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亚平

作品数:162 被引量:658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生物学
  • 47篇农业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5篇稻蝗
  • 56篇中华稻蝗
  • 24篇基因
  • 23篇种群
  • 19篇飞蝗
  • 14篇东亚飞蝗
  • 14篇几丁质
  • 12篇酶基因
  • 12篇
  • 11篇等位
  • 11篇等位酶
  • 11篇染色体
  • 11篇合成酶
  • 11篇DSRNA
  • 10篇合成酶基因
  • 10篇RAPD
  • 9篇硫磷
  • 9篇蝗虫
  • 8篇遗传分化
  • 7篇形态学

机构

  • 136篇山西大学
  • 17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上海生物信息...
  • 1篇太原市第十三...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6篇郭亚平
  • 132篇马恩波
  • 49篇张建珍
  • 19篇吴海花
  • 18篇杨美玲
  • 16篇张敏
  • 14篇刘晓健
  • 14篇张小民
  • 14篇任竹梅
  • 14篇段毅豪
  • 12篇李翠兰
  • 11篇李丽君
  • 11篇卢芙萍
  • 9篇郑先云
  • 9篇曹天文
  • 7篇张育平
  • 6篇杨慧敏
  • 6篇李晓玲
  • 5篇张建琴
  • 5篇李大琪

