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昕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6例CML患者,采用直接法和(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RHG)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或ES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将患者分为慢性期和加速/急变期2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加染色体异常、变异易位在2组中比例分别为9/166(5.4%)、7/166(4.2%)和19/30(63.3%)、3/30(10.0%).196例患者中检出179例Ph阳性标本,占91.3%;其中典型易位169例(94.4%),变异易位10例(5.6%),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频率最多的为双Ph、+ 8、I(17q)、-Y.分子遗传学分析:68例患者行FISH 检测,均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含10例变异易位、11例Ph染色体阴性及6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其中10例(14.7%)为der(9)缺失(含1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在慢性期、加速/急变期中比例分别为8/55(14.5%)、2/13(15.4%).68例患者中典型易位41例,变异易位10例,der(9)缺失在典型易位、变异易位中比例分别为5/41(12.2%)和4/10(40.0%).结论 与慢性期相比,加速/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变异易位等异常明显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疾病诊断和进展的分析,并且在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分子遗传学FISH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并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 袁翠英张启国周敏谢品浩叶庆张谦董海波陈兰昕周荣富欧阳建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探讨19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遗...
- 袁翠英张启国周敏谢品浩叶庆张谦董海波陈兰昕周荣富欧阳建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原位杂交细胞遗传学
- 文献传递
- I1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的骨髓病理学分析
- 董海波欧阳建谢品浩周敏张谦袁翠英陈兰昕
- 文献传递
- 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众参与与政府回应——基于全国143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地方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疫情线索举报,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与作用。本文基于全国1430份调查问卷,聚焦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公众参与与政府回应真实现状,捕捉当前重大疫情防控中公众参与与政府回应的现实困境。调查结果表明,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参与意识较强、参与渠道基本畅通、政府回应总体较为及时、公众对政府回应的满意度较低。尝试提出当前形势下应加强政府主动回应意识、提升政府人员回应能力与素养、建立多级联动回应机制、推进医务社工与政府组织深度融合的改进对策。
- 陈昊陈兰昕
- 关键词:疫情防控公众参与政府回应问卷调查
- 积分系统参与MDS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点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对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或者有巨幼红细胞血症的老年人,如果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就不会获得有效的治疗。探讨对伴有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或大红细胞血症患者采用一种积分系统来预测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四个因子即年龄≥6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乳酸脱氢酶(LDH)的一个积分系统来计算诊断MDS的概率。结果:调查了303个病人,他们都因为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或者大红细胞血症在过去三年(2010~2012)进行了骨髓检查,最终三分之二患者被诊断为MDS,9%为疑似MDS,采用积分系统前后的MDS诊断率分别为12%和48%。结论:此四个因子的积分系统可以用于指导MDS患者的诊断。提高MDS的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骨髓穿刺,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医疗费用。
- 董海波谢品浩袁翠英张谦陈兰昕欧阳建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骨髓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采集的160例原发性MDS标本,另选取2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0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3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4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50例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在MDS、巨幼细胞贫血和PNH三者之间,各种细胞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NSAA和MDS之间的三系细胞的质和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ITP和MDS在骨髓髓系和红系形态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MDS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多种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密切相关的异常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状铁粒幼、异形红细胞病、巨大红细胞、假Pelger中性粒细胞、环形核和小巨核细胞。结论通过细胞形态学手段来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PNH和MDS是很困难的,特殊的病态造血在MDS中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 董海波谢品浩袁翠英张谦陈兰昕张启国
- 关键词:病态造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培养:取病人骨髓细胞适量接种于1640培养基,培养16-24小时,培养终止前2小时加秋水仙酰胺。收获:1000转/min离心收集细胞,用0.07...
- 董海波袁翠英谢品浩张谦周敏陈兰昕欧阳建
- 关键词:MDS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异常
- 文献传递
- CD56抗原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CD56抗原在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究该抗原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CD56抗原表达状况,将其分为CD56阳性和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能状态(ECOG)、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凝血功能、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例、免疫分型、危险分层、FLT3突变、染色体核型、PML/RARα异聚体类型及融合率、FAB分型(M3a/M3b/M3v)、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积分等参数有无差异。以达分子学缓解(molecular complete remission,mCR)的时间为界,将临床事件分为早期事件(分化综合征、QT间期延长、出血、栓塞、死亡)和晚期事件(继发第二肿瘤、QT间期延长、出血、疾病复发、死亡),比较2组早晚期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探索CD56阳性表达对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无事件生存期(EFS)的影响。结果:169例APL患者中,17例患者CD56阳性,该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10.1%。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和共表达CD64抗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7)。CD56阳性组患者达mCR时间更长(P=0.023),2组患者的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位随访63.0个月,CD56阳性患者具有更差的OS、PFS和EFS(P=0.023,0.004,<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56阳性是PFS、EFS的独立不良因素(P=0.018,<0.001)。结论:CD56阳性是APL的预后不良因素,临床医师需根据该抗原的表达与否决定APL患者的全程管理策略。
- 何杰董海波张启国周荣富许景艳杨永公许佩佩张谦陈兰昕周敏袁翠英蒋如如刘锦雯欧阳建陈兵曾慧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分析
- F4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陈兰昕欧阳建谢品浩周敏张谦袁翠英董海波
- 文献传递
- 7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活检结果的分析
- 目的: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浸润模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行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环转活检标本经脱水、塑料包埋,切成2~3微米骨髓切片,经苏木素-Giemsa-酸性品红(HGF)染色...
- 谢品浩欧阳建张谦陈兰昕袁翠英董海波周敏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骨髓活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