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宫颈癌组织中RACK1、IQGAP1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β-连环蛋白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激活的白激酶C受体1(RACK1)、IQ序列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IQGAPl)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CK1、IQGAP1、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IQGAP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β-catenin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27±0.11)低于癌旁组织(0.75±0.19),IQGAP1 mRNA(0.65±0.18)、β-catenin mRNA(0.61±0.21)高于癌旁组织(0.22±0.13、0.32±0.17),RACK1蛋白阳性率(18.9%)低于癌旁组织(63.2%),IQGAP1(76.4%)、β-catenin(68.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28.3%、31.1%)(均P<0.05)。RACK1在高分化、TNM分期为I期、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I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组织,IQGAP1在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I期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期组织(均P<0.05)。宫颈癌中RACK1表达与β-catenin呈负相关(r=-0.405,P<0.05),IQGAP1表达与β-catenin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RACK1低表达,IQGAP1高表达;RACK1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患者宫颈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β-catenin表达有关,IQGAP1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β-catenin表达有关。
- 陈慧王晓静汤福想
-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病理特征Β-连环蛋白
- 妇可靖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妇可靖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炎性反应及微生物感染的影响。方法9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观察组加服妇可靖胶囊,28 d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CRP)和生殖道微生物(UU,MH,MG,CT)感染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血清TNF-α、CRP含量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混合感染及UU、MH单一感染率分别为2.2%(1/46)、10.9%(5/46)、4.3%(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4/45)、22.2%(10/45)、11.1%(5/4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妇可婧胶囊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安全且有效。
- 陈慧王晓静汤福想刘玉玲
-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不孕血液流变学炎症微生物感染
- 血清孕酮、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在预测妊娠早期不良结局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nsulin growth factorⅡ)在预测妊娠早期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42例健康早孕妇女(A组)和85例具有先兆流产症状给予保胎治疗的早孕妇女P、IGF-Ⅱ水平,其中保胎成功45例(B组)、发展为稽留流产40例(C组)。比较各组数值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对P、IGF-Ⅱ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A、B、C 3组血清孕酮的值分别为(30.36±2.96)、(23.88±2.26)、(11.43±2.46)ng/m L,血清IGF-Ⅱ的值分别为:(139.29±16.44)、(123.93±16.14)、(107.94±12.87)μg/L,3组P、IGF-Ⅱ值均具有差异性(F=571.69和43.05,均P<0.05);(2)A、C两组血清中P和IGF-Ⅱ存在正相关(r=0.732、0.942,均P<0.05),B组两者不具有相关性(r=0.199,P=0.191,P>0.05);(3)P、IGF-Ⅱ判断活胎和胚胎停止发育最佳诊断点分别为:13.42 ng/m L,121.26μg/L。结论:血清P联合IGF-Ⅱ测定在预测胚胎及胎儿早期发育中有一定的价值。
- 吕会娟刘玉玲陈瑞红陈慧
- 关键词:孕酮先兆流产稽留流产
- 巴多昔芬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第3代选择性ER调节剂巴多昔芬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模型中异位病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同系大鼠作为供体,开腹取其子宫内膜,采用皮下种植法对雌性未交配大鼠建立内异症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巴多昔芬组(3 mg·kg-1·d-1巴多昔芬灌胃,n=10)和对照组(每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n=10),比较两组大鼠治疗前后异位病灶的大体形态、体积、组织病理学和大鼠体质量、子宫湿重的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内膜与异位病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R、PR的表达。结果(1)大鼠内异症治疗后异位病灶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巴多昔芬组大鼠异位病灶明显萎缩,异位病灶中腺体数目减少或消失,间质内血管减少。(2)大鼠内异症治疗前后体质量、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子宫湿重:治疗前对照组和巴多昔芬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201±17)、(202±18)g,治疗后分别为(266±16)、(261±16)g,治疗前、后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巴多昔芬组异位病灶的体积分别为(85±17)、(85±12)mm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48±11)、(24±9)mm3,巴多昔芬组较对照组体积明显减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巴多昔芬组子宫湿重分别为(0.77±0.16)、(0.45±0.1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大鼠异位病灶和在位内膜中PCNA、ER、PR蛋白的表达量:异位病灶中对照组3者的表达量分别为0.282±0.044、0.51±0.06、0.49±0.05,巴多昔芬组分别为0.191±0.020、0.23±0.03、0.48±0.06;在位内膜中对照组3者的表达量分别为0.369±0.081、0.56±0.08、0.56±0.10,巴
- 吕会娟刘玉玲党群陈慧陈瑞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疾病模型动物吲哚类
