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阳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被引量:1
- 2024年
-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模型进行油气储量和油藏数值模拟,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型储层按层级由大到小分为走滑断裂影响带、断控体、类洞穴、类洞穴内簇充填和裂缝带共5个层级。(2)走滑断裂影响带受应力差异影响具有分段性,可细分为挤压段、拉分段和平移段;断控体在拉分段发育断裂交会型、单支走滑型,在平移段发育双断裂交错型和两断裂交会型,在挤压段发育双断裂扭曲型和双断裂交会型,共有6种平面组合样式;类洞穴在地震剖面上呈串珠状反射特征;类洞穴内部分为栅体与栅间(基岩),其中栅体又可进一步分为簇(角砾带)、簇间(裂缝带),整体表现为栅状结构,簇的物性更好;裂缝带为类洞穴的主要储集空间,在簇内部比簇间更发育,在一间房组比鹰山组更发育,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均以发育高角度裂缝为主,在两者连接处则以发育水平缝为主。(3)地质模型预测的油气储量与地质分析储量误差为1.75%,模型模拟的生产井地层压力及累产液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度较高,拟合误差小于10%。
- 陈叔阳何云峰王立鑫尚浩杰杨昕睿尹艳树
- 关键词:走滑断裂带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
- 2021年
- 为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三叠系中、上油组多个圈闭的含油气性,采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高精度化探技术在该井区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精查研究。选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指标均为活动态指标,包括游离烃、物理吸附烃以及顶空气。采用测网方式采集了近地表土壤样品,网度为0.25 km×0.25 km,在重点圈闭上方采用了0.1 km×0.1 km加密采样网格。以游离烃甲烷、物理吸附烃甲烷、顶空气甲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了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应于5个圈闭)。通过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方法,对上述5个化探异常区进行了排序,评价了圈闭的含油气性,为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 杨敏陈叔阳王国建
- 关键词:圈闭评价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 新和-三道桥地区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2022年
- 新和-三道桥地区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低渗的砂岩储层,该地区不同的储层控制因素使储层砂岩粒度、成分和结构等发生变化,从而控制了储层物性品质的好坏,不同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的砂岩与储层物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沉积微相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规律,是本区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综合分析岩性、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储层综合评价表明古近系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以及白垩系的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较发育,巴西盖组和舒善河组储层物性较差,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 陈叔阳王铭伟袁景亮杨小腾任泓宇
- 关键词:优质储层砂岩成岩作用沉积相储层分类
- 大涝坝凝析气藏注气驱相态模拟
- 2013年
- 指出了大涝坝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露点压力,地层出现反凝析现象,特别是近井地带压降漏斗的存在,析出的凝析油更多,严重污染了井筒周围的储层,造成渗流阻力增大,致使气井产能递减快。结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注气能有效降低凝析气藏反凝析油的析出,改善其开发效果,为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 周小平陈朝刚文国军陈叔阳
- 关键词:反凝析注气氮气混相压力
- 基于心滩坝沉积演化过程的落淤层定量分析及其对剩余油开发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砂岩油藏作为地下地质体,将露头调查与地下地质体进行解剖类比分析,从心滩坝的沉积演化机理出发,对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成因和展布样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落淤层多发育于心滩坝内,岩性可分为泥质和钙质夹层,利用本区丰富的水平井测井资料,根据电阻率曲线反演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展布,对全区的夹层进行识别,开展落淤层定量分析,确定展布范围,长宽比,证实落淤层的分布受控于心滩坝的规模;受落淤层的影响,由辫状河三角洲控制的塔河油田底水厚砂油藏,其剩余油不是简单的“水上漂”特征,而是分布在落淤层之上周边及环水锥处,总结出4种辫状河储层中落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模式。研究成果既为以砂体构型研究为核心的构型建模数模和剩余油预测奠定基础,也为同类油藏综合调整方案、井位部署、剩余油挖潜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 郑海妮梁宏刚王建峰陈叔阳李根葛善良马宏原
- 关键词:塔河油田底水油藏辫状河三角洲剩余油
-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钻测井沉积相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好,其次为靠近砂滩的沿岸砂坝,处于上临滨的沿岸砂坝尽管物性较差,但由于与下临滨构成频繁的互层,非常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
- 杨瑞召王萍张志强陈叔阳刘微
- 关键词:沉积相泥盆系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克孜尔塔格组断裂特征分析
- 2011年
-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具勘探潜力的油气田。该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作为兼探对象,在部分井区获得了可喜的工业油流。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目前已发现目的层段油气藏均沿断层分布,且后期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及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故构造运动及断裂活动在成藏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研究研究区的成藏机制,本文对目的层段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采用主体构造解释法(断层三维立体展布法)及相干分析技术对断层进行了系统解释。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相干体切片及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多种技术,提高解释的精度和效率。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巴什托1号和2号两条主干断层,其主要活动期为海西早期—加里东晚期。另外,主干断层附近有一系列的派生断裂,研究区东部断裂比较发育,向西逐渐减弱。从构造上说,巴什托构造位于巴什托断裂的上升盘,其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油藏顶面1号和2号构造为一长轴背斜,构造南翼较陡。本研究为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探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 杨瑞召王萍刘微陈叔阳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 塔河油田9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 对塔河油田九区多口井的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系统分析,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认为塔河九区奥陶系凝析气藏的产气层主要为一间房组,部分为鹰山组,岩石以泥晶灰岩为主,颗粒灰岩次之.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洞、...
- 张浩陈叔阳梁利侠印婷高亚斌丁辉
- 关键词:凝析气藏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岩溶作用
- 塔河一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岩心、测井、地震、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界面以及由其划分的构型要素。以层次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隔夹层识别,从单一河道、心滩和心滩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详细解剖并实现相应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单一辫状分流河道宽度为128~690 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144~386 m,心滩宽度约为244 m,长度约为594m,心滩内夹层发育,长轴方向迎水面倾角为2°~4°,背水面倾角小于1°。
- 解珺胡望水陈叔阳郁少博陈佩佩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层次分析心滩
-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设计被引量:6
- 2010年
- 大涝坝凝析气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以下,凝析油迅速析出,导致流体采出程度低,为了提高采出程度,进行了循环注气开发研究。分析了大涝坝凝析气田地质特征、流体相态特征,确定了凝析气藏注气地质条件,并根据在定容衰竭过程中介质作用对地层凝析油饱和度影响较大,对该凝析气藏采取注气保持压力方式开采。建立了气藏流体单井产出、注入方程,利用老井及新布井进行了注气方案优化。制定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布井方案,对循环注气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形成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配套技术。通过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模拟,得出开发指标,并与衰竭方式开采指标对比,发现凝析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循环注气应用效果好。
- 宋化明陈叔阳张云张国钧靳彦华
- 关键词:开发方式循环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