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万紫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动力疗法
  • 7篇疗法
  • 7篇光动力
  • 7篇光动力疗法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原位
  • 6篇原位杂交
  • 6篇淋巴
  • 5篇介导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凋亡
  • 4篇淋巴瘤
  • 4篇基因
  • 4篇骨髓
  • 3篇凋亡相关
  • 3篇凋亡相关基因
  • 3篇增生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教育部
  • 1篇福州总医院

作者

  • 16篇陈万紫
  • 12篇黄慧芳
  • 8篇林晓岚
  • 6篇傅蔷
  • 3篇杨甫文
  • 2篇陈元仲
  • 2篇林东红
  • 2篇陈荣
  • 2篇陈贤明
  • 2篇李国平
  • 1篇陈成璇
  • 1篇林燕芳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福州总医院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和成人Burkitt淋巴瘤59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分析其生存率,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因素。结果59例患者以男性为主,中位年龄14岁,晚期(Ⅲ+Ⅳ期)患者占67.80%,伴骨髓浸润占40.68%,免疫组化联合遗传学方法可提高其检出率。儿童组30例,以淋巴结肿大和胃肠症状为主,成人组则以淋巴结肿大和口、咽、鼻部症状为主。两组在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LDH和UR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的PLT明显高于儿童组(P=0.004)。儿童组的1年总生存期(64.8%)高于成人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10×109/L和LDH水平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BL患者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和胃肠道多见,具有高侵袭性,联合遗传学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年龄≥14岁、白细胞计数>10×109/L和LDH水平高患者预后差。
李国平陈万紫
关键词:BURKITT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光动力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2009年
随着光动力疗法(PDT)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PDT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已成为医学研究的新课题。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是血液学领域迄今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有关PDT在淋巴瘤中应用的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陈万紫黄慧芳林东红
关键词:淋巴瘤
FISH检测CyclinD1/IgH对鉴别套细胞淋巴瘤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yclinD1/IgH融合基因在临床上拟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例中鉴别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断为CLL病例52例,采用FISH方法检测骨髓细胞CyclinD1/IgH融合基因,并比较了MCL与CLL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观察了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CyclinD1/IgH融合基因的骨髓细胞FISH检测结果与骨髓病理CyclinD1染色的结果。结果:MCL侵犯骨髓时,部分病例骨髓细胞在形态上可与CLL不同,也有形态不典型者,表现为异常成熟小淋巴细胞增多,难以与CLL区分。MCL组与CLL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52例疑似CLL标本中9例最终确诊为MCL,7例骨髓细胞检测到了CyclinD1/IgH融合基因,其中3例初诊时骨髓病理检测到CyclinD1-而FISH方法却检测到了CyclinD1/IgH融合基因。结论:FISH方法检测CyclinD1/IgH融合基因是鉴别诊断CLL与MCL的一种特异、可靠的检测手段。
李国平陈万紫黄慧芳陈加弟林晓岚傅蔷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
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意义。方法采用CSF12(12p11.1-12q11.1)、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及p53(17p13.1)等5种探针对59例初诊CL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上述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临床Binet分期、Ria分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CD38和ZAP7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59例CLL初诊患者中,存在1种及1种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49例,占83.1%。其中,del(13q)34例(69.4%),12号染色体三体(+12)和p53基因缺失各11例(22.4%),ATM基因缺失5例(10.2%)。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Hb、PLT、LDH、β2-MG、CD38和ZAP70表达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60岁患者del(13q)异常率(67.6%)显著高于〈60岁患者(40.9%),女性患者p53基因缺失的异常率(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H技术是检测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快速、准确、敏感的方法,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傅蔷林晓岚陈万紫陈加弟黄慧芳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分子遗传学
九例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near-tetraploidy/tetraploidy karyotype,NT/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576例初诊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出细胞核型为NT/T的MDS患者,后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四倍体细胞比例,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治疗情况。结果NT/T在MDS患者中较罕见,在1576例初诊MDS病例中筛出9例NT/T-MDS,检出率为0.57%。9例NT/T-MDS患者中,8例NT/T-MDS不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NT/T-MDS为复杂核型。NT/T-MDS患者骨髓细胞除典型MDS细胞学形态外,还呈现出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部分细胞呈双细胞核、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等多倍体细胞特点。1例NT/T-MDS患者放弃治疗,另8例NT/T-MDS患者经过治疗,1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3例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结论NT/T-MDS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般情况下,NT/T-MDS患者预后较差,但不能将NT/T简单的划为高危组,要视其是否携带有特殊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定。
