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分析
  • 1篇血液分析仪
  • 1篇药性分析
  • 1篇糖蛋白
  • 1篇糖蛋白类
  • 1篇内酰胺酶
  • 1篇尿常规
  • 1篇尿常规检查
  • 1篇尿液
  • 1篇尿液标本
  • 1篇凝集
  • 1篇热水浴
  • 1篇黏蛋白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闫华
  • 3篇郜红琴
  • 1篇苗慧丽
  • 1篇李建忠
  • 1篇张艳果
  • 1篇靳丰
  • 1篇王霞
  • 1篇杨建斌
  • 1篇张书芬

传媒

  • 3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几种消除方法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案。方法:将4例不同程度冷凝集的标本分别采用37℃30min热水浴、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进行处理,并分别对处理前后的标本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及涂片染色分析,从而了解红细胞冷凝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参数、散点图、直方图会造成显著干扰,出现检测异常的报警信息,红细胞(RBC)计数异常降低,RBC与血红蛋白比例明显不符。轻度冷凝集的标本经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均可纠正,高度冷凝集的标本经第一种方法未能完全纠正,经后两种方法处理后可以纠正。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冷凝集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郜红琴闫华苗慧丽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热水浴血浆置换
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及放置温度的不同对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及放置温度的不同对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n=52)和B组(n=51)。采集A组患者的尿液标本,将其尿液标本在室温下进行保存。采集B组患者的尿液标本,将其尿液标本放置在4℃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分别在采集尿液标本完成时(T_0)、尿液标本放置1 h后(T_1)、尿液标本放置2 h后(T_2)及尿液标本放置3 h后(T_3)对两组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查。然后,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结果:与在T_0、T_1及T_2相比,在T_3A组患者尿液标本的红细胞计数较小,其尿液标本细菌菌落数的均值较大,P<0.05。在T_0、T_1、T_2及T_3,A组患者尿液标本的白细胞计数及上皮细胞计数相比,P>0.05。与在T_0、T_1、T_2相比,在T_3A组患者尿液标本尿肌酐(Ucr)的水平、血清总蛋白(TP)的水平及尿酸(UA)的水平均较高,P<0.05。与在T_0、T_1、T_2相比,在T_3B组患者尿液标本的红细胞计数及细菌菌落数的均值均较小,P<0.05。在T_0、T_1、T_2及T_3,B组患者尿液标本的白细胞计数及上皮细胞计数相比,P>0.05。在T_0、T_1、T_2及T_3,B组患者尿液标本Ucr的水平、TP的水平及UA的水平相比,P>0.05。结论:无论尿液标本的放置温度是室温或4℃,都应在采集尿液标本的3 h内对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查,以防止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计数及细菌菌落数发生变化。
闫华
关键词:尿液标本尿常规检查
不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比对及临床可接受性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测系统间同种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ABX PENTRA 120血细胞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仪器,迈瑞BC-5800为实验仪器,用患者的新鲜抗凝全血分别在两台仪器上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对两台仪器之间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可接受范围评价。结果:WBC、RBC、Hb、PLT、HCT在两台仪器间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均低于1/3 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结论:方法学比对和可接受范围评价结果表明,两台仪器结果具有可比性。
郜红琴李建忠张艳果闫华王霞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临床可接受性
钙黏蛋白相关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钙黏蛋白(Cad)相关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发展时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探讨Cad相关基因在CML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48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其中慢性期29例,进展期19例。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所有患者BM-MNC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和神经元型钙黏蛋白(N-Ca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ML患者BM-MNC中均可检测到E-Cad、N-Cad基因的表达。E-Cad基因在CML进展期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慢性期患者(0.20±0.35比1.19±0.87,P〈0.01),而N-Cad基因在进展期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慢性期患者(0.89±0.45比0.57±0.47,P〈0.05)。E-Cad基因表达与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705,P〈0.01)。结论E-Cad、N-Cad基因表达与CML的疾病进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进展风险的指标之一。
郜红琴魏静钰闫华杨建斌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慢性钙黏着糖蛋白类基因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临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产超广谱内酰胺的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00株用ATB-New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条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判定结果。结果:200株细菌产ESBLs菌株61株(3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2%、18.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是治疗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结论:坚持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张书芬闫华靳丰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