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倞
- 作品数:27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新型内窥镜辅助下经皮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初步应用分析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脊柱内窥镜系统——椎弓根镜系统辅助下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椎弓根镜系统设计工作通道为双通道,内镜通道用于放置小型内窥镜定位螺钉进入点,螺钉通道用于在内镜可视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置入。
- 何二兴郭倞尹知训郭志勇郭炼锦高巨洲
-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窥镜
- 褪黑素信号通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检测褪黑素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AIS患者(AIS组)和6例非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的软骨组织(髂软骨或棘突软骨)行软骨细胞培养。取P2代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M、10-11M、10-9M、10-7M、10-5M褪黑素连续刺激3d。加入Brdu 12h后用ELLSA法标记,显色后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下检测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以评估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10-11M、10-9M、10-7M、10-5M)褪黑素刺激以后,对照组软骨细胞的OD值分别增加了(5.7±6.7)%、(32.1±11.1)%、(57.5±11.9)%、(103.2±16.2)%(P<0.05)。AIS组软骨细胞的OD值相分别增加了(-0.3±22.3)%、(5.8±29.9)%、(12.7±36.1)%、(10.2±44.0)%(P>0.05)。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促进正常软骨细胞增殖,但是却无法有效促进AIS患者软骨细胞的增殖,说明AIS患者中褪黑素信号通路调节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可能存在异常。
- 朱锋邱勇张兴王渭君刘臻郭倞吕峰林小龙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褪黑素增殖软骨细胞
- 单一后路矫形术对严重脊柱侧凸肺功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矫形手术对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7~2009年间有完整肺功能资料的胸弯Cobb角>70°伴有肺功能障碍的严重脊柱侧凸患者30例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年龄为10~36岁,平均17.0岁;其中男11例,女19例。使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2年时的肺功能状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Cobb角为109.1°,脊柱侧凸矫形术后Cobb角平均下降至65.6°,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3.0%。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有轻微的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患者的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升高了23.8%、VC与预计值的比升高了17.6%、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升高了23.6%、FVC与预计值的比升高了17.1%、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FEV1)升高了25.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与预计值的比升高了21.9%,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肺功能参数与术前Cobb角成负相关,术后肺功能参数的改善率均与术前Cobb角成正相关。结论单一后路矫形手术可以有效的改善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肺功能的改善越发显著,术前脊柱侧凸越严重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效果也越明显。
- 张兴邱勇朱锋朱泽章刘臻郭倞吕峰林小龙
- 关键词:脊柱侧凸呼吸功能试验内固定器
-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与传统经皮置钉治疗LDD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传统经皮置钉与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皮置钉的LDD患者30例,将其分为经皮组和镜下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复查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经皮组置钉84枚,镜下组置钉70枚。两组术中平均出血、手术平均时间、C臂透视平均次数、住院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镜下组VAS及ODI分别为(2.50±1.30)分及(50.00±3.50)%,经皮组VAS及ODI分别为(3.00±1.50)分及(58.0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镜下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3.33%、80.00%;置钉位置经影像学复查,显示位置良好,病变节段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经皮组3枚(3.57%)螺钉位置偏差,行二次手术调整。结论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治疗LDD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经皮置钉,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 皮斌郭倞陈镜臣温涛邓贤超郭炼锦高巨洲尹知训何二兴
-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内固定术腰椎退行性疾病
- 新型内窥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新型内窥镜(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1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采用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入长臂万向螺钉闭合复位治疗。...
- 郭倞何二兴尹知训郭志勇高巨洲郭炼锦
-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窥镜胸腰椎骨折
- 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方法制作高1 cm、直径1 cm的骨水泥圆柱体模型15个,根据所包裹^(125)I粒子数量的不同随机分成A、B、C 3组(n=5),其中A组包裹2枚粒子、B组6枚、C组10枚。测量骨水泥包裹前^(125)I粒子表面总放射活度,然后将骨水泥填满模型,骨水泥未硬化前于模型中央植入^(125)I粒子,硬化后检测其表面放射活度,观察不同数量^(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模型表面放射活度的变化。结果^(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后模型表面放射活度明显低于包裹前(P<0.05)。A、B、C 3组包裹后活度衰减率分别为(98.96±0.13)%、(98.06±0.05)%、(95.11±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被骨水泥完全包裹后,增加粒子源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面放射活度,但粒子射线的衰减仍非常严重,很难达到肿瘤靶区的有效吸收剂量,提示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表面放射活度的方法并不可行。
- 吴梅祥陈翠玲符乙敏郭倞尹知训何二兴陈萍白波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骨黏合剂
- 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 目的:评价先天性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
- 邱勇郭倞刘臻朱泽章钱邦平王斌俞杨
- 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5例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等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24(12.6±5.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椎体骨折复位愈合,随访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可避免椎管内直接减压,保护脊柱后方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不完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选择。
- 李明何二兴尹知训郭倞姚立权
- 关键词:胸椎腰椎内固定器骨移植
- 大肠锯齿状病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2008年
- 大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组以“锯齿状”为形态特衙的结直肠病变,包括传统的增生性息肉(hypevplastic polyp,HP)、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无蒂锯齿状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混合性息肉(mixed polyps)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大肠腺癌(MSI-H adenoearcinoma)。
- 郭倞张丽华
-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 低骨密度对Lenke Ι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矫形疗效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LenkeⅠ型AIS女性患者37例,年龄11~17岁(14.3±1.3岁),术前Cobb角40°~66°(48.9°±6.7°)。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7.4个月。术前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扫描测定骨密度,根据股骨颈骨密度Z值将AIS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Z值〉-1.0)与骨密度减低组(Z值≤-1.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冠状位顶椎偏移(AVT)、C7中垂线与骶骨中线的距离(C7-CSVL)和C7中垂线与骶骨后上缘的距离(SV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中,15例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正常组),22例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减低组)。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年龄、Risser征、内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平均Cobb角、AVT和C7-CSVL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Cobb角和平均矫正率、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及矫正丢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AVT、C7-CSVL无统计学差异(P〉0.05);C7-CSVL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及末次随访时的平均TK、LL、SV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骨密度状态对LenkeⅠ型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 林小龙邱勇刘臻郭倞吕峰张兴周松孙旭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密度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