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永军

作品数:199 被引量:1,018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水利工程
  • 4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2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数学模型
  • 44篇泥沙
  • 39篇航道
  • 30篇河床
  • 24篇航道整治
  • 19篇河段
  • 17篇河道
  • 16篇值模拟
  • 15篇数值模拟
  • 14篇整治
  • 14篇水库
  • 13篇水沙
  • 13篇泥沙数学模型
  • 12篇三峡工程
  • 12篇河床演变
  • 12篇冲淤
  • 10篇水动力
  • 10篇水流
  • 10篇浅滩
  • 10篇波浪

机构

  • 157篇南京水利科学...
  • 26篇河海大学
  • 23篇交通部天津水...
  • 17篇交通运输部天...
  • 11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交通运输部
  • 2篇江苏省淮沭新...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江苏省水利工...
  • 1篇江苏省水利科...

作者

  • 199篇陆永军
  • 67篇左利钦
  • 47篇季荣耀
  • 25篇陆彦
  • 23篇王志力
  • 14篇高亚军
  • 13篇李寿千
  • 13篇李国斌
  • 12篇莫思平
  • 11篇侯庆志
  • 11篇张华庆
  • 10篇李浩麟
  • 9篇刘怀湘
  • 7篇黄廷杰
  • 7篇朱昊
  • 6篇赵连白
  • 6篇王兆印
  • 5篇袁美琦
  • 5篇周耀庭
  • 5篇王红川

传媒

  • 37篇水科学进展
  • 23篇水利水运工程...
  • 12篇水道港口
  • 10篇泥沙研究
  • 8篇水利学报
  • 8篇水动力学研究...
  • 7篇海洋工程
  • 7篇水运工程
  • 7篇应用基础与工...
  • 5篇河海大学学报...
  • 5篇第七届全国泥...
  • 4篇第十四届中国...
  • 4篇第八届全国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3篇第十二届中国...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0
  • 1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5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19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紊流随机理论的航槽三维流动数学模型被引量:5
2003年
根据窦国仁的紊流随机理论,建立了一种模拟河口海岸水域中航槽三维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控制体积法导出三维偏微分方程的离散格式;将水压力分解为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用Patankar和Spalding提出的压力校正法求解动水压力,通过求解水位控制方程来得到自由表面;紊流模型采用窦国仁提出的紊流随机理论,克服了k-ε模型中采用各向同性紊动粘滞系数的不足,而k-ε模型可作为紊流随机理论的一个特例。该模型计算了各种不同挖深比,各种航槽与水流交角的航槽流速分布,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挖槽中的流速分布与水槽及水池试验资料相吻合。利用该模型可为开敞水域中开挖航槽的选择提供依据。
杨向华陆永军邵学军
关键词:航槽
风浪作用下河口航道骤淤的模拟
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河口航道开挖后的骤淤问题。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波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采用窦国仁公式,浮泥挟沙能力采用罗肇森公式。在瓯江口潮流与含沙量验证基础上,进行...
陆永军左利钦王红川李浩麟
关键词:波浪作用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紊流随机理论在小浪底河段水流模拟中的应用
2005年
针对黄河中游小浪底工程建成前的河段河流流动特点,提出了河流的三维水流数学模型。基于紊流随机理论,采用了各向异性紊流的R eyno lds应力数值格式和自由面位置的压力Po isson方程,并将精细壁函数应用于边壁处理。采用贴体座标,并利用交错网格系统和有限体积法离散湍流控制方程,采用S IM PLEC方法,计算了此河段的水面线、一些河道横断面上的流速沿河宽和沿垂线分布。计算结果都与原型实测成果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此模型可靠性。
唐学林陆永军陈稚聪左利钦
关键词:三维水流小浪底工程
桥墩概化的二维数值水槽初步研究
<正>桥渡工程的建设将给周边水沙动力环境产生影响,为精确模拟桥墩的影响,可以通过局部加密网格,在水流数学模型中修改桥墩所在网格的地形直接模拟。但当桥墩尺寸相对计算区域很小时,直接模拟方法需要的网格间距也很小,导致计算工作...
左利钦陆永军季荣耀
关键词:桥墩水流计算
文献传递
嵊泗围海工程波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针对浙江嵊泗中心渔港工程海区波浪动力作用强,泥沙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主的特点,建立了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数学模型。围海工程方案实施前后的水沙动力环境影响计算表明,工程海区的潮流场整体结构没有明显改变,局部变化主要...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
关键词:围海工程泥沙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强潮海湾水动力环境对人类干预的响应——以泉州湾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泉州湾平均潮差大于4.2m,最大潮差超过6m,是典型强潮海湾.泉州湾向东面向台湾海峡开敞,年平均波高0.9m,最大波高2~4m,泥沙运动受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针对泉州湾海域波浪、潮流、泥沙以及海床演变特点,建立了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2016年大小潮验证表明,计算潮位、流速、流向、悬沙含量与实测过程吻合良好,计算泥沙冲淤量和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强度人类干预对泉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的边滩围填使泉州湾入口、石湖秀涂断面、洛阳江进出潮量分别减少约4%、8%和14%;人工岛引起的冲淤主要在工程周边,对泉州湾滩槽稳定格局影响较小.纳潮量是维持海湾滩槽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海湾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不影响海湾以及入湾河口泄洪纳潮.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强潮海湾滩槽保护、开发利用等提供借鉴.
侯庆志左利钦陆永军王志力莫思平佘小建
关键词:波浪水动力环境数学模型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形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受用地条件限制常距江较近,口门区水流受主河道涨落潮牵制作用明显,水流流态复杂,极易造成口门区泥沙淤积、岸坡冲刷及引航道横流超标等工程问题。为此,设计出可以改善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的梯级堤头结构形式。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涨潮引水情形下,主河道水流折冲转向入引河的夹角减小,水流更为平顺地进入河道,减小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同时减小了引航道口门横流流速;在落潮排水情形下,堤头上下两级平台间可供水流通过,减弱水流顶冲主河道的强度,使得堤头下游回流范围减小,有利于河势稳定。
朱昊李寿千陆永军
关键词:感潮河段模型试验水流流态
强潮河口水沙动力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强潮河口在我国及世界都有广泛分布,其以强动力、高混浊和滩槽冲淤复杂多变的特性明显有别于一般潮汐河口.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强潮河口混合过程、细颗粒泥沙运动、滩槽沉积地貌过程、河口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系统总结近年主要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强潮河口的混合类型与特征、最大浑浊带的形成发育与主因、潮滩地貌的动力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河口综合治理的特点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沙变异等问题,并指出多学科交叉、数学物理模拟与预报、水沙动力机理与过程的量化等方面是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季荣耀陆永军
关键词:强潮河口水沙最大浑浊带河口治理
汉江游荡性河段航道整治方法的研究
1989年
本文在分析汉江游荡性河段演变特性基础上,利用木屑作为模型沙进行了概化模型试验,探讨了治理汉江游荡性河段的治导工程布置,并在三滩河段河工模型上验证了治导建筑物控制中枯水河槽的可行性。
陆永军周耀庭
关键词:整治航道工程
锦尚港海域大风天泥沙骤淤特征及成因研究
泉州湾锦尚港海域在台风、地震引起的特殊天气条件下会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本文根据三角架定点观测和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含沙量变化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泥沙运动与风浪天气关系密切,在小风天气下观测海域含沙量...
李昶陆永军左利钦黄廷杰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