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兆芬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多巴
  • 6篇多巴胺
  • 6篇多巴胺能
  • 6篇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细胞
  • 6篇胺能
  • 5篇神经元
  • 5篇小胶质细胞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能神经
  • 4篇能神经元
  • 3篇心脏
  • 3篇心脏协会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协会
  • 3篇卒中一级预防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5篇闫兆芬
  • 10篇高俊华
  • 8篇刘卓
  • 8篇黄曦妍
  • 8篇孙莉
  • 8篇张巍
  • 3篇乔晓红
  • 3篇李楠
  • 3篇袁怀武
  • 3篇佟梦琦
  • 3篇贾茜
  • 3篇郑博文
  • 3篇周娟
  • 3篇朱先进
  • 3篇李理
  • 3篇韩利坤
  • 3篇刘萍
  • 3篇李朝霞
  • 3篇石玉芝
  • 3篇郁军超

传媒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二部分)被引量:4
2011年
2.1高血压高血压既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和卒中之间存在强烈的、连续的、分级别的、一致的和独立的相关性,而且是有预测意义以及病因学意义的。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血压越高,卒中风险也越大。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李姝雅陈盼张倩袁怀武朱先进吴建维荆京邰宏飞冯皓徐莹鑫石玉芝魏玉桢韩利坤孙莉孙娆段婉莹王琳李朝霞马佳白莹赵萍石庆丽谭颖张瑞云黄上萌刘萍杨华俊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
铁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免疫炎症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在模拟人中脑黑质的多种原代细胞培养体系中,研究铁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其神经免疫炎症机制。方法采用5、25和100μmol/L的FeCl2(Fe^2+):(1)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7d后计数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能神经元及抗神经特异性核蛋白抗体(Neu—N)(+)的全部神经元的数量,观察神经元形态,研究Fe^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2)同时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7d后计数TH(+)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研究小胶质细胞在Fe^2+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作用;(3)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体系,测量细胞外超氧化物(O2^-)及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iROS),研究Fe^2+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的功能变化;(4)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7d后计数抗补体受体-3(OX-42)(+)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观察细胞形态,研究Fe^2+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5、25和100~mol/LFe^2+处理组TH(+)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9%、70%和55%,其中25、100μmol/LFe^+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47,P〈0.01);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皱缩,胞质淡染,神经突起数目减少;(2)5、25和100μmol/LFe^2+处理组Neu—N(+)全部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0%、104%和1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5和100μmol/LFe^2+处理组Neu—N(+)全部神经元的数量与TH(+)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差值分别为11%、34%和46%,其中25和100μmol/LFe^2+处理组两种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8.098,P〈0.05;t=11.218,
高俊华闫兆芬刘卓孙莉黄曦妍张丽娟李博张巍王晓民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
头皮脑电图在不同类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中的定位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在不同病理学类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中的定位作用。方法:病理学证实的皮层发育不良性难治性癫痫患者91例,其中男54例,女37例,平均年龄(12.7±9.76)岁。根据201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推荐的皮层发育不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部分患者颅内电极植人后进行颅内电极EEG记录。对间歇期头皮EEG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与FCD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规定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与FCD部位部分和(或)完全一致者为二者一致,否则为不一致。结果:91例FCD患者中,FCDIa10例,FCDIb21例,FCDlIa19例,FCDⅡb20例,FCDⅢ21例。其中,头皮EEG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FCD部位一致者72例,占79%;但不同FCD类型之间,二者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一0.391)。在FCD部位与发作起始区的一致性方面,82%(75/91)的患者FCD部位与头皮EEG发作起始区一致,并且不同FCD类型之间,二者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43),FCDIb一致性最高(100%),其次为FCDⅢ型(86%),FCDⅡa、FCDIIb和FCDIa基本相似,分别为79%、70%和70%)。结论:各型FCD所致的难治性癫痫中,FCD部位与头皮EEG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一致性非常高,在致痫区的定位中三者互相补充,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可能与FCD病理学分型无关,而发作起始区可能与FCD类型有一定关系。
陈述花王静刘兴洲闫兆芬林娟霞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研究170例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PD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70例PD患者进行NMS问卷调查,统计各种NMS的发生率及其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发生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NMS发生个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用χ2检验研究NMS发生率最高的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记忆障碍和情绪障碍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99.41%的PD患者出现了NMS,发生率最高者为RLS(57.1%),其他依次为身体不适(52.9%)、近记忆障碍(52.4%)、抑郁(51.8%)、疲劳(50.0%);(2)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PD-NMS中,发生率最高者为失眠(55.3%),其他依次为抑郁(48.9%)、无兴趣(48.2%)、嗅觉减退(46.2%)、焦虑(45.9%);(3)PD患者NMS发生数为0~26个,平均为(10±5)个,NMS发生个数与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型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6、-0.006、0.016、-0.44和0.002,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170和0.194,P<0.05);(4)轻、中、重度PD患者RLS、近记忆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88、9.365和29.710,P<0.05)。结论 (1)几乎所有PD患者出现了NMS,发生率最高的NMS为RLS;(2)P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可出现多种NMS,失眠发生率最高,对PD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预警作用;(3)随着病程延长及病情进展,PD患者出现NMS的个数明显增多;(4)随着病情的加重,RLS、近记忆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高俊华闫兆芬孙莉刘卓黄曦妍张巍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不宁腿综合征记忆障碍情绪障碍
