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增周

作品数:22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遥感
  • 6篇卫星遥感
  • 5篇气溶胶
  • 4篇卫星
  • 3篇遥感监测
  • 3篇台风
  • 3篇卫星遥感监测
  • 2篇地物
  • 2篇定标
  • 2篇散射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气溶胶
  • 2篇台风海棠
  • 2篇气溶胶光学
  • 2篇气溶胶光学厚...
  • 2篇光谱
  • 2篇光谱分析
  • 2篇光学厚度
  • 2篇海面
  • 2篇海面风

机构

  • 19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2篇郝增周
  • 16篇龚芳
  • 12篇潘德炉
  • 4篇黄海清
  • 3篇何贤强
  • 3篇王迪峰
  • 2篇朱乾坤
  • 2篇陶邦一
  • 1篇梁继
  • 1篇许苏清
  • 1篇黄思训
  • 1篇陈立奇
  • 1篇张汉松
  • 1篇蒋孟珍
  • 1篇任林
  • 1篇邹巨洪
  • 1篇谢辛
  • 1篇陈海颖
  • 1篇孙照渤
  • 1篇白雁

传媒

  • 3篇光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水下无人系统...
  • 1篇第四届全国信...
  • 1篇第三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Y-2卫星观测分析南海风浪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海面有效波高(H1/3)是表征海浪的重要参数,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雷达高度计已成为获取海面有效波高的重要手段,但也只能对卫星星下点轨迹处进行有效观测,远无法满足大范围应用的需求.本研究结合2013年10月HY-2雷达高度计观测的海面有效波高和微波散射计观测的海面风场资料,分别对高、低风速下风浪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适用于0~40 m/s风速范围内的南海海域风浪关系模型,经模型比对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HY-2卫星数据分析建立的南海海域风浪关系模型是可信的,特别是低风速的风浪模型与实测数据建立的风浪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建立的风浪关系模型,从卫星散射计大面观测的海面风场出发,能推算出风浪条件下海面有效波高的大面信息,数据覆盖远高于卫星高度计的星下点观测,能为分析和预报海浪、风暴潮灾害提供大范围的海面有效波高信息.
张思琪郝增周邓美环龚芳
关键词:海洋水文学海面风场
基于MTSAT卫星的海上沙尘自动监测被引量:2
2011年
为实现海上沙尘的全天时自动监测,分析了大量MTSAT卫星观测数据,表明海上沙尘样本区在11μm和12μm的热红外亮温差为负,可见光反射率一般高于晴空海面而低于云区,11μm通道的亮温高于云区而低于晴空海区;同时运用Libradtran辐射传输程序包模拟不同水汽含量和不同下垫面温度时沙尘区热红外通道亮温差,表明在水汽含量相对较高的海面,沙尘区热红外通道亮温差仍为负值,这一特性可作为海上沙尘识别的重要指标。在沙尘辐射特性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红外亮温差判断,在白天结合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与3pixel×3pixel标准偏差;在夜间利用上一时相的沙尘区设定亮温阈值,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海上沙尘全天时自动监测算法。以2008年3月1~2日、2010年3月19~21日两次沙尘过程的MTSAT卫星数据为例进行我国海上沙尘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出海上沙尘区的分布范围,客观反映沙尘的运移过程,监测结果利于反演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海上沙尘沉降通量等问题。
涂乾光郝增周潘德炉龚芳
关键词:遥感自动监测光谱分析法
白天海雾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天海雾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本发明根据雾在地物中所属和卫星图像特点,从海雾的物理特性和图像特征出发,通过云地分离、相态判别、粒径判断、图像特征分析、高度分析和修补误漏等...
郝增周龚芳何贤强黄海清
文献传递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海棠”(0505)移动路径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模拟台风"海棠"(0505)穿过台湾岛再次登陆的移动路径,分析了"海棠"登陆台湾岛前后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的非对称结构与台风异常移动路径密切相关。另外,就台湾岛地形对台风"海棠"登陆台湾前打转和在台湾海峡出现"V"型移动异常路径影响进行数值试验表明:台湾岛地形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而且通过影响台风非对称结构来改变台风移动路径,因此,登陆台湾前逆时针打转异常路径是在弱引导气流中台风自身非对称结构和台湾岛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台湾岛地形有使台风东北-西南向非对称增大趋势,而在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前后对东南-西北向非对称有明显不同影响。
余贞寿郝增周谢海华张天河
关键词:台风地形
台风“海棠”(0505)非对称结构及其对移动路径影响
本文利用AMSR-E反演的降水率资料和风云2C静止卫星红外通道反演的TBB分析"海棠"台风在台湾岛以东洋面上打转前后台风结构,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台风中心南侧螺旋云带中的对流活动较北侧明显多。本文还...
余贞寿陈涛周功铤郝增周
关键词:台风
文献传递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大气CO_2遥感算法及其在第26航次中的应用分析
2013年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陈海颖蒋孟珍郝增周梁继许苏清陈立奇谢辛
关键词:南大洋二氧化碳
一种简单的地物光谱仪定标:Ⅰ理论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长时间使用地物光谱仪,其灵敏度会改变,定期标定仪器是必要的。本文考虑一般大气环境——城市大气条件下,在分析太阳辐射衰减理论的基础上,为地物光谱仪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定标方法。
郝增周潘德炉龚芳
关键词:定标
中国近海海面风场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013年9月连续26a的多源卫星融合数据,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中国近海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中国近海海面风场的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63.94%,呈现为冬-夏季风振荡类型,揭示了中国近海风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12.35%,呈现为春-秋振荡类型,反映了冬季风和夏季风过渡时期的变化特征;第三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3.49%,呈现出近似半年周期的波动,体现了中国近海风场季节内变化的特征。
陈心一郝增周潘德炉黄思训龚芳施东升
关键词:中国近海海面风场EOF
海雾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微物理特性反演技术研究
郝增周黄海清龚芳杨乐张汉松康林冲
针对中国沿海和近海海域时有海雾发生,有限站点观测不能满足大范围观测的不足,该项目研究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海雾监测及其微物理特性定量反演技术.项目研究计划要点包括:1)卫星遥感观测分析;2)辐射传输模式模拟分析;3)海雾的...
关键词:
关键词:卫星遥感监测
海雾的遥感光学辐射特性被引量:16
2008年
为实现海雾的卫星自动监测,利用大量AVHRR3/NOAA17卫星观测数据,比较不同目标物(海雾区、不同云系及晴空下垫面)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辐射特性差异,统计分析了海雾的遥感光学辐射特性。结果表明,海雾区三通道反射率满足RCh1>RCh3a>RCh2,甚至出现RCh3a>RCh1>RCh2,不同于其它目标物(RCh1>RCh2>RCh3a)。运用Streamer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了海雾、不同云系在卫星高度处的三通道反射率特性,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了海雾所具有的光学辐射特性,同时指出,Ch3a的反射率对粒子粒径的响应明显,即粒子粒径越小,Ch3a的反射率越高。通过米氏散射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郝增周潘德炉龚芳朱乾坤
关键词:遥感光谱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