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俞钶陈智超李秋柏赵娟田小龙孔繁聪邹菁游泳邹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OPG骨病预后
甲磺酸伊马替尼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惟一可以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但存在供体来源少,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多等问题。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基因产物靶向药物的代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目的: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资料对照,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化同系对照,于2002-04/2006-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对象: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绎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方法:将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67例,2002—04/2006—06陆续开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观察截止时间为200610。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每剧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进行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根据血象和骨髓象调整剂量。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23例,于1999~03/2006—04收治,均采用经典或改良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于奂处理,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观察指标:细胞遗传学反应以及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截止时,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60%,100%,P〈0.01)。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和77.0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JP〉0.05)。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死亡,4例(5.97%)发生Ⅲ/�
邹菁黎纬明夏凌辉游泳刘新刘新月仲照东邹萍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髓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