- 宫颈电环切除术后宫颈内膜异位症25例
- 2008年
- 目的分析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宫颈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为防治术后宫颈内膜异位症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460例宫颈病变患者LEEP术后宫颈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LEEP术后宫颈内膜异位症25例(1%),与经期提前、手术时间延后,以及切除范围大、术后脱痂出血时间长、创面感染等因素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有关。结论掌握LEEP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步骤,加强术后管理,可降低宫颈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陈慧张东亚王晓静
- 关键词:宫颈电环切除术
- 多媒体结合病例情景模拟对妇产科医生教学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病例情景模拟对妇产科医生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习医生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多媒体结合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教学质量。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好于对照组;授课教师对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媒体结合病例情景模拟对妇产科实习医生的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有利于妇产科实习医生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 汤福想刘玉玲陈慧
- 关键词:多媒体情景模拟教学质量妇产科
- 妇可靖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观察妇可靖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片和甲硝唑片1周,观察组加服妇可婧胶囊,3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用3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检测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免疫功能(CD^(+)_(3)、CD^(+)_(4)、CD^(+)_(8)、CD^(+)_(4)/CD^(+)_(8)、CD^(+)_(19)、CD^(+)_(16)CD^(+)_(56)、CD^(+)_(3)CD^(+)_(16)CD^(+)_(56)、CD^(+)_(4)CD^(+)_(25)),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26/3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IL-8、TNF-α含量明显较低,CD^(+)_(3)、CD^(+)_(4)、CD^(+)_(4)/CD^(+)_(8)、CD^(+)_(3)CD^(+)_(16)CD^(+)_(56)、CD^(+)_(4)CD^(+)_(25)明显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可婧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安全且有效。
- 陈慧刘玉玲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疗效炎症细胞免疫功能
- 宫颈疾病数据库的临床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数据库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50例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213例)和对照组(137例)。实验组患者录入宫颈疾病数据库平台系统,并接受系统定期复诊提醒及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随访率、HPV转阴率及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经过半年的随访,实验组治疗依从性、1个月随诊率、3个月随诊率、半年随诊率、HPV转阴率及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疾病平台系统在随访管理中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提供大量的临床数据及经验总结,进一步指导日常临床工作。
- 王文泽刘玉玲陈慧杨玉培郭沛沛
- 关键词:宫颈疾病数据库管理系统
- lncRNA HOXC13-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究反义长链非编码RNA HOXC13-AS(lncRNA HOXC13-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本院进行手术切除的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切除的癌组织作为试验组,同时取同一患者的癌旁(距肿瘤边缘>2 cm)组织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HOXC13-AS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HOXC13-AS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ncRNA HOXC13-AS表达情况对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因素。结果:试验组HOXC1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ncRNA HOXC13-A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HOXC13-AS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有关(P<0.05);绘制宫颈癌患者术后1~60个月生存曲线,lncRNA HOXC13-AS高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HOXC13-AS表达、淋巴结是否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lncRNA HOXC13-AS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HOXC13-AS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陈慧汤福想王晓静
- 关键词:宫颈癌
-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方法在遵循入选标准和随机对照原则的基础上,将宫颈癌Ⅰa~Ⅱa期并进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术及常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下配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广泛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累积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近期效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粘连显著减少(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增高(P<0.05),但复发转移与1、3、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配合广泛宫颈切除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不仅如此,其为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研究。
- 陈慧
-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