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荣
- 作品数:207 被引量:7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籼稻恢复系昌恢891抗褐飞虱基因定位被引量:3
- 2016年
-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方法。目前,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而鉴定和定位抗褐飞虱基因是培育抗虫水稻的基础。昌恢891是一个优良的抗褐飞虱籼稻恢复系品种,为定位其中控制褐飞虱的基因,对亲本昌恢891,02428及其杂种Fl,F2:3单株129个分离群体进行抗褐飞虱鉴定,结果表明该抗性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利用昌恢891/02428 F2群体,构建了含有129个单株的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包含108个SSR标记,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2 038.6 cM,每两个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8.8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定位,在第4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主效抗性QTL位点,LOD值为10.53,贡献率分别为39.8%,位于第四染色体标记RM518和RH007之间,暂时命名为qBPH4(t)。
- 刘晨阳万建民朱昌兰江铃刘裕强程遐年彭小松傅军如贺晓鹏陈小荣欧阳林娟边建民胡丽芳蒋宁飞张晓阳贺浩华
-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
- 广适性双季杂交稻五丰优T025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贺浩华傅军如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彭小松余厚理付高平欧阳林娟边建民胡丽芳
-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项目历时15年,针对江西等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水稻生产存在的"早熟与高产、高产与优质、高产与稳产"的矛盾,通过提出育种思路,选育出一批双季杂交稻新品种,较好地解决了双季稻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为长...
- 关键词:
- 关键词:双季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被引量:3
- 2012年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
- 彭小松朱昌兰林华欧阳林娟贺晓鹏陈小荣傅军如贺浩华
- 一种百山祖冷杉高效嫁接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山祖冷杉高效嫁接的方法,旨在解决百山祖冷杉对低海拔地区气候条件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以百山祖冷杉试管苗为接穗,选取适应中低海拔地区生长的冷杉属其他物种试管苗为砧木,在保留砧木顶端分生组织的基础上,利用植...
- 陈利萍刘柯袁璐杨洋吴友贵于明坚金孝锋帅辉王挺进陈小荣刘胜龙叶珍林杨锴斌
- 文献传递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4年
-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 陈小荣贺晓鹏李云连海
-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育性表达
- 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回交重组自交系低磷耐性鉴定与机制初步研究
- 研究水稻磷效率的遗传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水稻资源进行磷高效基因型转育,培育优质高产的磷高效水稻基因型,对于节约磷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作物品种自身来提高对土壤磷素的利用,已经成为解决磷素障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 陈明陈小荣贺浩华
- 文献传递
- 分蘖期旱涝急速转换对杂交晚稻产量形成和叶片光合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 "旱涝急转、旱涝并存、旱涝交替"事件(Drought-Flood Coexistence简称DFC)是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夏季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它是指在同一季节内一段时间特别旱,而另一段时间特别涝,旱...
- 邓艳钟蕾陈小荣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边建民胡丽芳欧阳林娟贺浩华
- 关键词:超级杂交晚稻分蘖期产量及其构成内源激素
- 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 陈小荣陈志彬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
- 关键词:水稻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粒重新突变材料Sgw1初步定位研究
- 为了充分了解水稻粒重形成的过程,很好利用这些粒重基因来改良水稻产量,克隆和分析更多的粒重相关的基因是很有必要的。Sgw1是9311(有芒)田间发现的突变材料,由于外源亲本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渗入",使9311的染色体在...
- 边建民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余秋英傅军如贺小鹏陈小荣胡丽芳欧阳林娟刘红玉
- 关键词:粒重基因
- 文献传递
- 利用Real-time PCR对4个转Bt基因水稻的非预期效应研究
- 【研究背景】自转基因开始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外源基因的导入会使水稻特定性状发生改变,并能稳定遗传。但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体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些性状的改变是无法控制和预期的,这些无法控制和预期的变化可能...
- 王春雷孙玥欧阳林娟周大虎傅军如贺晓鹏陈小荣朱昌兰贺浩华彭小松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侧翼序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