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斯毅 作品数:7 被引量:2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静脉血气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气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两组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观察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SjvO2,除第1天外,存活组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死亡组则超出正常范围,且伤后第4天和第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O2,存活组伤后各个时段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AV-DO2,除第1天外,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监测颈静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及氧代谢功能情况,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观察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吴明伟 庞德春 唐纯海 吴京展 郑斯毅 廖汝城 张松 廖振南关键词:颈静脉 血气指标 重型颅脑损伤 单管与双管置入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2011年 目的比较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和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的优缺点。方法针对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分别采用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单管组,28例)以及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双管组,30例)血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合并症及3个月后G O 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93.13±10.19)m in,明显长于单管组的(57.29±11.06)m in(t=-12.851,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2.78±0.78)d,明显早于单管组的(4.34±0.97)d(t=6.729,P=0.000);双管组肺部或颅内感染率13.3%,明显低于单管组的32.1%(χ2=5.087,P=0.024)。两组术后出血增多、消化道出血及3个月后G O 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双管置入引流法与单管法相比,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明显增加引流速率,缩短引流时间且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 张松 徐锐 覃家德 廖振南 吴明伟 唐纯海 郑斯毅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穿刺引流术 锁孔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疗效及优点。方法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锁孔手术清除血肿,与同期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锁孔手术组中存活28例,恢复良好(GCS评分11-15分)26例(86.7%),开颅手术组中存活23例,恢复良好(GCS评分11—15分)16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锁孔手术组GOS评分5分23例(76.6%),常规开颅手术组15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孔手术比传统手术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更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张济源 廖振南 张松 郑斯毅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锁孔手术 常规开颅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20例;采用血肿钻孔引流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2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GOS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小骨窗开颅组的手术时间为(236.45±43.20)min,明显长于钻孔引流组的(95.18±18.94)min(P<0.05)。结论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采用血肿钻孔引流加脑室外引流术是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选择。 张松 徐锐 郑斯毅 吴明伟 廖振南关键词:脑出血破入脑室 神经外科手术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12例 被引量:1 2009年 廖振南 张济源 张松 吴明伟 郑斯毅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观察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8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96例和B组85例,A组采用单管血肿穿刺外引流术,B组采用双管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结果术后3~6个月,出血量≥50 mL者中,A组ADL评分为1、2、3、4、5分者分别有14、18、10、7、5例,B组分别有6、9、16、8、6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对出血量<5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单管或双管法血肿穿刺引流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是对出血量≥50 mL者,双管法穿刺引流的远期效果优于单管法。 唐纯海 吴明伟 张松 郑斯毅 廖汝城关键词:穿刺方法 基底节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伤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52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患者救治后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20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Ⅴ级5例,死亡15例(28.8%)。结论争取时间,快速准确的诊断是病人生存的关键,加强院前急救,院中多科室协作,术后正确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保证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廖振南 张松 吴明伟 覃家德 张济源 郑斯毅 陈启懂关键词:颅脑损伤 胸部外伤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