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郦爱贞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肝
  • 3篇免疫
  • 3篇母婴
  • 3篇母婴传播
  • 3篇宫内
  • 3篇宫内感染
  • 2篇乙肝病毒
  • 2篇胎盘
  • 2篇胎盘屏障
  • 2篇肝病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儿乙型肝...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郦爱贞
  • 6篇肖小敏
  • 3篇陈新
  • 2篇汤小湄
  • 2篇范祎
  • 1篇吴莉莉
  • 1篇路妍妍
  • 1篇董爱芝
  • 1篇徐玉苑
  • 1篇孟钊
  • 1篇刘东洋
  • 1篇孟庆举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选取439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44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检测外周血HBV-M。结果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2.7%、2.3%,1月龄为6.8%、2.5%,6月龄为5.6%、2.5%,24h内HBsAg和(或)HBeAg和(或)HBV-DNA阳性的新生儿为85例,阳性率为19.2%,单项HBeAg阳性者于1月龄全部阴转;新生儿1月龄复查HBsAg时有34例阴转,阴转率为60.7%,出生至1月龄HBsAg持续阳性率为5.0%,出生至6月龄HBsAg持续阳性率为4.3%,1月龄HBsAg阳转并持续至6月龄者有5例。结论HBV-DNA特异性高,但不全面,HBeAg易通过胎盘造成新生儿HBeAg血症,经联合免疫很快清除,因此把HBsAg作为检测指标较合适;婴儿1月龄血HBsAg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筛查指标,而6月龄血HBsAg阳性则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确诊指标。
郦爱贞肖小敏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宫内感染
分娩方式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95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195例新生儿静脉血,195例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产组、剖宫产组,以6月龄时HBsAg阳性作为垂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结果103例阴道产组婴儿有9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8.7%;92例剖宫产组婴儿有2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2.1%,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垂直感染HBV与分娩方式有关,与阴道产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范祎肖小敏郦爱贞汤小湄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分娩方式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其转归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转归。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根据母亲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144例,HBeAg阴性组356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IU,并按常规0、1、6方案分别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μg,注射主被动免疫前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BV-M。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HBeAg均阳性者分别为24例和9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和5例,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分别为4例和21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阴转率分别为100%和85.7%。出生时HBsAg阴性、HBeAg阳性者,HBeAg阳性组为29例,占20.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比例(P<0.01),其6月龄HBsAg阳转率为6.9%,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0.01)。在接受全程主被动免疫的情况下,HBeAg阳性组新生儿6月龄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9.7%和67.4%,HBeAg阴性组分别为3.1%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不能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HBeAg阳性新生儿预后与母亲HBeAg状态密切相关,母亲HBeAg阳性会抑制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反应。
肖小敏郦爱贞刘东洋孟庆举陈新徐玉苑董爱芝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高危因素的研究
目的: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2.研究HBV宫内感染的机制。 方法:1.选取血HBsAg阳性孕妇17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胎盘,其...
郦爱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胎盘屏障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HBV携带产妇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76例HBsAg阳性孕产妇血清、乳汁及其分娩的276例婴儿静脉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和婴儿的外周血以及产妇乳汁的HBV-DNA滴度,比较母亲血清HBV-M状态与母亲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的关系;选取其中71例母亲乳汁HBsAg阳性,婴儿出生时HBsAg阴性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婴儿HBV感染率。结果母亲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7.5%和8.8%,母亲血清HBsAg单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4.0%和2.0%,两组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34例母乳喂养组婴儿有2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5.9%;37例人工喂养组婴儿有3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8.1%,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感染HBV可能与喂养方式无关,在婴儿采取适当的免疫措施后,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可行的。
汤小湄肖小敏郦爱贞范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HBV
FcγRⅢ在乙型肝炎病毒胎盘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FCγRⅢ在乙型肝炎病毒胎盘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早孕、中孕,足月胎盘各15例,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cγRⅢ的表达情况;并随机选取经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为HBsAg(+)的足月胎盘15例,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HBsAg/FcγRⅢ的分布。结果早孕绒毛组织未见FcγRⅢ表达,中孕胎盘有11例表达,其中最早的为孕17w,足月胎盘均有明显表达;HBsAg/FcγRⅢ在胎盘屏障各层细胞上可分布于同一部位。结论孕17w后胎盘组织开始表达FCγRⅢ,使胎盘具有转运IgG的功能:HBV可能是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经由滋养细胞表面FCγRⅢ的介导而感染胎盘的。
郦爱贞肖小敏陈新吴莉莉路妍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胎盘屏障免疫荧光
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目前常规剂量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产前阻断效果。方法选取358例HBsAg阳性孕妇,同意注射HBIG者193例,为干预组,未注射者165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血HBV-DNA含量又分别将两组孕妇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其新生儿于0,1,6月龄检测外周血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仅HBV-DNA阳性者婴儿1,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新生儿血Anti-HBs的阳性率比较,出生24 h内差异无显著性,而1,6月龄干预组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常规剂量HBIG可能对阻断HBV-DNA阳性者的母婴传播有效,但对HBV-DNA阴性者的效果不确定;孕期使用HBIG可提高新生儿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
郦爱贞肖小敏陈新孟钊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阻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