传媒

  • 2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3篇动物分类学报
  • 8篇Journa...
  • 7篇昆虫学报
  • 7篇Curren...
  • 6篇四川动物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6篇中国动物学会...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动物学会...
  • 4篇昆虫知识
  • 4篇遗传
  • 3篇生态学报
  • 3篇Entomo...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20篇2005
  • 1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4篇199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不同地域菜粉蝶RAPD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山西省菜粉蝶5个地域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用筛选出的12对引物扩增共得到143条带,其中127(88.8%)条带具有多态性,5个种群变异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同的(76.3%)>太原的(74.7%)>长治的(74.5%)>代县的(73.7%)>夏县的(70.7%)。Shannon’s信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变异发生在种群内(73.7%)。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较低(均<0.1)。用UPGMA和Neighbor-joining做的基于RAPD标记的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图显示,各种群内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种群之间有一定分化,5个地域种群间较远距离的代县种群与夏县种群遗传关系最近并优先相聚。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认为:环境类型及其生态条件对山西省菜粉蝶地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农药的施用对菜粉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有可能是深刻的。
曹天文张敏王瑞宣善滨王菊平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种群RAPD菜粉蝶
日本稻蝗部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我国长江以南地理距离跨度较大的6个不同种群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的种群遗传学关系.10条随机引物对57个日本稻蝗个体共扩增出131个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28个,总的多态...
张建珍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日本稻蝗RAPD种群分化
文献传递
山稻蝗及相关物种Cytb基因序列及其遗传关系被引量:58
2002年
中国 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稻蝗Oxyaagavisa共 1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和比较 ,同时与小稻蝗O intricata、日本稻蝗O japonica和中华稻蝗O chinensis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用瘤锥蝗科的曲尾似橄蝗Pseudomorphacrishollisi和蚱科的日本蚱Tetrixjaponica作外群 ,构建了山稻蝗不同单倍型及其相关物种的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山稻蝗 4 32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1 0 % ,其中 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所测核苷酸的 2 0 8% ) ,但仅有 1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 ,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 ,第三位点的A +T含量较高 ,达 88 3%。分子系统树显示 ,山稻蝗 6个单倍型聚为一个簇 ,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分歧 ,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 ;该种与日本稻蝗关系较近 ,与中华稻蝗和小稻蝗相对较远。
任竹梅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CYTB基因序列
山西省六个负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05年
用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奇异负蝗(Atractomorpha peregrtna)各3个自然种群10种酶(AAT,CK,G3PD,HEX,IDH,LDH,MDH,ME,PGI,PG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负蝗在某些基因座上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如Aat-1-b、Aat-2-b、G3pd-a、Ck-1-b和Ldh-b;除个别基因座在部分种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两种负蝗的大多数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此外,奇异负蝗Me-c(0.318~0.740)、短额负蝗Hex-1-a(0.800~1.000)及Ldh-b(0.487~0.750)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表明Me和Hex、Ldh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短额负蝗平均每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A)为1.9~2.3、多态基因座百分率(P)为56.3%~68.8%、平均观察杂合度(H.)为0.072~0.096;而奇异负蝗的相应值依次为A=1.7~2.2,P=43.8~56.3%,H.=0.070~0.107.从A、P和H.3个参数可知,短额负蝗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奇异负蝗.6个负蝗种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均明显低于Hardy-Weinberg平衡预期值,表明6个负蝗种群均出现了杂合体缺乏现象.短额负蝗3种群I值为0.971~0.996,奇异负蝗3种群I值为0.982~0.995,短额负蝗与奇异负蝗I值为0.379~0.451,表明种内遗传相似度明显高于种间,从种间I值可知奇异负蝗和短额负蝗属于近缘种.根据Roger's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两种负蝗可分为两支,且两种负蝗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均存在明显的相关趋势.两种负蝗的平均FST值都不显著偏离0值(奇异负蝗FST=0.087,p>0.05,短额负蝗FST=0.045,p>0.05),表明该两种负蝗种群间的分化不明显.
卢芙萍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短额负蝗种群等位酶
一种昆虫几丁质合成酶1B基因片段及其dsRNA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几丁质合成酶1B dsRNA的应用,根据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GU067731的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1B的核苷酸序列,获得序列为SEQ ID NO:1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B片段,由该片段合成dsRNA...
刘晓健张建珍杨美玲马恩波郭亚平
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种群间体型分化与染色体核型均一性研究(英文)
2001年
本文研究了 16个具有地理隔离的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种群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关系。种群标本采集地北自嫩江 (4 8°N ,12 5°0 8′E) ,南至福州 (2 6°N ,119°12′E)。这 16个中华稻蝗种群的个体大小有显著差异 ,以在北纬 4 0°附近为界可将这 16个种群分为两组。南方组 (体长LB (♀ ) =35 39±11 61mm ,LB (♂ ) =2 8 86± 8 0 0mm)中华稻体长显著大于北方组 (LB (♀ ) =2 5 81± 5 61mm ,LB (♂ ) =2 1 2 4± 5 81mm )。与种群间体长分化相反 ,其染色体特征显示高度均一性。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和着丝点位置均无明显区别。核仁组织者 (NORs)均位于M8和S10 两条染色体。在L1、L2 、S10 染色体各有一条C 带端带 ,另在M8有一条居间带。雄性外生殖器形态亦显示出高度一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稻蝗群体间体型大小分化应为种内变异。
郭亚平段毅豪白贵荣马恩波
关键词:中华稻蝗种群分化染色体核型
斑腿蝗科精小管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探讨被引量:14
2001年
首次对斑腿蝗科 3 5属 4 6种的精小管形态进行了度量描记 ,并应用SPSS软件对上述种类的精小管量度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斑腿蝗科精小管形态在属内种间具有稳定性 ,在亚科级阶元具有其各自的特征 ,可作为亚科间比较的一项有用指标。其中 ,稻蝗亚科精小管较短小 ,接近于蚱总科及蝗总科癞蝗科等原始类群 ,显示其原始性 ;板胸蝗亚科较为进化并与秃蝗、裸蝗亚科具较近亲缘关系。斑腿蝗亚科各属间精小管形态变异较大 ,但以梭形至杆状为主 ,显示其较进化的特点。本文结果初步表明 :作为一个方面的分类学性状 ,蝗虫精小管形态可以作为属上高级阶元的比较特征。
马恩波白贵荣郭亚平任竹梅金晓弟马拉仙
关键词:斑腿蝗科分类学
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和赤胫伪稻蝗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2 .6 93) ,日本稻蝗次之 (2 .31 9) ,赤胫伪稻蝗最低 (1 .0 4 2 )。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 ,由 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 2 0 .7% ,4 2 .4 %。用 UPGMA和 NJ法对 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 ,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 ,而后 ,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 ;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 ,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 ,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 ,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1 4 2 ,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4 5 1。
张建珍郭亚平段毅豪马恩波
关键词:日本稻蝗中华稻蝗
中国东亚飞蝗四个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英文)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不同蝗区东亚飞蝗四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在检测的 2 0个酶基因座位中 ,四个种群均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态性 ,多态位点的百分率普遍偏高 (P =70 %~ 80 % ) ,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偏低 (Ho=0 0 2 3~ 0 0 3 2 )。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Adk_1、Gdh_1、G3pd_1和Pgm_1在部分种群符合Hardy_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_Weinberg平衡。从F统计量看 ,四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较低 (Fst=0 0 60 6)。它表明 :东亚飞蝗较强的长距离迁飞行为增加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降低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根据Nei的遗传一致度 (I)和Roger的遗传距离 (D)进行分析 ,在山西临猗与山西永济 (I=0 964,D= 0 175)、河南中牟与江苏沛县种群 (I =0 957,D =0 160 )之间 ,呈现出较高的遗传一致度和较小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李春选马恩波郑先云郭亚平
关键词:东亚飞蝗种群遗传分化等位酶
飞蝗羧酸酯酶基因LmCarE25的体外重组表达
2013年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是一类在生物中广泛分布的多功能家族酶系,在昆虫抗药性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eyen)羧酸酯酶基因LmCarE25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其在飞蝗成虫各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胃盲囊、翅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中肠、马氏管和脂肪体表达量较高。本文尝试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体外重组表达该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LmCarE25,SDS-PAGE结果显示,LmCarE25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JM109中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u,但为包涵体;将LmCarE25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借助Bac-to-Bac体系获得重组Bacmid,以sf9细胞系作为宿主细胞表达目的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LmCarE25获得可溶性表达。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飞蝗羧酸酯酶家族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建新张学尧张建琴张建珍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飞蝗羧酸酯酶原核表达真核表达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