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
- 作品数:146 被引量:3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DTPA和钐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组、SmCl3暴露组、DTPA+钐暴露组,分别于处理1 d、7 d、14d时处死解剖,计算肝脏器系数、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测定肝匀浆中的钐质量比,研究DTPA和钐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DTPA可引起肝细胞肿胀、SOD活性升高(p<0.01),但引起的MDA含量与肝脏器系数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DTPA促排钐后小鼠脏器系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处理1 d后SOD活性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7 d后SOD活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MDA含量仅7 d时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肝匀浆组织中钐质量比较钐暴露组低(p<0.01),到14 d时钐质量比为8.590 0μg/g,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可见,DTPA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有影响,体内促排钐效果明显,可减少钐对肝组织的损伤。
- 张建国罗顺忠楚士晋陈晓明彭汝芳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钐丙二醛小鼠DTPA促排
- 微生物培养基中U(Ⅵ)和U(Ⅳ)测定方法的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 2015年
- 为了消除微生物培养基对U(Ⅵ)和U(Ⅳ)质量浓度测定的影响,建立微生物培养基中测定U(Ⅵ)和U(Ⅳ)质量浓度ρ的方法,优化了在稀盐酸体系中利用U(Ⅵ)制备U(Ⅳ)的条件:10 mg/L U(Ⅵ),锌粒用量12 g/L,反应时间180 min.通过测定ρ总U减去ρU(Ⅵ),计算出ρU(Ⅳ),建立了同时测量微生物培养基中ρU(Ⅵ)和ρU(Ⅳ)的分光光度法.微生物培养基对U(Ⅵ)和U(Ⅳ)有明显影响:LB和NA培养基对U(Ⅵ)的影响率分别为37.3%和47.9%;单组分中蛋白胨和牛肉膏对U(Ⅵ)的影响率较大,分别达到33.5%和19.7%;而U(Ⅵ)和U(Ⅳ)在TGY培养基中较稳定.采用该方法测量微生物培养基中ρU(Ⅵ)和ρU(Ⅳ),能消除微生物培养基对U的影响,且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实现生物样品中ρU(Ⅵ)和ρU(Ⅳ)的快速测量.
- 刘小玲陈晓明阮晨许燕王超廖祥兵宋收罗学刚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微生物培养基
- γ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营养体的损伤被引量:2
- 2011年
- 选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枯草芽孢杆菌营养体,分别用细胞计数、黄嘌呤氧化及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辐照后的细胞存活率、胞内SOD活性及细胞DNA双链断裂水平。研究发现,随着γ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不断下降;SOD活性随剂量的变化无明显的规律;DNA双链断裂水平与细胞存活率密切相关,DNA的释放百分比和断裂水平值随辐照剂量增加而不断增大。结果表明:γ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营养体有较高的灭活能力,其损伤效果可能与SOD活性及双链断裂相关。
- 陈晓明柳芳郑春李晓燕张建国严万里
- 关键词:Γ辐照SOD活性双链断裂辐照灭菌
- 基于隐式力浸入边界法的动边界问题研究
- 浸入边界法(Immersed boundary method)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流体数学方法。浸入边界法是基于笛卡尔网格系统来计算复杂几何边界,非定常移动边界以及流固耦合问题。与传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相比,浸入边界法具有很多...