难治性癫疒间MRI颞极信号特点与癫疒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疒间MRI颞极信号特点与致疒间区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9例难治性癫疒间病人MRI颞极信号特点。根据癫疒间发作起始区将研究对象分为颞叶癫疒间、额叶癫疒间、顶叶癫疒间、枕叶癫疒间、岛叶癫疒间、多脑叶癫疒间等6类。结果颞极信号异常187例,颞极信号异常侧别与致疒间区侧别一致率达98.93%,颞极信号异常与癫疒间类型或致疒间区有关(χ2=311.339,P<0.001)。与颞叶外癫疒间比较,颞极信号异常更常见于颞叶癫疒间。结论在各类癫疒间中均可出现MRI颞极信号异常,但更常见于颞叶癫疒间。颞极信号异常侧常与致疒间区侧别一致,特别是颞叶癫疒间。
陈述花王静史建国刘兴洲栾国明闫兆芬张玮李学秀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后扣带回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正>目的后扣带回癫痫因其发作起始解剖部位较深及功能为相对静止区,从而发作症状学易被误诊,对此部位的癫痫报道较少。认识此部位的癫痫特征对我们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计划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分析后扣带回癫痫脑电图和临床特征...
闫兆芬王静周健栾国明王梦阳
文献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PD、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检测PD、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对P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血浆Hcy水平与PD严重程度、病程、临床类型、情绪、认知功能及是否服用美多芭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PD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11μmol/L、16±7μmol/L及11±2μmol/L,P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2)PD组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为6±5μg/L和514±345ng/L。PD组血浆叶酸和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53,P<0.01);血浆维生素B_(12)和Hcy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68,P>0.05)。(3)按照Hoehn-Yahr分期对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轻、中、重度PD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6±8μmol/L、21±9μmol/L和35±3μmol/L,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Hcy水平与病程、临床类型、情绪、认知功能及是否服用美多芭无关。结论 P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PD组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D组血浆叶酸和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闫兆芬高俊华刘卓孙莉黄曦妍张巍
关键词:帕金森病半胱氨酸叶酸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抑郁(PD with depression,PDD)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连续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81例PD患者:(1)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了解患者抑郁及不同程度抑郁的发生情况;(2)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计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发生率;(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PDD组和非PDD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临床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PDD的相关因素;(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PDD的危险因素。结果 (1)PD伴发抑郁者59例,抑郁的发生率为72.8%,其中轻度32例(54.2%),中度23例(39.0%),重度4例(6.8%);(2)抑郁与焦虑共病共31例,发生率为38.3%;(3)性别、临床类型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PDD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病程、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及痴呆与PDD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及疾病严重程度进入回归模型,OR值(95%CI)分别为3.526(1.120,11.106)及3.606(1.213,10.724)。结论 PDD发生率高,患者常合并焦虑,PDD与性别、临床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混合型及疾病严重程度是PDD的危险因素。
黄曦妍孙莉刘卓闫兆芬高俊华张巍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被引量:2
2011年
本指南对预测一个人发生首发卒中的风险的方案进行了评估。首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或者危险标识根据是否能被干预分类(不可干预的、可干预的和潜在可干预的),或者根据证据强度分类(证据充分和证据不充分)。不可干预的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易感性。证据充分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暴露于吸烟环境、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和身体脂肪分布。证据不充分或者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紊乱、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a)、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本指南还对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次卒中的数据进行了回顾,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减少卒中风险可采取的策略。本指南综述了各种已经明确和近期明确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对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完整的修订。新版指南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2006年指南着重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由于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重叠,本指南新加了出血性卒中的预防,并将重点放在以患者为本的个体化卒中预防。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李姝雅陈盼张倩袁怀武朱先进吴建维荆京邰宏飞冯皓徐莹鑫石玉芝魏玉桢韩利坤孙莉孙娆段婉莹王琳李朝霞马佳白莹赵萍石庆丽谭颖张瑞云黄上萌刘萍杨华俊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卒中
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与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残余的神经元内出现路易小体。目前认为,PD是由老化、遗传及环境等多因素所致,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显示,以小胶质细胞(mieroglia,MG)过度激活为特征的神经免疫炎症在PD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的驱动力。
闫兆芬高俊华张巍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神经元缺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