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海富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指数
  • 1篇生物量分布
  • 1篇生物量估测
  • 1篇树种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温带森林
  • 1篇林下灌木
  • 1篇林下植物
  • 1篇灌木
  • 1篇灌木层

机构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郑海富
  • 2篇国庆喜
  • 1篇王兴昌
  • 1篇李晓娜
  • 1篇葛红飞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被引量:40
2010年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物种模型相比,并非所有的单物种模型都优于混合物种模型。2)引入高度变量H和主干长变量L对各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的R2值的贡献相似,但包含主干长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较小。与单变量生物量模型相比,大多典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多数乔木型植物生物量模型的R2值减小;与H相比,L并不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变量。3)下木树种器官生物量与植物大小的相对生长研究再次表明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乔木型植物器官生物量与D10的相对生长关系的变化范围是1.712~2.555,其中多年枝、总枝、地上部分、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生物量与D10的幂指数接近理论值8/3。典型灌木各器官生物量与CA和CAH的相对生长关系的范围分别是0.688~1.293和0.436~1.017,其中叶、新枝、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的生物量与CA接近等速生长,多年枝、总枝和地上部分与CAH接近等速生长。
李晓娜国庆喜王兴昌郑海富
关键词:林下植物温带森林
地形汇流值与土壤水分和树种分布格局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以张家沟一典型的小流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形图生成地形汇流值及地形指数分布图概化该地区的地形水文特征,结合实际的野外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汇流值与土壤水分及树种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栅格为10m×10m和12m×12m时,汇流值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8190和0.8705;栅格为18m×18m时,汇流值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3002,二者相关性不显著。所研究的树种多分布在汇流值较小的区域,但就其树种组成来看,色木(Acermono)、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的空间分布与汇流值的相关性较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春榆(Ulmuspumi-la)、紫椴(Tilia amur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空间分布与汇流值的相关性较弱。
郑海富国庆喜葛红飞
关键词:土壤水分地形指数
林下灌木生物量方程的验证和生物量分布格局研究
林下灌木层是森林层次结构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潜在碳汇。通过构建灌木生物量方程估测其生物量,逐渐成为灌木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方法。验证是构建生物量方程的重要步骤,也是生物量方程应用的基础。选择一定数目的标准木构建东北天然次生林林...
郑海富
关键词:生物量估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