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惟俊

作品数:28 被引量:1,38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花岗岩
  • 8篇达克
  • 7篇埃达克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地壳
  • 4篇地质
  • 4篇玄武岩
  • 4篇岩浆
  • 4篇中生代
  • 4篇下地壳
  • 4篇SR
  • 4篇成矿
  • 3篇地壳厚度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晚中生代
  • 3篇下地壳拆沉
  • 3篇构造环境
  • 3篇拆沉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天津地质矿产...
  • 6篇南京大学
  • 6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甘肃地矿科技...

作者

  • 28篇张旗
  • 28篇金惟俊
  • 27篇李承东
  • 17篇王元龙
  • 14篇贾秀勤
  • 10篇王焰
  • 6篇潘国强
  • 3篇焦守涛
  • 2篇熊小林
  • 1篇吴浩若
  • 1篇赵彦庆
  • 1篇韩松
  • 1篇殷勇

传媒

  • 1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热场中“岩浆热场”的识别及其意义被引量:18
2013年
岩浆热场顾名思义是由岩浆活动引发的热场,与岩浆活动休戚与共.一旦岩浆停止活动冷却后,岩体的温度与围岩的温度差为0时,它将回归地热场.因此,岩浆热场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出现在局部地域的、等温线围绕岩体分布的、温度变化很快的一种地热场,是地壳内部热事件的一种反映.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可以出现在地质历史演化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地区,因此,岩浆热场也可能发生在地球历史演化的不同阶段和地域.研究表明,从地热场中识别出某些岩浆热场的信息是可能的,文中列举了羊八井、腾冲现代岩浆热场和四川古岩浆热场的若干实例,指出从地热场中识别岩浆热场是很有意义的.现代岩浆热场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稳定的自然资源之一,古岩浆热场则可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岩浆热液矿床是多金属成矿的问题.此外,岩浆热场还可以解释油气藏中烃源岩成熟度、煤化程度以及古代和现代的某些地热场异常问题等.因此,注意对岩浆热场的识别,探讨它的形成机制,引发的热场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焦守涛
关键词:地热场峨眉山玄武岩成矿
岩浆热场: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热场的区别被引量:25
2014年
"岩浆热场"指的是由岩浆引发的瞬间热场。热场的热主要来自未固结的岩浆,岩浆加热了围岩,使下地壳、中地壳和上地壳的下部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保持一种高热状态。岩浆热场与地热场有许多不同:(1)热的来源不同。地热场的热主要来自地壳物质放射性生成的热;岩浆热场的热来自岩浆。(2)热的分布不同。地热场的等温面总体上呈水平分布,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岩浆热场的等温面则围绕岩体分布,靠近岩体温度高,远离岩体温度低,故岩浆热场的等温面是大体垂直于地热场等温面分布的。(3)热场的规模不同。地热场是全球性的,岩浆热场是局部性的,只在有岩浆的地方才出现。岩体小则规模小(热场宽度仅几米或几十米),岩体大则规模大(宽约几千米);如果存在大规模岩浆活动,岩浆热场的长宽均可达几百或上千千米,如在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期间。(4)热持续的时间不同。地热场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几十、几百或几千个百万年);岩浆热场是瞬间的突发性事件,持续的时间从几年到几个百万年。岩浆热场最重要的意义是,它是热液赖以上升的通道,它有利于来自下地壳底部和壳幔过渡带的流体(热液)的活动,使含矿热液得以顺利上升,并在热场范围内进行充分的活动、对流循环、萃取围岩中的成矿金属元素,并在地壳浅部岩浆热场之上合适的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岩浆热场"的概念依赖于对岩浆物理性质和过程的深入了解,由于我们这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所以目前对岩浆热场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焦守涛
关键词:地热场等温线流体
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被引量:110
2008年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无所谓壳幔混合源,因此,壳源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流行的花岗岩源岩组分混合计算的方法缺少理论依据,可变的因素太多,计算的结果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者指出,对花岗岩来说第1位重要的是源区特征,它决定了花岗岩的基本面貌;其次是部分熔融程度、压力、温度和挥发分加入的情况;岩浆混合的意义可能是第3位的;而结晶分离作用可能是没有地位的。文中按照 Nd-Sr 同位素比值将花岗岩大致分为3个源区:即 B、C 和 BC 源区。B 源主要由洋壳组成,C 源主要由陆壳组成,BC 源是二者的过渡。BC 源区的组成很复杂,可能包括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岩,也可能是基性岩混染了陆壳物质的产物。B 源与 BC 源可能与地幔亏损程度有关,B 源来自强烈亏损的地慢,一部分 BC 源可能源于大陆下的富集地幔。文中还概略地讨论了中国各地花岗岩复杂的源区情况,指出中国花岗岩具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说明花岗岩主要受源岩的制约。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
关键词:花岗岩源岩下地壳
西秦岭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的金铜成矿及找矿问题被引量:69
2009年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张旗殷先明殷勇金惟俊王元龙赵彦庆
关键词:西秦岭埃达克岩GOLDDEPOSITSGOLDDEPOSITSIGNEOUS中酸性火山岩
花岗岩的Sr-Yb分类:与源区深度可能的关系
<正>花岗岩的分类历来受重视,迄今已报道过20多种花岗岩的分类方案,如I型、S型、A 型、M型、H型,海西型、加里东型、安底斯型,碰撞型、火山弧型、洋中脊型、板内型, 以及徐克勤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改造型、同熔型和重熔...
张旗王焰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地球化学俯冲板片
文献传递