吴娟林慧洁陈成璇罗悦戴炜林晓岚陈万紫傅蔷原琴陈加弟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
MDS患者骨髓细胞间期FISH检测和常规核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对MDS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评价FI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4-06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结果,采用GLP CSF1R(5q33)/GLP D5S23,D5S721(5p15),GLP EGR1(5q31)/GLP D5S23,D5S721(5p15),GLP D7S486(7q31)/CSP7(7p11-q11),GLP D7S522(7q31)/CSP7(7p11-q11),GLP D20S108(20q12)/CSP8(8p11-q11)和CSPX(Xp11-q11)/CSPY(Yp11-q11)6组探针对53例初诊的MDS患者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DS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8。FISH的异常检出率为52.1%,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4.4%,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在同时进行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的22例患者中,2例核型分析失败,3例核型分析漏检比例较小的染色体异常,此5例FISH检测均为阳性,占22.7%(5/22);5例因核型异常不涉及探针检测的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为阴性。结论骨髓间期FISH检测在检出小克隆染色体异常时更具优势,是核型分析失败时的重要补充,联合采用骨髓细胞间期FISH检测和常规核型分析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傅蔷林黎虹林晓岚陈万紫陈加弟黄慧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在诊断骨髓形态学拟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组套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与M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针对MDS常见异常的组套探针,对94例形态学拟诊为AA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FISH检测,检出具有MDS诊断价值的遗传学异常,并比较MDS与AA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94例AA患者中11例存在遗传学异常,其中8号三体5例,20q缺失和Y缺失各1例;检出具有MDS诊断价值的遗传学异常4例:包括5q缺失3例,其中1例伴有20q缺失;7q缺失1例。(2)遗传学MDS与AA两组在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人院时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等方面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FIsH检测发现部分形态学拟诊AA的患者存在具有MDS诊断价值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林晓岚陈万紫傅蔷陈加弟黄慧芳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
联合常规核型分析和FISH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遗传学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和组合FISH对189例儿童ALL骨髓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ALL中有129例FISH检测出有遗传学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8.25%,其中常见的有+10(46.72%),+17(48.68%),+4(29.63%),AML扩增(30.16%),BCR扩增(15.87%),TEL/AML融合(20.63%),MLL断裂(11.11%),BCR/ABL融合(5.29%)。常规染色体R显带分析异常检出率仅为38.41%。FISH检测ALL遗传学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染色体分析(P<0.001),且两者结合可将检出率提高至78.3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组合FISH相互联合可以显著提高儿童ALL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为儿童ALL的预后判断提供更多实验室依据。
陈万紫黄慧芳陈加弟林晓岚傅蔷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
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初步探讨基于新型光敏剂ZnPcH的光动力疗法(ZnPcH-PDT)对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采用片段化DNA分析与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检测c-myc、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杨甫文陈万紫黄慧芳陈贤明陈荣
关键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光动力疗法鼻咽癌
文献传递
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净化白血病SHI-1细胞
2012年
本研究探讨新型酞菁类光敏剂二磺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为PDT应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体外净化提供理论依据。以SHI-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O/EB复合染色、TUNEL、DNA二倍体分析、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等分析细胞的死亡方式。SHI-1细胞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以1∶100-1∶10 000混合建立混合细胞模型,通过巢式RT-PCR检测SHI-1细胞融合基因MLL/AF6 mRNA的表达以研究ZnPcH1-PDT对骨髓MNC中所掺入的SHI-1细胞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ZnPcH1-PDT对SHI-1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Zn-PcH1-PDT能诱导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0.5μmol/L ZnPcH1-PDT可完全杀灭模拟缓解骨髓中掺入的SHI-1细胞。结论:ZnPcH1-PDT有希望成为新的高效而简便的骨髓净化手段。
林晓岚黄慧芳陈万紫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白血病SHI-1细胞骨髓净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