- 陈晓明
- 关键词:直接数值模拟动边界
- 文献传递
- 湖南衡阳铀尾矿库中微生物分布调查及优势菌鉴定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考察铀尾矿库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筛选优势菌株,通过稀释涂布法对湖南衡阳铀尾矿库3个不同坝体(N坝、E坝、S坝)的矿渣样品进行研究,利用16SrDNA及Biolog系统鉴定微生物。结果表明,铀尾矿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均明显少于普通土壤,不同菌群数量从多到少为细菌、放线菌、霉菌。不同坝体微生物总量从多到少为S坝、N坝、E坝。N坝细菌的数量较多,占微生物总量的99%;S坝放线菌及霉菌数量最多。E坝和S坝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为相似。E坝放线菌数量随矿渣深度增加而增加,霉菌数量则相反;S坝中细菌数量随矿渣深度递增。分离出12株优势菌株,经16S rDNA比对,可分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及库克菌属(Kocuria rosea);与Biolog鉴定结果相似,但Biolog结果相似度较低。
- 朱捷何微陈晓明刘梅张娥柳芳陈浩
- 关键词:放射生物学尾矿库浸出液RDNA
- 天然防紫外线产品研究概况被引量:12
- 2005年
- 综述了国内外已研究的天然防紫外线成分的种类(国内:芩芦凝胶、复配天然紫外吸收剂、沙棘油、扇贝多肽、人参和绿茶等;国外:芦荟、水飞蓟和陈皮等);介绍了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结果;并从头发防晒、儿童防晒、防晒剂复合运用和口服防晒剂等角度展望了天然防紫外线产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缺陷。
- 陈晓明何云晓
- 关键词:防晒产品紫外线
- 粘质沙雷氏菌对U(Ⅵ)、Co(Ⅱ)、Cr(Ⅵ)的耐受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为探索粘质沙雷氏菌对重金属U(Ⅵ)、Co(Ⅱ)、Cr(Ⅵ)的耐受性,考察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及混合重金属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情况,并初步研究电子供体乙醇的添加对粘质沙雷氏菌去除Cr(Ⅵ)的影响,同时采用SEM-EDX技术分析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后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单一重金属Co(Ⅱ)、U(Ⅵ)及其混合重金属耐受性较强,当Co(Ⅱ)和U(Ⅵ)-Co(Ⅱ)的浓度≤50mg/L时均能促进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且菌浓度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2.3%和19.9%;在150mg/L U(Ⅵ)浓度下,粘质沙雷氏菌生长良好;Cr(Ⅵ)对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物毒性表现较强,当Cr(Ⅵ)的浓度为10mg/L时,粘质沙雷氏菌生长便受到抑制,乙醇的添加略提升了粘质沙雷氏菌对Cr(Ⅵ)的耐受能力和去除作用;SEX-EDX分析显示,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分泌物与Cr(Ⅵ)的结合。
- 伍迪陈晓明肖伟张祥辉戚鑫董发勤
- 关键词:粘质沙雷氏菌混合重金属耐受性SEM-EDX
- 一种白腐菌与改性活性炭联用处理铀富集生物质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腐菌与改性活性炭联用处理铀富集生物质的方法及其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缺乏相应的铀富集生物质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铀富集生物质处理需要的问题。本申请中,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铀富集生物质黑麦草进行降解,并利用...
- 陈晓明罗学刚王善强田甲王莉
- 文献传递
- 修复土壤铀镉复合污染的根茎类植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土壤铀镉复合污染的根茎类植物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在每千克土中分别外源添加150mg铀和15mg镉,试验多种根茎类植物的污染耐受性和铀、镉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富集植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植物铀、镉富集转运能力...
- 王丹江文静陈晓明罗学刚
- 文献传递
- 整粒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新工艺——高粱预处理及产酒发酵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利用整粒高粱为原料开发了一套以剥离产酒与生香发酵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的方法确定了产酒生香工艺高粱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甑体容积4.3 m3,每甑投粮量1 300 kg;泡粮水温70℃,泡粮时间11.3 h,泡粮水位高度17.8 cm;煮粮时间114 min,复蒸时间10 min。最佳产酒发酵工艺参数:糖化箱收箱厚度20 cm,收箱糖化时间20 h;配糟比1∶1;发酵周期12 d,酒醅酒精含量可达(11.40±0.30)m L/100g。以整粒高粱为原料可有效改善粉碎高粱、清蒸糠壳等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问题,经生产核算能最大限度降低糠壳使用量71%。
- 毛洪川许德富陈晓明张良敖宗华丁海龙李河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