花岗岩混合问题:与玄武岩对比的启示——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一被引量:88
2007年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次要的和局部的。岩浆混合的能力或能干性(competence of mixing)主要取决于岩浆的黏性和温度,而黏性又与硅氧四面体有关。相对于玄武岩,花岗岩的SiO_2含量高,温度低,因此,花岗质岩浆的混合能干性很低。玄武质岩浆的混合是mixing(以化学混合为主),而花岗质岩浆的混合通常只是mingling(以机械混合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mixing的程度,例如,埃达克岩与地幔混合形成的高镁安山岩或高镁埃达克岩。许多人认为,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大多是闪长质成分的,其初始成分大多是玄武质的。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而是玄武质岩浆混合能力强过花岗质岩浆的证据。与玄武质岩浆的起源比较,花岗质岩浆从一开始熔融就是不均一的,这源于源区的不均一及熔融过程的复杂性。花岗质岩浆原始均一性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花岗岩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哈克图解中成分点的"连续谱系",主要是由源区不均一性引起的,混合和分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花岗质岩浆从源区生成、迁移、直至在地表喷出或在浅部定位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均一化和不均一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黏性大,上述过程及岩浆演化的程度和规模都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岩浆混合的程度和规模。许多人仅从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研究花岗岩的成因,而很少考虑花岗岩物理性质对岩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玄武岩黏性地球化学
花岗岩按照压力的分类被引量:60
2006年
研究表明,中酸性火成岩大致按照Sr=400μg/g和Yb=2μg/g的标志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高Yb(Sr<400×10-6,Yb>2×10-6)和高Sr高Yb(Sr>400×10-6,Yb>2×10-6)型。其中,从低Sr高Yb型中还可以分出非常低Sr高Yb(Sr<100×10-6,Yb>2×10-6)的一类。着重探讨了这5类花岗岩形成的源区深度问题,指出按照残留相组成和花岗岩Sr、Yb含量,可以将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分为3或4个级别:①高压下与石榴子石平衡的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的特征;②中等压力下,残留相为麻粒岩相(斜长石+石榴子石+角闪石+辉石),花岗岩具低Sr低Yb或高Sr高Yb的特点(取决于原岩成分);③低压下,残留相有斜长石无石榴子石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类型的;④与蛇绿岩有关的在洋壳剖面浅部由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的M型花岗岩可能是非常低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
张旗王焰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
关键词:花岗岩SR地球化学
大洋岩石圈拆沉与大陆下地壳拆沉:两种不同的机制及效应
<正>拆沉作用(delaminacion)是地球科学中最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之一。拆沉作用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大洋岩石圈拆沉,与板块俯冲有关;另一类为大陆下地壳拆沉,与板块俯冲无关。大洋岩石圈拆沉作用和下部陆壳拆沉作用...
张旗金惟俊王元龙李承东贾秀勤
关键词:板块俯冲地质效应岩浆活动
文献传递
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被引量:42
2010年
文章从对国内外若干与金铜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Sr、Yb含量的统计出发,按照花岗岩新的分类,归纳了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指出金铜成矿与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钨锡成矿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其原因主要取决于成岩和成矿的深度以及氧逸度条件。金铜和钨锡成矿的深度不同,因此,金铜和钨锡不可能在同时同地出现,但可以叠加在一起。作者认为,成岩和成矿是两回事,成岩基本上是一个物理过程,而成矿主要体现为化学反应;成岩需要热,而成矿需要热、流体以及合适的矿源3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一个地区,成岩作用可以很普遍,但是,成矿可能很局限。成岩与成矿有关不是成因有关而是时空有关。成矿与成岩同时、或成矿早于成岩、或晚于成岩,都是合理的,而区分含矿岩体和不含矿岩体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文中还讨论了金能否来源于围岩的问题及找矿思路的问题,指出就矿找矿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张旗金惟俊王焰李承东王元龙
关键词:地质学花岗岩斑岩铜矿钨锡矿成岩作用成矿作用
大陆下地壳拆沉模式初探被引量:52
2006年
下地壳拆沉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指出下地壳拆沉必须满足至少三个条件:(I)地壳加厚使其下部达到榴辉岩相是拆沉的前提。(2)大规模岩浆活动使大量低密度的中酸性物质移出下地壳,使下地壳密度增加直至超过下伏地幔。由于下地壳榴辉岩相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大规模埃达克岩的熔出是下地壳拆沉的先决和必要条件。(3)岩石圈地幔转化为软流圈地幔,使下地壳能够进入地幔。陆壳下的岩石圈地幔原先是冷的、刚性的和不易流动的,如果有热和水的加入,可以被软化,使其变成热的、塑性的和易流动的软流圈地幔。因此,岩石圈地幔转化为软流圈地幔是下地壳拆沉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作者认为,下地壳不大可能整体拆沉,而很可能是一块一块如飘雪花似地拆沉。如果下地壳的密度降低(低于下伏地幔),如果地幔停止热的供给,如果陆壳底部的软流圈地幔又恢复为岩石圈地幔,拆沉即终止。文中讨论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下地壳拆沉的可能性,探讨了岩石圈减薄的机制,认为下地壳不需要也不可能与岩石圈地幔一道拆沉。
张旗金惟俊王元龙李承东王焰贾秀勤
关键词:大陆下地壳拆沉作用埃达克岩岩石圈地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