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瑜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白塞病
  • 4篇综合征
  • 4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利妥昔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基因
  • 2篇贝赫切特综合...
  • 1篇单倍型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陆瑜
  • 4篇沈南
  • 4篇陈顺乐
  • 3篇叶霜
  • 3篇樊贞瑜
  • 3篇顾越英
  • 2篇周桢源
  • 2篇鲍春德
  • 2篇俞翀曌
  • 2篇钱捷
  • 2篇蔡宇波
  • 2篇叶萍
  • 1篇李小霞
  • 1篇邵琴
  • 1篇林艳伟
  • 1篇龚兴荣
  • 1篇冯学兵
  • 1篇范丽安
  • 1篇何清
  • 1篇张华东

传媒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第17次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6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anti-P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更好的诊断与治疗疾病,我们对本院门诊61例anti-P阳性SLE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院门诊建卡的 SLE患者,对ant...
叶萍冯学兵俞翀曌赵江锋陆瑜陈顺乐
文献传递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方法调查上海地区汉族95例白塞病患者和87名正常对照KI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白塞病例组中KIR3DL1基因的频率(0.728)比对照组 (1.00)显著降低(RR=0.067,P=0.009);而其他各KIR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R单倍型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白塞病的发生可能与 KIR3DL1基因之间呈负相关。
许玲娣陆瑜张磊杨珏琴姚芳娟范丽安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基因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单倍型
白塞病ICBD标准与ISG标准的比较与验证
ISGBD标准于1990年由ISG制定,最初报道其对白塞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5%。本研究旨在验证并比较新ICBD诊断标准以及ISGBD标准对白塞病诊断
周桢源陆瑜沈南
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近年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研究中,B细胞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熟的B细胞生成自身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B细胞还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4、IL-10等促炎症因子,影响其他效应细胞,产生炎症反应^[1,2]。另外,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和CD80、CD86共刺激分子。1994年,Shlomchik等^[3]发现有狼疮倾向的MRL—lpr/lpr小鼠的B细胞缺乏就不会生成自身抗体.亦不发生狼疮性肾炎(LN)。这使得B细胞成为治疗SLE的潜在靶点,作为经典的免疫效应细胞,针对B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通过自身抗体依赖和非自身抗体依赖机制发挥作用。
樊贞瑜叶霜陆瑜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评估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7例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和13例对照组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并测定类风湿因子(RF),记录RA患者的一些临床参数。对检测结果及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2.3%。RA组和对照关节炎组患者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差异有显著性。RA组血清与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浓度高度相关(P<0.001),且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关节液中RF浓度有较高相关性(P<0.01)。RA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病程相关,病程越长,抗CCP抗体滴度越高;而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清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Steinbrocker放射线分级不相关。结论: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和较好敏感性,对其他关节炎有显著性差异,独立于一些临床参数,同时又与血清中抗CCP抗体及关节液中的RF相关。
刘黎Tran Thi To Chau陈晓翔吕良敬陆瑜陈顺乐鲍春德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关节液类风湿关节炎
白塞病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谱的发现和验证
2008年
目的建立白塞病(BD)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谱,探讨BD致病基因。方法应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3对未经治BD和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建立差异表达基因谱;从中选取B细胞淋巴瘤6(BCL6)、白细胞来源的精氨酸氨基肽酶(LRAP)、可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G)和膜表面金属蛋白内切酶(MME)4个基因,设立BD组、健康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和类风湿关节炎(RA)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其表达水平。结果①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BD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谱,包含差异表达基因146个,其中上调基因89个,下调基因57个。②上述4个基因表达水平在BD活动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缓解期下降;其中BCL6、MME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SLE组和RA组。结论①本研究为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揭示B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②首次证实了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BD的活动性有关;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调控BCL6、ICOSLG和LRAP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环节;MME基因可能成为利于BD诊断的检测标记。
蔡宇波陆瑜沈南陈顺乐顾越英鲍春德钱捷黄新芳樊贞瑜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白细胞基因表达谱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重症狼疮脊髓病变六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脊髓病变(狼疮性脊髓病变,lupus myelopathy,LM)是SLE少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其发生率仅占SLE的1%,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樊贞瑜叶延陆瑜顾越英叶霜
关键词:脊髓病变单克隆抗体治疗ERYTHEMATOSUS利妥昔神经系统合并症
白塞病血管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白塞病是以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脏器.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白塞病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一氧化氯三者在炎症状态下参与引起血管炎症的作用及其互相影响的机制。
蔡宇波陆瑜
关键词:白塞病血管炎发病机制
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白塞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估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A-SAA)与白塞病(BD)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活动期BD(n=40)、缓解期BD(n=15)、大动脉炎(TA,n=12)、类风湿关节炎(RA,n=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n=25)患者与健康对照(HD,n=15)的血清,分组比较不同患者的A-SA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分析A-SAA与国际白塞病学会(ISBD)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以及A-SAA与其相关下游分子IL-8的相关性。结果·A-SAA水平在活动期BD患者中异常升高[(115.70±87.78)mg/L],在RA及TA患者中也升高,分别为(68.72±61.50)mg/L和(96.25±87.41)mg/L;SLE患者中未见其升高。A-SAA与ISBD指数及血清IL-8水平相关。结论·A-SAA可作为评价BD活动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周桢源林艳伟沈南陆瑜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塞病白介素8生物学指标
白塞氏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 ,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 ,利用RT 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 3个片段 ,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 2 2~ 5 10 (kin 5 ) ,5 0 3~ 994 (kin M)和 92 0~1346 (kin 3)。将扩增的PCR片段克隆到pET4 2 a(+)载体中 ,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白塞氏病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构建的 3个表达Kinectin部分片段载体 (pET kin 5、pET kin M和pET Kin 3)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 ,DNA测序符合率为99 % ,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的肽段。 8份阳性血清中 ,用Westernblot分析发现 ,6份血清与kin M反应 ,5份血清与kin 3反应 ,只有一份血清与kin 5有反应。结论 :成功地构建表达覆盖Kinectin全长的 3个载体 ,并初步发现Kinectin的抗原性可能主要位于其中间段和羧基端。
冯修高陈顺乐陆瑜叶萍沈南叶霜耿文勤俞翀曌钱捷
关键词:白塞氏病抗原抗原性免疫印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