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山
-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口市龙泉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科技进步“通达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银杏内酯对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缺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了不同浓度 (终浓度为 0 .5 9~ 37.5 μg/ ml)的银杏内酯对缺氧神经细胞的作用。检测细胞外液 L DH释放量以观察 37.5μg/ ml浓度的银杏内酯对缺氧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 ,并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银杏内酯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之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并且 37.5 μg/ ml浓度的银杏内酯能明显提高缺氧神经细胞的活性和生存能力 ,减轻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结论 :银杏内酯对小鼠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 陈宏山吴小梅朱俐金淑仪
- 关键词:银杏内酯神经细胞培养缺氧
- 银杏内酯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朱俐金淑仪吴小梅姜正林李建成袁颖委秋虹沈洪妹顾建兰张烨陈宏山何炜
- 该课题从分子、细胞、脑片和整体动物等多个层次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银杏内酯对神经元化学和物理性缺氧损伤的影响,侧重从低氧反应的中心环节—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以及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了银杏内酯对抗中枢神经元缺血缺...
- 关键词:
- 关键词:银杏内酯神经元缺氧
- 小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模型制备及其实验观察被引量:12
- 1999年
- 目的 :建立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模型 ,为抗缺氧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 MTT比色分析比较了不同密度、不同缺氧时间对培养神经元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同时观察了银杏内酯、人参皂甙预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 1)在进行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时 ,细胞接种的密度以 1.6× 10 6~ 2 .0× 10 6个细胞 /ml为好。( 2 )随着缺氧时间延长 ,神经元活性降低 ,细胞死亡率增加。 ( 3 )银杏内酯和人参皂甙预处理均能使缺氧 8h的神经元比单纯缺氧对照组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实验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
- 吴小梅陈宏山姜正林朱俐金淑仪
- 关键词:缺氧损伤皮层神经元神经元活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阻断对鼠肝星状细胞培养激活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阻断,对鼠肝星状细胞(HSC)培养激活的影响。 方法 利用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HSCs中TGF-β信号传导。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SCs中Ⅰ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结果 感染AdT β—ExR与感染AdLacZ的HSCs相比,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2.99%(q=9.100,,P<0.001),α-SM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而细胞增殖指标5-溴脱氧尿苷的参入量,后者为前者的49.24%(q=7.835,.P<0.001)。 结论 阻断TGF-β信号传导能显著地抑制HSCs的培养激活,但促进HSCs的分裂。通过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TGF-β信号传导作为抑制肝纤维化的方法,还需深入一步的研究。
- 周亚军殷冬梅陈宏山朱蕙霞王新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鼠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 银杏内酯对模拟高原缺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 目的:从细胞,脑片,整体动物三个水平研究银杏内酯(Ginkgolides)对模拟高原缺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MTT比色法及LDH释放等细胞活性测
- 朱俐金淑仪吴小梅陈宏山
- 文献传递
- 银杏内酯对模拟高原缺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 目的:从细胞,脑片,整体动物三个水平研究银杏内酯(Ginkgolides)对模拟高原缺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MTT比色法及LDH释放等细胞活性测定,生化分析,Western blot,海马脑...
- 朱俐金淑仪吴小梅陈宏山
- 文献传递
- 银杏内酯抗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与即早基因表达的研究
- 论文一:银杏内酯对培养小鼠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缺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模型,观察系列实验指标:(1)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终浓度为0.5...
- 陈宏山
- 关键词:银杏内酯C-FOS信号传导
- 文献传递
- 银杏内酯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抗缺氧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 (Gin)对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的抗缺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对原代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 ,进行随机分组 ,每个实验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 Gin组 ,每组做 8份重复测试。通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利用甲基四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 DH)释放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MDA )含量、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 (NO)含量 ,观察 Gin对缺氧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1)电镜观察显示 ,缺氧组神经细胞呈变性至坏死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Gin组神经细胞细胞膜完整 ,微绒毛清晰可见 ,线粒体结构保存较好 ,与未缺氧的对照组相似。 (2 )缺氧后神经细胞活性 (0 .6 0 6±0 .0 35 )较正常对照组 (0 .6 77± 0 .0 2 8)降低 ,L DH释放量 (5 9.333± 9.5 2 1) U· ml- 1 · min- 1 较正常对照组 (38.5 0 0± 11.82 8) U· ml- 1 · min- 1 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而预先给予 Gin的神经细胞活性(0 .6 4 5± 0 .0 2 7)明显高于缺氧组 ,L DH释放量 (40 .0 0 0± 6 .812 ) U· m l- 1 · m in- 1 显著低于缺氧组。 (3)缺氧后神经细胞 SOD活性 (46 .4 73± 7.4 72 ) NU / mg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5
- 吴小梅金淑仪陈宏山朱俐
- 关键词:银杏内酯缺氧抗氧化自由基神经细胞
- 银杏内酯对化学缺氧皮层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
- 银杏内酯(Ginkgolides,Gin)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至今已分离的A,B,C,J,M等多种成分均属于二萜化合物,其中银杏内酯B是一种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动物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Gin具有较强的抗...
- 朱俐张晔陈宏山金淑仪
- 文献传递
- “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1
- 2000年
- 对生物化学课程设计并试行了新的教学方法。该法全过程分四个步骤 :教师总体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与集疑→教师总结 ,同时辅以导学图谱、导学习题、导学软件和专业图书阅览室。结果显示 ,学生主动性增强 ,学习积极性提高 ,该法名称暂定为“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
- 徐立倪衡建钱慰朱蕙霞顾建兰周艳张烨陈宏山金淑仪
-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学生主动性专业图书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